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卫生医疗的管理要求

/ 2

关于精神卫生医疗的管理要求

杨燕

邻水县精神病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卫生,是指积极有效地维护和促进大众的心理健康,预防和矫正各种精神障碍,保持并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以提高人们适应社会环境的措施和方法是一门包含了社会精神病学、精神卫生学、预防精神等相关理论的综合性学科,在实际中,可以将其当作一个独立的单位,在县级精神卫生机构的作用下,整合县级精神卫生机构主体、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全科医师等资源,实现资源的科学调配与利用,采用预防、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方式,形成一体化的精神卫生干预方案,从而将精神卫生问题科学处理,满足其基本心理卫生需求,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这也是每个精神卫生机构的发展目标。

1精神卫生服务基本内容

1.1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在精神卫生服务中,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以给精神卫生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其可以提供因精神障碍产生影响的各种基础性数据,同时也为开展精神卫生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协助我们更好的制定精神卫生管理方案。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精神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提供基本性信息。第一,精神障碍在各个阶段、地区和人群中的流行病状和分布特点,其中包含了患病率、就诊、误诊、监护管理、治疗方法等。第二,精神障碍产生的疾病负担,其中包含了失能调整生命年以及疾病造成的经济压力等。第三,精神障碍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其中包含了生活质量、自杀率、自残率以及攻击行为等。第四,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的基本要求,如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康复治疗、生活工作等;第五,进一步探讨精神障碍伴随的各种危险因素,给精神障碍治疗和预防提供准确的信息。第六,评论一段时间内已经组织安排的某个精神卫生服务项目整体效果。第七,构建完善的精神障碍信息网络机制,对精神障碍进行动态监测,了解精神障碍在时间、地点、人群变化等方面的流行特征。

1.2精神卫生知识健康宣教

在人群中,可以采用各种多样化的方式,如个别或者集体交流、广播、电视、网络等,在人群中让其宣传和讲解与精神卫生服务相关的知识,其中包含了导致精神障碍问题出现的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康复方法等。通过向群众普及和讲解精神卫生知识,人群可以通过正常的方式看待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及时对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防止出现精神残疾等问题出现,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通过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社会应对能力,从根源上降低精神障碍等心理疾病发生率。

1.3精神障碍的二级和三级预防

  精神障碍的二级预防也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精神障碍的患者来说,需要通过早期控制和治疗,抑制其病情进一步发展,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回归正常生活。对于精神方面的学家,可以加强对卫生精神障碍二级预防研究,并结合人群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二级预防策略。对于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也就是包含了接受治疗的精神障碍人群,通过对于精神障碍危机干预、预防精神障碍疾病复发等,协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帮助其改善临床病症,这也是当前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

2精神卫生服务方案

2.1为群众提供专业心理服务,普及和精神卫生相关的知识

一方面,可以定期为群众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并在体检服务中融入心理咨询服务,服务重点人群为孕妇、老年人等,如孕妇在孕产期的心理状态、老年人智力活动等。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和精神卫生相关的科普活动,为社会群众发放一些和精神卫生科普相关的宣传手册,制作宣传展板,向群众普及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协助其身心健康发展。

2.2加强精神疾病筛查工作,建立疾病档案

对于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做好疾病筛查工作,这也是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了解精神疾病变化信息,掌握一手资料。通常情况下,精神疾病建档立卡不得小于掩盖人群0.5%。并且,组织精神科医疗人员对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免费检查服务,如果把精神疾病卫生服务传递到各社区、镇卫生院,便于卫生服务中心可以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治疗服务,建立比较完善的疾病档案资料,认真保存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基本病历进行保存,保证患者个人隐私。

2.3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专业化治疗

对于精神疾病来说,特别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等比较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因为疾病展现出诸多特点,大部分患者不承认患有这种疾病,没有及时且主动接受治疗,尤其是在疾病严峻阶段,应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对于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定期与建档立卡的精神疾病患者交流,通过家庭随访,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交流关系,得到患者的认可。在随访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有患者病情基本状况、服药信息等,引导家属做好家庭护理工作,主动学习和精神类疾病的干预知识和治疗方法,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服药率,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患者可以就近到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干预和护理,定期接受化验检查,保证患者身体正常。

2.4开展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在对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过程中,还要引导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方式。对于康复治疗来说,涉及的内容包含了心理健康指导、家庭护理指导、职业健康护理等。通过加强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精神疾病带来的影响,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中国残联制定的“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评估指南(试行)”进展规范要求,通过成立专业的精神病康复机构,统筹规划,各县(市、区)将支持建立精神病康复示范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包括:职业治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卫生服务机构将与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定期组织落实社会化的精神病康复工作。

2.5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开不良大事发生

对于精神分裂症等相关精神类疾病,通过采用针对性治疗方式,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对于不良事件来说,主要包含了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残行为等。卫生服务机构和神经卫生医疗中心应加强应急处理机制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作出应激反应,防止重大不良事件发生。卫生服务机构还要对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精神疾病突发状况的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