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传统节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借助传统节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策略探析

魏雪琴

福建省南靖县梅林中心小学

摘要:运用传统节日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不仅能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具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也能让阶段学生在传统节日的熏陶下形成更好的品德,使培养效果更加显著。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全面,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开始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品德思想等方面的教育,进而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品质。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借助传统节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节日学生良好品德

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既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又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社会逐渐进入多元化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也开始逐渐进入到我国的社会中,进而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借助传统节日来进行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要充分地结合传统节日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展现节日内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基础

为实现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就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品德、了解品德,从而让学生对“品德”的内涵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有效地借助节日内涵来凸显和讲解“品德”的内涵和意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并理解“品德”,从而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品德的观念,进而推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此,教师要充分地结合传统节日的内涵来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让学生在传统节日内涵的推动下充分地理解“品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基础的形成。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如春节,并根据选定的传统节日来收集一些传统节日的寓意和内涵故事,并将其制作成相关的动画或图片。随后,教师为低龄学生进行春节相关故事的讲述,并利用相关的动画或图片来吸引学生,在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背景及寓意有所了解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春节是人们为了祈求新一年的美好和丰收而做出的祭祀,并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务实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务实、勤劳的品德,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成长和生活。

二、结合节日活动,树立学生的品德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品德意识,从而让学生在成长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而中华传统节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借助传统文化来进行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品德意识,让学生以该品德意识作为未来发展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充分地结合传统节日来进行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品德基础,为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提供一个潜在的“信仰”,从而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为了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品德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意识的形成,教师以借助节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传统节日来组织活动,如端午节,可根据端午节的习俗和内容来准备一些相关的材料、故事、食物等内容。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包粽子的实践活动,并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粽子要用叶子包上吗?”而后为学生讲述屈原被害及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屈原高洁的品德。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地结合传统节日的寓意及故事来讲述一些不良品德的危害与影响,由此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意识,并逐渐形成坚定的思想品德,为其接下来的成长奠定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学生便能够在传统节日及其故事的作用下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借助节日习俗,坚定学生的品德观念

让学生形成坚定的品德观念,能够有效地加快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并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与成长中保持本心,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而有效地借助传统节日的习俗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能够让学生对心中的品德基础保持坚定,并让学生将品德与传统节日及生活结合在一起。为此,教师要充分地借助传统节日习俗来进行学生品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对自身的良好品德保持坚定的“信仰”。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加坚定自身的品德观念,加快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应借助节日习俗的方式来进行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首先,教师基于良好品德培养的内容来选择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随后,进教室为学生讲述清明节习俗的意义,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为其讲述父母的不易和辛苦,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从而推动学生在出传统节日的熏陶与推动下形成忠孝的良好品德思想,并让学生坚定不移地坚持这种良好的品德,进而让其形成良好的品德思想。

另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如:指引学生以“我眼中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完成绘画或者是完成剪纸活动,也可以让其讲述关于传统节日的不同传说、故事内容等等,由此可以在颇具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传统节日。生活中的节日众多,学生难免会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因而难以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借助不同的活动形式与传统节日讲解过程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对于节日形式、节日特色庆祝方法以及节日的内涵都基本了解。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节日的本质特色,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之间还能互相影响以增强自身的理解、积极思考。最终,良好的品德素养会在活动和教育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形成。

四、利用节日美食,培养学生的品德思维

学生的特点是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偏低。但是,学生也拥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自己的喜好。如:对于美食,学生拥有无限的发言权和参与欲望。为此,在融合传统节日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实践环节中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中的美食,让学生形成品德思维。借助节日美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借此,让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其深刻的意义印刻在学生的心中,增强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例如,围绕“元宵节”,首先可以讲述元宵节的象征以及元宵节的由来。随后,介绍元宵节的美食——元宵和元宵节的特色活动——猜灯谜。紧接着,应培养低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简单地将制作元宵的物品带到教学活动指引环节中,让学生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来自主制作元宵。借此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动作操作意识,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善于动手、不畏困难的良好品德思维。接下来,可以在元宵节的主题背景下组织简单的猜灯谜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探索的无限热情。最后,让低龄学生思考:“元宵为什么是圆的?”“元宵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吗?”“为什么元宵不是三角形的?不是正方形的?”以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元宵外形圆润的内涵。借助节日美食和特色节日活动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思考问题的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品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思考含义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元宵节的内涵,理解团圆、亲情与节日背后的美好祝愿。进而,让学生可以在传统节日和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特色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并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所谓学生的特点就是年龄较小、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还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若不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任其“自由的”成长,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而有效地借助传统节日来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让学生在未来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晓宇《家庭劳动塑造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与实践措施》,《家长》2021年第26期。

[2]陈忠《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影响力研究》,《贵州教育》2021年第12期。

[3]林秀娟《整合中国传统节日,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新课程》2020年第51期。

备注:本论文系2023年度南靖县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融合本土资源,提升优秀传统品德素养研究》(立项批准号(靖教【2023】25号)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