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关键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关键点分析

李玉财

辽宁省有色地质一〇五队有限责任公司  125000

摘要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质和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地质和环境的勘察,可以了解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以及环境状况,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关键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技术应用;关键点

引言

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是指在水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工程建设可行性、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在水利工程领域,地质环境勘察是保障工程安全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技术应用和关键点两个方面对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进行分析。

1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概述

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是指在水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调查和分析。它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同时也为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通过地质钻探、地质雷达、声纳剖面等技术手段,获取地下岩土信息,了解地层结构、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等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等技术手段,观测地下构造、地壳运动以及地下水流等现象,预测地质灾害风险,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大范围、多角度的地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水体分布、植被状况等,为水工工程选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通过数字化地貌模型的建立和数值模拟,评估水工建设对地貌、水流、泥沙运动等的影响,为防洪治沙提供科学依据。包括地下水位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技术手段,通过实时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预警工程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中的技术应用策略

2.1地质勘探技术

通过钻孔在地下进行取样和观测,获取地下岩土的物理性质、力学特性等信息。根据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钻孔方式和钻孔深度,使得勘探结果准确可靠。地质雷达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和穿透特性,检测和记录地下介质的界面和结构信息。通过地质雷达设备扫描地表,可以了解地下岩土的层次结构、空洞、裂缝等情况。这种非侵入性的勘测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声纳剖面通过发射声波信号并记录其反弹回来的时间和能量,来推断地下岩土的性质。它主要用于水下地质勘测,如河道、湖泊、海域等。声纳剖面可以提供地下地貌、底质类型、沉积厚度等方面的信息。在地质勘探中,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电阻率法、自然地震法、地磁法等,综合应用以获取更全面的地质信息。

2.2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地震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通过在地表或井孔中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其传播情况,推断地下岩石的性质和结构特征。地震勘探可以为水工工程提供地下构造、断层、地层厚度等信息,帮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指导工程建设。电磁法利用地下介质对电磁信号的响应来推断地下的电性特征和结构。电磁法包括大地电磁法、地电阻率法等。它可以用于识别地下水位、河道的底质类型、地下水盐度等信息,为水工工程的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依据。重力法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研究地下介质的密度分布。地下岩土的密度与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关系,通过重力梯度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岩土的变化情况,为水工工程的基础地质研究提供数据。磁法利用地下岩石对磁场的响应来推测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和异常,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进而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情况。

2.3遥感技术

航空遥感是利用航空飞行器搭载相机、雷达等传感器对地表进行拍摄和采集数据的遥感方法。通过航空遥感图像,可以了解地表的地貌、土地利用、河网分布等情况,为水工工程的选址和布局提供依据。卫星遥感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卫星遥感具有广覆盖、高频次观测等特点,可以获取大范围、连续的地表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分布、水质变化、植被状况等,为水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类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可以识别出地表的不同特征和物体,并将其分类为不同的地物类型。可以直观地了解地表的特征分布,为水工工程的工程选址、环境保护等提供准确信息。

3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中的技术关键点分析

3.1勘察范围的确定

根据水工工程的规划要求、设计需要和施工需求,明确勘察的范围。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水工工程,对地质环境的要求和影响程度不同,需综合考虑工程的特殊性。分析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特征,包括地层结构、构造特点、地质灾害史等,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根据地质灾害风险,确定应进行详细勘察的范围。根据水工工程可能对周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需要进行勘察的范围。考虑到施工区域、工程排涝系统、土石方量调整等因素,确定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

3.2数据采集与分析

根据勘察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探测、遥感技术、水文气象观测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在采集过程中,需要确定适当的参数进行观测和记录。在地质勘探中,确定钻孔深度、取样间距等参数;在地球物理探测中,确定观测点的布置密度、测量参数等。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数据的质量。包括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检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规范,以及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验证。必要时进行重复观测和交叉检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3工程安全评估

对水工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包括自然地质灾害、工程结构强度、用地合规性等。根据风险源的性质、来源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类和划分。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发生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后果。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风险矩阵等,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定工程安全评估所依据的指标和标准。结构强度、地质稳定性、水工设施排涝能力等。这些指标和标准将作为评估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依据。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改进、结构优化、安全设备配置、灾害预警系统建立等。确保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结束语

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技术的应用和关键点的分析对于水工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正确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准确获取勘察数据、科学分析和评估工程环境风险,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工环地质环境勘察技术将继续得到应用和完善,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卢卫.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05):248+250.

[2]武佳林.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9,(12):227-228.

[3]马磊.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应用范围[J].世界有色金属,2019,(19):229-230.

[4]刘海龙.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应用及实施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201.

[5]谢新.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应用分析[J].冶金管理,2019,(11):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