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友好的昆明市通学出行特征及学校周边交通设施调查分析与改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4

基于儿童友好的昆明市通学出行特征及学校周边交通设施调查分析与改善策略研究

蔡旻翰  朱权

(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昆明 650200)

摘要:通学交通目前已经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学交通有着高强度,时间集中的特点,且多与城市早晚高峰交通出行高度重叠,已然成为影响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找出目前昆明市通学交通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本研究基于昆明市主城五区通学出行特征及学校周边交通设施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昆明市学生的通行距离、时间、方式以及学校内外部的交通设施环境,发现昆明市通学交通以步行、电动自行车和小汽车为主,目前的相应管理及交通设施还存在一定缺陷,该研究结果为昆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了研究支撑。

关键词:通学交通;交通运行;出行特征;交通设施;改善策略

An investigation of child-friendly-based improvement solutions for the existing near-school traffic design in Kunming City, accounting for the studentcommuting behaviors

Minhan Cai

(Kunming Urban Transport Institute, Kunming 650200)

AbstractNowadays student commuting travel (SCT) have become an issue of focus in urban transport governance. SCT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that impacts urban traffic operations, as it can impose high travel demand within a short time period in day, which generally overlaps with the peak periods of urban traffic.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in SCT in Kunming City, and identify solutions to its improvement. To address the research question, the present study conducted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a survey on the SCT characteristics and near-school traffic design across five urban districts of Kunming City. The analysis also accounted for the travel distance, travel time, travel mode and traffic design near the schools. The pres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mainly travel modes of SCT in Kunming are walking,electric bicycle and private car,the corresponding traffic management and traffic facilities are still have drawbacks.For applied implications, the present findings provides support for building a child-friendly city for Kunming City.

Keywords:Student commuting travel; Urban traffic governance; travel behaviors; Near-school traffic design; Traffic design improvement

  1. 引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友好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任务。学校是儿童活动的重要节点,通学出行是学龄儿童的必要活动之一。在通学交通中,儿童乘坐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和死亡率小于步行与自行车的1/30,为保障学生安全,越来越多家选择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1]。使得学校周边上下学期间的交通环境越发恶劣,交通供需矛盾越发突出。

为做好学校交通规划设计,改善校园及周边区域的交通环境,准确掌握中小学师生及接送家长现状通学交通出行特征及学校周边交通设施情况,启动了《昆明市同学出行特征问卷调查》及《昆明市学校周边交通设施调查》,选取主城区的40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开展交通调查,调查工作为全面开展通学治理积累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是建设昆明市儿童友好型学校的一次全面有益的系统性探索[2],同时也为将来昆明市的学校交通规划、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与保障。

  1. 问卷设计及调查情况

1.1调查范围及样本选择

截至2021年底昆明市五城区(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和呈贡区)有幼儿园730所,小学285所,初中90所,高中102所[3]。本次调查范围的选取以空间上均匀分布在昆明市主城各区,交通矛盾较为突出的学校,交通便利的学校,以走读为主的学校,不同办学规模的学校,中学主要以完全中学为主等不同原则,共计选取中小学及幼儿园38所。调查对象包括所选取的学校中,幼儿园非毕业年级每年级随机抽取不少于2个班级的学生家长,小学、初中和高中非毕业年级每年级随机抽取不少于3个班级的学生家长,以及被选中的38所学校的教职工。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02.jpg            E:\学校交通导则相关资料\昆明学校选取\行为调查.jpg

昆明市五城区现状学校分布图                     调查选取学校分布图

1.2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依托微信小程序,通过扫描二维码,以匿名方式在线勾选(填写)。为获取起讫点分布情况,问卷中设计了学校类型、年级、通学距离、通学时间、地址等问题;为获取接送情况,问卷中设计了接送情况、接送方式、接送车辆停放空间、停放时间等相关问题;为获取通学问题及满意度情况,问卷中设计了通学交通环境问题及满意度调查的相关问题。

1.3回收样本情况

1.3.1整体情况

本次学生交通出行调查总调查样本26106份,收回有效样本25995份,占比99.6%。其中,学生通学出行调查38所学校,收回有效样本23911份。家长接送样本17210份,占比71.98%;学生自行上下学样本3652份,占比15.27%;寄宿学生样本3049份,占比12.75%;教职工出行调查了35所学校,收回有效样本2084份。样本回收情况十分理想,可认为样本数据对于昆明市五城区通学出行行为特征分析具有典型代表作用。

1.3.2学生属性

本次共调查学生23911人,其中,男生12274人,占比51.33%;女生11637人,占比48.67%,男女性别比为1.06。走读学生为20862人,占调查学生的87.25%。其中,男生10849人,占比52.00%,女生10013人,占比48.00%。

调查学生年龄分布,7-12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54.5%;13-15岁和16-18岁这两个年龄段分别为18.8%和22.2%。年龄分布与调查年级相关,调查对象中小学生占比最高,为54.7%;初高中生占比分别为17.5%和24.7%;幼儿园学生调查较少,占比为3.0%。

  1. 通学出行特征及问题分析

2.1通学出行特征分析

2.1.1出行时间

幼儿园及小学早上上学到校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7:30-8:30,分别占比91.6%和96%;初中和高中相较于幼儿园和小学早上到校时间较早,主要集中在7:00-7:30,分别占比81.8%和89.2%。幼儿园下午放学离校时间集中在17:00-18:00,占比97.3%,小学下午放学离校时间因学校多采用分时段放学的方式,因而放学时段较为分散,17:00点以前占比52.8%,17:00-17:30占比24.1%,17:30-18:00占比22.6%,而初中及高中因晚自习原因,离校时间多是在19:00点后,分别占比61.5%和86.8%。

2.1.2 出行距离

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平均出行距离处于递增趋势,分别为0.99km、1.94km、2.63km和3.57km。其中,幼儿园学生出行距离集中在4公里以内,占比94.1%;1公里以内的出行占比为65.1%。小学学生出行距离集中在6公里以内,占比91.6%。初高中学生出行距离集中在8-10公里,分别占比92.5%和94.4%。

2.1.3 出行方式及接送情况

接送情况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其中,幼儿园学生接送比例为100%,小学学生接送比例约为87%,初中学生接送比例约为65%,高中生接送比例约占56%。接送人员以父母为主,占比80%以上,其次为爷爷奶奶,占比约为18.6%。主要的出行方式以步行、(电动)自行车和小汽车为主。幼儿园学生和小学生步行通学占比最高,分别为48.3%和38.7%。初中生和高中生(电动)自行车通学占比最高,分别为46.3%和44.0%。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小汽车通学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占比分别为30.1%、22.8%、17.2%和20.2%。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使用公共交通方式通学的占比都比较低,分别为6.3%、12.0%、7.6%和2.2%。

幼童步行占比较高,随着年级的升高,通学距离增长,步行方式占比显著下降,(电动)自行车方式占比较高,其次是小汽车方式。

2.2存在问题分析

2.2.1 通学交通成为影响城市交通运行的重要因素

昆明市早高峰时间为7:00-9:00,晚高峰时间为17:00-19:00[4],而昆明市幼儿园、小学及初高中通学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上7:00-8:30,幼儿园及小学下午放学时间主要集中在17:00-18:00,与昆明市早晚高峰高度重合。

昆明市早晚高峰时段进出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较为拥堵,且呈现由内向外蔓延趋势,二环内电动自行车成为学生、家长出行的首选,小汽车出行占比呈现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昆明市早晚高峰拥堵情况高度吻合。城市早晚高峰拥堵路段也与学校分布情况呈现正相关,2022年昆明市交通拥堵指数最高出现在2月23日-3月1日,发生在2022年春季开学期间[4],表现为交通最拥堵周。通学交通有着高强度,时间集中的特点,因而对昆明市早晚高峰交通运行有着较大影响。

2.2.2 学校周边慢行设施不连续、慢行设施品质差

昆明市慢行交通承担了约57%的交通出行需求。其中,慢行交通在学生通学出行中承担着较高的比例,占比约71%。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校周边道路非机动车道无独立路权,其中4所学校周边道路的人行道无独立路权。学校周边道路缺乏隔离设施,路权划分不够清晰,导致机非混行、人车混行,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此外,大部分学校出入口附近都设置了过街设施,但过街设施主要是以无信控的人行横道为主。儿童过街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且对非机动车交通过街缺少考虑。

2.2.3 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存在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不均,接送空间有限

学校周边道路采用的交通静化、限速、限时和单行等管理措施,对改善学校周边交通问题具有一定成效。但学校周边路网不完善、道路隔离设施不完备、交通静化措施单一、交通标志标线不完善、交通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道路秩序,对学生安全存在隐患。

现有的停车配建指标中并未考虑家长接送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在上下学期间,家长接送机动车停放空间明显不足,加之优质教育资源不均,很多家长舍近求远,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如一二一大街区域、前卫西路沿线等车辆乱停乱放、随意占道等违章现象较为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的通畅供需矛盾突出。

2.2.4 学校出入口设置存在缺陷

从数量来看,幼儿园和小学一般设置1~2个出入口,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和小学设置1个出入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5];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和小学大多设置2个出入口。中学一般设置2个及以上出入口,部分中学专门设有机动车出入口。大部分学校出入口设置在城市次干道或支路上,减少了学校出入口对城市主干道的影响。但部分学校出入口相连的次干道或支路道路红线宽度较窄,缺乏慢行车道、人行道被占用等情况比较普遍,上下学时段的人车混行、机非混行等秩序混乱与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早期建成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出入口,几乎都缺少上下学时段学生与接送家长聚集的缓冲空间或空间不足,此类问题在二环以内的学校比较普遍。同时,学校出入口普遍缺乏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存缓冲区,占道停车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上下学高峰时段,机非混行、甚至占用两条机动车道,导致交通延误增加、安全隐患突出。

  1. 改善策略与建议
    1. 加强慢行交通路权

昆明市城区学生通学平均距离普遍在4公里范围以内,慢行交通在学生通学出行方式中扮演主要角色,占比高达71%,因此保障主要通学路径及学校周边步行、非机动车出行安全性、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应保障步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清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的车辆违规停放,并对重点路段采取硬隔离。通学路径沿线交叉口、机动车出入口等确保安全视距,清除各类视线遮挡物,降低安全隐患[6]。确保非机动车通行路权,保障车道连续性[1]

3.2增强校车、公交服务

本次调查显示,公交出行占比较低原因主要有公交站台离学校大门有一定距离,人行过街配套设施不完善,学生独自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家长更倾向于其他方式接送学生。调查中,若开通小区到学校定制公交,约75%的家长愿意让学生乘坐定制公交上下学。目前昆明公交集团已陆续开展了部分定制公交线路,可继续利用既有公交线路,根据学校分布及学生居住主要分布情况采取“一线一策”的开展“定制送学公交服务”,打造准点、快捷、舒适、安全且儿童友好的定制公交送学服务,提升学生通学出行品质,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3.3因地制宜的接送集散方式

学校周边上下学接送临停问题目前是昆明市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的主要矛盾,昆明市也一直致力于采取“一校一策”的方式着重保障通学交通,然而学校周边用地规模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在设计中未考虑学校引发的交通影响,学校缺乏人流和车流的集散空间,导致机动车停车临时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7]

目前除了学校采取的分时段放学提升泊位周转率的方式以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临停路段及临停路段限时,对于新建及改扩建的学校增设地下停车场,将集散区域由路面转移至地下,即保障了学生的通行安全,也提升了路面交通通行效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越有73%的家长愿意采取地下接驳的方式接送学生上下学。同时,还可鼓励周边小区、商业等公共资源开展限时共享停车资源的方式解决停车供需矛盾。

3.4优化交通组织,均衡教育资源

对于有多个开口的学校,鼓励使用次支路开口作为主要的接送集散区域,同时通过优化改善区域微循环的方式,调节信号灯,优化标志标线,适当加入分时段单行道等以最大化利用道路交通资源,改善通行环境。还应尽可能均衡教育资源,将重点学校与划片区域进行匹配,减少出行距离,改善出行方式,缓建道路通行压力。

  1. 结语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大趋势,本次调查研究以昆明市主城五区为样本,初步对昆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以及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提出了方向与思路,而要解决儿童通学存在的交通问题,还需继续在“一校一策”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联合共治,研究探索出适合地方的学校交通规划设计导则,制定规划、设计标准,从规划的源头来引导儿童友好型城市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齐在磊,高跃文,孙浩等. 基于儿童友好的通学出行改善策略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11.DOI:10.26914/c.cnkihy.2021.036860.

[2]司马晓 . 城市,请别忽略一米高度的美好 [J] . 城市交通,2020,18(2):15-16.

[3]昆明市统计局.2022昆明统计年鉴[M].昆明: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4]《2022年昆明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http://kmuti.km.org.cn/jtnb/2022/

[5]GB 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6]张雪诺,廖佳妹,刘子昂等.一米高度立体感知街道:儿童友好型街道设计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22(06):119-125.

[7]彭武雄,王志强,杜建坤等.武汉市通学交通特征调查与改善策略[J].交通与运输,2023,39(0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