广州地铁一键式联动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uangzhou Metro one button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3

广州地铁一键式联动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Guangzhou Metro one button

侯永朋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510330,广州//工程师)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骨干力量。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得以快速发展,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轨道交通乘客密集、环境封闭等因素的制约,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往往呈现链式或网状结构发展,对运营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构建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难点。本文结合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处置要求,从辅助一线人员开展应急处置的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了一键式多岗位联动应急处置系统的功能需求、技术方案、系统架构、场景应用等,提高现场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车站、OCC、COCC等各岗位有效开展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地铁;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应急处置系统;

1.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应急事件造成的影响也会在线网层面进行传播及扩散。在地铁灾害事故的处置应对过程中,需要各岗位之间协调配合,部署和实施各项救援措施,采取一系列救援行动。为了有效应对各类设备故障、突发大客流、防台防汛、反恐综治等应急事件,提高应对能力,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多岗位联动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相关系统应用,研究利用技术手段辅助一线岗位更好的操作应急处置规范和流程,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

2.现状分析

2.1目前应急处置模式

当地铁运营场所发生应急突发事件时,一线人员接警后通常采用电话等通信方式,将故障情况上报至本线路的线路控制中心(OCC)调度员。调度员接警后记录相关信息,并对突发事件的相关细节、要素等进行进一步询问和了解。若预判事件达到预案等级后,调度员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应对措施和流程,组织车站值班站长担任事故处置主任,同时通知设备专业抢修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应急处置工作。当事件发展超出本层级处理能力范围时,OCC还须上报线网指挥中心(COCC),按要求成立现场指挥部进行协同处置。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加强各岗位之间的信息互通。如果事态未得到有效控制,则事件升级,上升到更高一级的响应主体;若事态得到控制,则应急结束,进行善后处理、事后总结、评估、形成复盘案例,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的经验和能力。

2.2存在问题

按照现阶段的应急处置模式,由于事件处置的紧迫性,不允许现场人员有过多的时间翻阅查找各类应急预案,导致现场人员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处置。目前的应急处置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通报自动化程度低。通信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查找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手工拨号,导致通信联络操作繁杂,且指挥层级之间沟通手段单一,信息交换不及时、不全面,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2)各岗位处置动作难共享。如果突发系统性故障,需要站务、乘务、调度、各设备专业等多专业配合联动,但各岗位之间处置动作及进度无法全面有效共享,不利于故障或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联动协同。

(3)应急处置要点提醒不足。采用文本预案,当预案篇幅较大时,会导致查找事故的相关措施困难,影响利用预案进行应急处置的效果。现场人员无法从目前系统中直接获取应急处置相关提示,更多的还是靠个人经验及能力进行处置。

(4)事后复盘分析工作量大。在应急事件处置结束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处置的时间节点进行整理汇总,特别是一线人员在应急处置完毕后身体和精神比较疲惫的情况下,需要继续整理事件经过,增加了一线人员的工作量。

3.一键式联动应急系统研究与设计

一键式联动应急处置系统以地铁应急抢险处置阶段流程为主线,具备信息通报、综合研判、辅助决策、过程督查、总结评估等功能,能根据应急事件场景生成优化的辅助决策指引,为一线人员及时、科学地处理应急事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基于地铁多岗位联动处置的要求,需要保证各处置主体(车站、OCC、COCC)能够相互协作、共享信息、沟通顺畅。

3.1设计原则

(1)可靠性。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到系统操作人员可能的认知局限,增加了系统的容错功能,对非法操作进行提示,并对出错数据进行相关处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2)界面友好。简洁、美观、统一的界面,给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同时提供丰富的帮助功能,人机互动性强,使用户可以轻松上手掌握。

(3)安全性。系统维护设置权限,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权限,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器端需设置防火墙,以满足系统的安全性要去。同时系统能准确地识别用户身份,确定其相应的使用权限来使用本系统。

(4)可拓展性。系统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相应的功能,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且能够满足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地铁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在设计系统时很难考虑到每一种突发事件及其衍生灾害,因此对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可拓性强的要求,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相关的应急处置场景。

3.2建设思路

根据应急事件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应急信息汇入启动预案、应急信息报送强化事发初期信息报送水平。通过辅助决策、资源调取等来实现应急事件信息的综合分析展示,强化灾情分析研判能力,有效进行指挥决策和现场交互。通过过程督查、生成简报等跟进各岗位处置情况,并形成事后复盘材料,总结处置效果评估(图1)。

图1 一键式应急处置系统构成图

在地铁应急处置中,各岗位必须加强应急信息共享及沟通。首先现场人员通过电话、无线手持台等方式报告车站行车值班员突发事件信息,车站人员研判后,及时组织本站力量开展前期处置,同时根据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启动一键式应急处置程序并通过系统“上报”OCC。OCC接报应急信息后负责开展本线路范围内的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业务。若事态持续发展,事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OCC启动一键式应急处置程序并通过系统“上报”COCC。COCC通过系统接报后根据场景开展应急处置。由于各岗位应急指挥是在同一处置系统中实现的,要使系统实现多岗位可以同时应急处置,首先需要根据登录人员的岗位进行识别,并明确上下级关系,按照预定的各岗位之间信息交换的原则,通过网络实现多岗位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多岗位联动应急指挥体系处置流程如图2。

C:\Users\houyongpeng\Desktop\新建文件夹 (6)\论文\思路.png

图2 多岗位协调处置流程图

3.3技术方案

一键式联动应急处置系统各项功能通过现场人员快捷的输入,调用不同场景的故障处理流程,实现处理流程规范,并对处理过程进行卡控。一键式应急处置系统结构划分为三层,分别是数据层、支撑层和应用层。

数据层负责运营应急处置、应急管理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和存储。通过该系统和外部相关应用系统等建立数据交换、文件支持。支撑层是后续应用层功能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为应用层各项功能实现提供支持服务。支撑层对系统模型、算法、组件等技术能力进行不断沉淀和提升,支撑监控应用的相关功能,以及统一的认证、接口等。应用层主要负责建设贴合地铁应急处置相适应的应用操作系统,即以用户为中心,整合覆盖应急处置的各个业务流程,设计应用操作系统,负责系统应用具体的业务逻辑处理。系统总体的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一键式”应急处置系统总体架构图

3.4功能实现

通过试点应用“一键式”多岗位联动应急处置系统,进一步厘清相关业务流程,为一线岗位开展应急处置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加强跨岗位、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提高应急事件处置效率与科学性。

(1)“一键式”启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车站、OCC、COCC均可通过应急处置系统选择事件分类、线路、站点等信息,一键启动应急预案。系统主界面包括电话通报、处置关键点及指令要求(图4)。

C:\Users\houyongpeng\Desktop\新建文件夹 (6)\论文\图片1.png

图4 “一键式”应急处置系统启动界面

(2)“一键式”智能电话提醒。通过群组选择自动匹配相关管理人员及专业负责人,及时将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各层级领导及负责人,组织人员立即进行抢修。通过电话群拨、Glink(企业微信)服务号信息双渠道,通知现场值班人员(车站、工建、供电等)和相关管理人员。

(3)“一键式”发布处置措施。提前梳理录入各类场景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场景及响应级别将应急处置措施(如现场指挥部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六要素、各专业关键处置措施等), 通过Glink服务号形式发送给各层级领导及各专业值班人员,其中各层级领导名单通过应急处置系统关联值班系统直接获取,各专业值班人员通过运营签到系统获取故障事发车站周边30分钟地铁车程范围内的专业值班人员签到名单。根据不同角色匹配发生不同的处置措施,辅助领导应急决策,指导现场抢险人员开展抢险(图5)。

C:\Users\houyongpeng\Desktop\新建文件夹 (6)\论文\图片2.png

图5 “一键式”发布处置措施界面

(4)“一键式”事件进度督查。建立COCC、OCC、车站应急处置系统三级联动,关联属地权限。COCC通过应急处置系统可清晰掌握OCC、车站“应急处置关键步骤”是否落实。针对部分有完成时间要求的处置要点,可通过后台设置时限,当超过时限未完成时,该处置措施条目前方会出现“已超时”红色闪烁字体进行提醒。

4.应用

4.1场景应用

根据广州地铁运营总部《“一键式”启动应急预案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运营总部已完成13类场景的“一键式”启动应急预案推广清单制作及线网所有车站、OCC、COCC系统模板录入,并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演练测试。场景包括:车站区间水淹、车站火灾、列车脱轨、整列站台门故障、隧道被击穿、信号联锁故障、弓网事故、大面积停电、终点站道岔故障、车站暴力袭击事件、不明气体泄漏、乘客恐慌踩踏、区间进人。

4.2系统验证

通过应急事件处置实践复盘证明,一键式联动应急处置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以某次弓网故障事件处置为例,应用该系统辅助应急处置,从故障发生到电话通知各层级各岗位人员,仅用时3分钟,较日常逐个拨打电话用时缩短80%左右。在一键式发布处置措施方面,精准性的针对不同岗位发布对应的处置要求。同时在信息共享方面,车站、OCC、COCC等各岗位可以实时掌握抢修进度、处置策略等关键信息,打通了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不同岗位之间的高效互动。测试该系统的安全性能,能够达到设计需求及预期功能(表1)。

1“一键式”多岗位联动应急处置系统安全性能测试情况

测试项目

测试流程

预期结果

测试结果

角色分配及用户登录

测试后台是否创立车站、OCC、COCC等不同岗位角色,相关权限是否正确。测试用户能否成功登录系统

登录成功

测试通过

一键智能拨号

在系统中选择相关群组人员,测试智能拨打电话是否成功。

拨号呼出

测试通过

Glink推送处置要点

测试通过Glink将相关专业应对该场景的应急处置关键点发送给抢险人员

推送信息成功

测试通过

生成事件快报

测试应急事件处置完毕后,结合处置留痕情况,一键式自动生成事件快报。

创建快报成功

测试通过

多岗位联动信息共享

测试COCC、OCC、车站应急处置系统三级联动情况,查看不同岗位的处置情况。

信息查看成功

测试通过

设备状态数据管理

查看后台列表,确定数据处理逻辑正确,数据管理与维护工作正常进行

维护成功

测试通过

5.结束语

本文针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特点,从系统设计出发,构建了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流程,提出了一键式联动应急处置系统的设计思路、框架结构,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及阐述。相较于现阶段各岗位应急处置系统独立使用的数据孤岛,“一键式”应急响应系统突出了各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有效联动。该系统目前已完成了前期测试,后续将继续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进行深化研究和完善,更好的指导地铁应急处置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耀成. 大数据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研究[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17): 61-62.

[2]周阳. “一键式”应急响应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研究[J]. 铁道通信信号,2018,54(5): 76-79.

[3]李军.地铁运营多层级应急指挥系统的研发与实现[J]. 都市快轨交通,2013,26(1): 29-32.

[4]张振海,王晓明,党建武,等.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J] . 安全,2012(3):7-10.

[5]于菁.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以上海市COCC为例[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6]李云.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以广州市为例[D]. 广州:广州大学,2012.

[7]张涛. 地铁网络化运营综合应急处置研究[J] .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11):67-7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