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药理》课堂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基于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药理》课堂建设探究

潘佳欣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护理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应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技能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研究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通过对《药理》课程中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变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等内容的建设,在专业课程中适应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位技能型人才;药理;课堂建设

前言:护理岗位技能人才需要具有多种能力,如职业技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实践创新、团队协作等。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并没有完全达到护理岗位的需求,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有所欠缺。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让学生能够满足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要求。《药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护理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为护士就业提供用药知识和技能的必备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药物的基本理论、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相关内容,为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药理》课程的概念

《药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修课程,内容包含药物基本理论概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内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化学治疗药等7个课程单元。课程以药理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基础,以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护理为核心。学生通过对《药理》课程的学习,清楚各种代表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相关用药的咨询,合理安排病人的用药。

2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药理》课堂的策略

2.1组建专家引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想要加强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药理》专业课程教学队伍的构建中,引进了专业的临床专家,强化队伍建设。临床专家加入到平时的教研学科和活动当中,进行专业建设。比如参加新教师的试讲、试听,指导老教师备课,共同编写教案、讲课比赛、课题申报等活动。同时,参与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技能强化训练、实践教学信息化和实践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注重人文关怀,接近临床,贴近临床,以满足护理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2充分挖掘资源,将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2.2.1强化护理专业特色,满足临床需求

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期间,护士需要将药物使用方法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故而,教师应注重护理知识及药理学的充分融合,使学生在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为日后临床护理工作时灵活使用临床护理用药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在具体讲解时,可以优化药物结构、药理机制方面的讲解,而多偏向于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对不良反应的护理方面的讲解,尤其是要注重药物相互作用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对药物间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充分掌握,并告知学生在遇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重视用药安全教育等在教学中的融入,从而使学生到临床岗位中在执行医嘱时不是盲目服从。

2.2.2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代化教育期间,信息化教学手段已不可缺少,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信息化教学于图像、视频、文字于一体,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教学中一直延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被动教学模式,以语言文字为主,教学只是被动式接受,无法做到充分理解。而在护士临床用药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了解用药知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根据护士临床用药课程的特点开发虚拟仿真软件,确保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及自身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全面激发学生对于护士临床用药知识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2.3变革用药护理教学方法

于护理岗位实践需求,科学选取护理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删减、优化实现对以往教材内容的合理调整,在此期间,应以临床广泛应用药物为主展开教学。可以分组学习、趣味口诀、情景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岗位技能水平。现阶段,临床广泛使用的药物可达到千余种,要想记住每个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难度较大,可采取歌诀法将药物编排在其中,使学生摆脱以往机械式记忆的落后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临床用药的热情,还能够使学生在歌诀中轻松记忆难以掌握的药物知识,甚至达到终身不忘的效果。

2.2.4优化课程设计

借助第二课堂,服务岗位需求护士临床用药课程中涉及药物众多,内容零碎,药名易混,药物不良反应冗杂,学生普遍反映难学,被称为最易挂科的“三理一剖”课程。近年来,高校在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制和工作体系的基础上,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对第二课堂改革进行实践探索。本教学团队在《药理》课程中推行了第二课堂活动。为提高学生学习用药护理的积极性,增加用药护理学习的趣味性,普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在《药理》课程中举行了“安全用药,我来科普”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将枯燥的临床用药知识寓于表演之中,寓教于乐,有利于同学们知识的应用和掌握。同时,同学们的岗位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临床沟通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2.2.5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结合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考评标准,根据引导和激励发挥的作用,以考促学,以考促考,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受影响。第一,建立基础学业评估方案,有效联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主要包含7点,即期终考试、过关考试、随堂考试、实验报告、课堂提问、作业和出勤等。综合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注重学生实际的表现,彰显出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第二,对接岗位胜任力,更改考评制度。针对难以客观衡量的胜任力要点,比如患者的个性化用药指导、用药安全宣教等,评价方法可采用角色互换和土堆考核的方式;针对能客观衡量的胜任力要点,比如技能和知识,评价方法可采用操作考核以及理论考核的方式。

结束语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的教学要紧紧围绕护理岗位需求,注重课堂教学与护理岗位的有机衔接,通过教师团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第二课堂、考核评价等内容建设的探究,来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护理教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为培养“人文底蕴深厚、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勇于探索创新”的高技能型护理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敏,辛俊池,赵彬,等.高职护理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9):33-37.

[2]张宁新,李静.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J].教育视界,2023(15):10-15.

[3]吴茂龙.基于需求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23(15):9-12.

[4]沈开忠,叶国英,韩慧慧,等.高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8):136-140.

[5]张伟,易淑明,夏雪中,等.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6):11-15.

[6]李新艳.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究 [J].广东蚕业,2018,52(11):2.

[7]杜昫,杨赛.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究 [J].科技风,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