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北疆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马娜

新疆吉木萨尔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831700

摘要:近年来,北疆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产量和质量持续提高。在北疆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田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北疆玉米田间管理牵涉众多方面,务必认真贯彻各项管理技巧,以助于促进北疆玉米的健康茁壮成长。本文将深入探讨北疆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重点关注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管理技术要点,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实施科学的玉米种植管理,助力北疆玉米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疆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是北疆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对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北疆玉米种植活动中,如果田间管理不得当,可能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玉米品质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玉米植株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因此,急需向北疆玉米种植农户普及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建立完善的田间管理技术体系,转变种植者的管理理念,从而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以应对农业生产的新挑战。

一、前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查苗补苗

玉米缺苗已成为制约北疆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而种子质量差、土壤湿度不适宜和播种方法不当均会造成玉米减产。为应对此问题,玉米种植农户有必要进行补苗工作。在进行补苗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移栽玉米植株,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秧苗和大苗之间的生长差异,以及雌穗抽出难度增加和空杆问题。若采用带土移植,则要等到玉米幼苗的叶子达到4片后再进行移栽,在缺苗的地方,挖一个直径22 cm、深27 cm的穴坑,然后在附近选取一些幼苗移植,将根部的土壤灌溉少量的水,对根部进行湿润处理。在进行回填的过程中进行压实,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表层土壤。在雨天移植,可提升幼苗的存活率。若选择不带土壤移栽,干旱期间幼苗植株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而降水后植株会迅速生长。在降雨后第二天至第四天进行移栽,若一直没有降雨,就必须采用浇灌的方法来管理幼苗。

(二)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一项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它有助于防旱保墒工作,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温、增加养分供应,以及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速度。中耕除草的实施通常分为三次。首先,在幼苗定植前,可进行初次中耕,耕深约4厘米左右;其次,在玉米幼苗生长至约35厘米高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最后,在玉米抽节前,进行第三次中耕,耕深约10厘米左右[2]。如果选择使用化学除草剂,可以在播种后至幼苗出土前期进行土壤处理,也可选择在玉米生长至3叶时进行茎叶处理。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控制田间杂草,有助于维护北疆地区的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二、中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蹲苗促壮

在玉米植株进入拔节期后,玉米的茎秆变得粗壮,茎节迅速增长,叶片变得厚实,根系也变得更加强健,同时也进入了雄穗和雌穗的分化阶段,生长模式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玉米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但在拔节期后,开始同时进行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在这个阶段,需要促进叶片持续发育,增厚叶片,同时要特别关注中上部叶片的生长发育情况。蹲苗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技术,通过促使玉米的根系生长粗壮、增长迅速,从而增加吸水、吸肥的能力。这不仅使玉米苗变得更加健壮,还提高了其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为后期的玉米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一阶段的管理对于北疆地区的玉米种植至关重要,可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二)追肥

在北疆玉米的抽穗期到开花期,应根据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和营养需求,追加合适的肥料。因为这是玉米生长的一个关键时刻,对养分的需求较大,施用的肥料占据了整个生长周期施肥总量的约60%。在北疆地区,春季种植的玉米通常基肥施用比较充足,因此通常无需施苗肥。然而,如果基肥施用不足,应及时进行追肥。通常,每亩使用20kg至25kg的尿素或通过叶面喷施叶面肥料,以确保养分和水分的平衡,为高产优质的玉米生长打下坚实基础[3]。此外,还需要进行合适的培土工作,以满足玉米苗期生长的需求。在施肥时,应一次性施入所需的磷肥和钾肥,而且施肥的时间应提前,不宜太晚。

三、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人工去雄

人工去雄是田间管理的重点,可加速玉米成熟、提升玉米产量,为玉米早熟提供重要保障。这一操作相对简单,只需掌握相应的技巧。首先,需要确定人工去雄的时间,当雄穗长度达到1/3,约6厘米左右时,上午进行人工去雄最适宜。在去雄处理时,应在田间留出一定数量的不去雄玉米植株,通常为2到4行。接下来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待花丝干枯后,可清除其他雄穗。为确保充足的花粉,可以每间隔1行或每隔一株进行去雄处理,但去雄植株数量不应超过总植株数的50%。如果天气持续高温或多雨,应暂停人工去雄处理,以免影响后续人工授粉效果,使产量不达预期。在进行人工去雄时,需避免叶片和茎秆受损,以免造成其他损失。

(二)人工授粉

合理的人工授粉是确保北疆玉米产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心的时间选择和有效的操作,可以提高授粉成功率。一旦玉米雄花开放,就可采取人工授粉方式,此时应等待雌穗进入花丝展露阶段。最佳授粉时机是在上午露水干燥后进行,通常持续至上午11点。人工授粉的频率不应超过4次,每次授粉需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2至4天。在进行人工授粉时,可以借助竹竿轻敲去雄植株,促进花粉迅速释放,以满足授粉需求。这些操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授粉效率,促进作物的生长,确保丰收。

(三)灌溉和施肥

在玉米生长后期,需特别关注水肥管理,通过肥料和水分的供应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首先,需要检查玉米田间是否存在缺肥情况,若有则需进行肥料补充,以促进叶片功能、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提高北疆玉米籽粒数量和总重。对于高产田,需要做好追加肥料的工作。在抽穗到开花期间,每亩可喷洒20kg至25kg的尿素或叶面肥。在玉米灌浆阶段,可以将尿素与水混合成尿素溶液(浓度为1.5%至2%),然后进行叶面喷施。从抽雄到吐丝期,玉米需水量增大,不可中断灌溉,应密切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为其补充水分。北疆玉米在灌浆和乳熟期对水分的需求也比较大,要确保及时灌溉,以保持玉米产量不受影响。

(四)防灾减灾工作

北疆地区的玉米后期田间管理中,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因为这一时期可能会面临干旱、病虫害(主要是穗腐病、蚜虫)、极端天气等多种灾害。在干旱季节,要确保及时、适量的水分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玉米生长需求,制定灌溉计划,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有效减少水分浪费。另外,还需要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田间的病虫情况。采取定期喷洒农药或生物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破坏[4]。在可能受到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下,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防范龙卷风、冰雹、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建立防护设施、提前收割或采用遮阳网等。最后,需要加强对北疆玉米种植农户农民的培训工作,让农民们了解如何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和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增强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玉米的需求,提升北疆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至关重要。玉米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措施。在生长初期,应注重苗的检查、补植、间苗和施肥工作,同时进行蹲苗操作。中期管理时,要关注叶片壮大、茎秆生长促进、追肥等技术要点。进入后期,需要进行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合理选择灌溉和施肥时间,同时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以防治穗腐病、蚜虫等问题,并在适当时机收获玉米。通过合理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北疆地区玉米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刚,郭海红,庞兴珍.榆林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与应用推广[J].农家参谋,2022(9):28-30.

[2]徐晓侠.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93-195.

[3]刘红霞.有机玉米的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66-168.

[4]朱凤云.玉米绿色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