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环境监测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水质环境监测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

麦嘉敏

广东顺控环境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水。水质环境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监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水质环境的高精度、高效率监测需求。微生物检测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等特点,在水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基于此,下文将会对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所用的微生物技术展开分析,并提出技术应用要点,希望在笔者的探究下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建议,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进行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质环境监测;微生物技术;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主要依靠化学和物理指标,而这些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水质中的生物污染问题。因此,研究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水质监测水平和保障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水质监测水平,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

1、水质环境监测的微生物检测技术重要价值

首先可以提高监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出传统方法难以检测的微量有害物质。这对于预防和控制水污染事故,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可以快速响应。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变化,为水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再次可以综合评估水质。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综合评估水质中的生物污染问题,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最后为应用前景广阔。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产养殖、饮用水、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2、水质环境监测中常见微生物技术

2.1酶免疫监测技术

酶技术是监测工作中常见技术之一,该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借助酶来对水源中的抗体展开标识,以此来有效精准地检测出水源中存在的抗体,在此基础上帮助检测人员来对水源中存有的各类污染物科学识别,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添入特定的物质稳定免疫酶特性,以此有效测验出水源中存在的污染物抗原。该种技术的操作方式十分简便,也在水质监测工作以及水源防污工作中得到了十分优良的应用成效,成为了相关部门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2.2生物传感技术

生传技术也是监测工作中经常可见的技术之一,在水源测验与污染防治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生传技术是在生物传感器的基础之上,融合了医学知识以及相应的生物学内容发展变革出的监测技术。生传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借助生物传感器与相关的辅助性监测元件来测验水源中存在的污染物,以此实现迅速监测的目标。通过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发现,生传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是十分便利简单的,并且监测效果优异,在水质监测工作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例如,工作者进行水质监测工作时可以通过生传技术与灵敏性较强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水体中污染分子,高效强化检测质量。通常来说,监测人员常用的传感器为甲烷生物传感器,通过此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深度进行水源检测作业,最大化确保水质检测质量。

2.3PCR技术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两种监测技术以外,PCR技术在水质监测工作与污水防治工作中也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详细来说,PCR技术的应用原理就是借助模块DNA、脱氧核算等方式促使DNA聚拢,保障DNA可以与酶之间产生反应,在此基础上使得其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产生异变亦或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产生裂变,最终加速模块DNA发生反应的速率,从而科学全面地检测出水源中含有的污染物浓度。

PCR技术有着较强的快捷性、产量高等优点,属于检测技术领域的重要进步与突破。其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原理就是促使物质在九十五度的环境中产生变异,之后放置于温度为六十度的环境中促使其可以与变异后的生物酶互补,最终形成核酸分子。通过笔者实验研究发现,PCR于温度为七十度的环境中聚合酶反应最为显著,其反应效果也最为优良。在此种情况下,PCR聚合酶将会向着多个方向延展,最终由单一链条变为互补链。监测人员在进行应用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调控操作流程,保障水源检测与污水防治工作的效果达到最优。

3、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技术应用要点

3.1做好预备工作

在正式进行监测工作前期,需要对相关监测人员展开教育培训活动,借此方式保障监测人员全面掌握微生物技术的操作方式、应用要点,并展开有效的水环境研究作业,全面了解水质环境整体情况。在此进程中,工作者应该使用综合监测技术进行工作,以此提升监测成效。

首先,应该组建水检实验室,经由合理的监测工作保障水环境不会受到污染与侵蚀,在检测工作进程中也应该考量到环境温度与湿度因素,避免环境因素对监测工作造成干扰。工作者应该全面发挥出实验室所具备的模拟作用,借助实际检测对水环境全面研究,以此提高微生物技术精准性与实效性。此外,工作者还应该借助先进的工艺设备来对水体展开深刻研究,例如可以利用微生物传感设备与生物传感技术全面发挥出微生物特点,通过微生物与水体中含有的某些物质的反应监测水源质量。对于这一工作来说,监测人员应该利用ANDROID系统以及JAVA语言设计板块创设微生物监测系统,再依据环境情况来对该板块展开测验与优化,最大化发挥出测试版块的价值效用,通过微生物监测模块中具有的信息收集、重金属可视化等功能来全面收集水源信息,保障微生物监测模块可以精准分析水体构成成分与污染情况。

3.2选用适宜技术

微生物监测技术的类型是相对较多的,因此在进行水检工作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监测方式,这样才可以符合水检工作要求。着眼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生物传感技术属于一种全新兴起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借助微生物所具备的敏感性,来将污染物的浓度转变为电信号,最终得到检测成果的一种措施。在实际效果来看,微生物技术可以对水体中含有的微生物数量与类别科学检测并研究,最终得到精准科学的成果。PCR技术也属于一种常见方式,在检测工作中应用PCR技术可以高效测验出水环境中含有的微生物。免疫分析技术也属于常用手段之一,此技术主要应用在检测水源中是否存在重金属元素,因为重金属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在水检进程中工作者应该使用有效举措确定水体中含有的重金属物质。在此过程中,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适宜的技术,这样才能保障水检工作的进行顺利高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事故频发,对人民生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难以满足对微生物污染的快速、准确检测需求。近年来,水质微生物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水质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水质污染带来的挑战,今后应继续加强水质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努力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实时性,为我国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章旭红,郑小玲,龚万紫等.制药用水系统微生物菌群特性分析及培养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3,40(18):2608-2616.

[2]曾燕艳,李廷锋,王玥婷等.基于聚集变色机制可视化检测微生物的实验教学设计[J].广东化工,2023,50(17):231-234+228.

[3]卜红宇,吕玲英,王昆鹏.面膜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检测分析及监管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