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想而知!做合格家长,雾化知识不可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1

“咳”想而知!做合格家长,雾化知识不可少

蒋舟鑫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1730

秋冬季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病例数量明显增加。就诊时,医生通常会给咳嗽的患儿开具一张雾化处方。那么,雾化有什么作用?哪些药物能用于雾化,雾化操作需要注意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雾化的作用?

雾化治疗是指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富含2.5-5μm大小微粒的气溶胶,并随着我们的呼吸抵达支气管-肺泡,以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道炎症的作用。因其是无创操作,并且能直接作用于局部,用药量小,全身副作用少,患儿痛苦少,家长及患儿易于接受。

二、哪些药物适用于雾化?

地塞米松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等经常会出现在一些患儿的雾化治疗单上,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用来雾化吗?

其实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其理化及药理学特性是有特定要求的。如药物颗粒直径大于5μm,药物只能达到中央气道(气管、支气管),且多停留在口腔,并随着吞咽进入肠道;如雾化药物颗粒过小,直径小于0.5μm,药物虽然能达到末梢气道(细支气管、肺泡),但不易沉积,潮气呼吸时,大部分药物颗粒随呼吸排出体外,达不到确切的疗效。因此,雾化药物的理化特性需要其保持直径在2.5-5μm大小。其次,注射剂中的辅料可能引起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甚至诱发哮喘,导致窒息。

家长朋友们如何选对雾化药?关键看两点,一是药品要含有“吸入”字样;二是要说明书中注明“经合适的雾化器给药”。

三、目前市面常见雾化药品的种类:

1、 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等,这类药物具有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与全身应用相比,优势在于用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但因给药途径的特殊性,可出现鹅口疮、口腔溃疡、口感、身嘶、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接受治疗后及时漱口、洗脸可明显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吸入用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吸入用特布他林针等,这类药物具有扩张支气管、增加支气管粘液纤毛清洁功能,加速粘液分泌物的清除的作用。部分患儿会出现骨骼肌震颤、头痛、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消失。

3、吸入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部分患儿可出现头痛、口干、心率增快、恶心、尿潴留、瞳孔扩大、眼压增高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消失。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4、吸入用祛痰药: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等,有降低痰液粘度,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加速痰液的清除作用。可能出现口腔炎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胃溃疡患者慎用。另外,乙酰半胱氨酸会与金属及橡胶发生反应,雾化治疗时,宜选用塑料和玻璃制品的雾化装置。

四、雾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1、雾化前 

1)治疗前1小时不要进食,清洁口腔内食物残渣,避免雾化时药物刺激支气管痉挛,呛咳、恶心、呕吐时食物残渣倒流入气道引起窒息;

2)雾化前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清洁面部的油性面霜,减少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2、雾化中

1)采取坐位、半坐位、健侧卧位吸入,这个体位可促使膈肌下降,增加呼吸深度,有利于药物进入肺泡。

2)保持安静状态,做慢而深的呼吸,用口吸气,用鼻子呼气。患儿哭闹时药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

2)面罩紧贴口鼻,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尽量不要打断。

3)突然剧烈咳嗽或不适时,暂停吸入,可拍背协助排痰,等待呼吸平稳后再继续雾化。

3、雾化后

要及时漱口,防止药物在口咽部积聚,以降低减少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及时清洗面部与口鼻部,半小时后再进食。

4、雾化时长:一般以药物明显减少或完全雾化完成为结束点,时间过长,患儿依从性降低,同时有引起气道黏膜水肿的可能性,甚至会因吸入过多水雾引起肺水肿,时间太短,药液雾化不充分,吸入药量不足,起不到湿化气道,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推荐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