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表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2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表现分析

蔡天宝

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504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肺结核并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受损、胃肠道症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60岁以下患者的发生率。结论:对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予以正确的用药建议和指导,用药后及时复查肝肾功,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保障。

【关键词】肺结核;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抗结核药物是肺结核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抗结核药物治疗周期过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必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轻则引起头晕、皮疹等症状,严重者会造成患者各项功能受损,不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1-2]。因此,为了提高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效果,降低后续工作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本研究选取了100了患有肺结核并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将其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现将工作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肺结核并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重点观察对象,本次研究均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其中男、女分别为64、36例,年龄范围18-80岁,平均年龄(45.13±3.97)岁;年龄≥60岁为44例,年龄<60岁为56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痰涂片检查均符合肺结核相关诊断标准;(2)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能够全程参与本次研究;(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依从性较差、配合度不高患者;(2)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5)存在认知、沟通、精神障碍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1次/d,连续治疗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1次/d,连续治疗4个月。在整个用药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受损的表现,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予以护肝等对症治疗;若患者出现皮疹等现象,应停止用药或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量,严密观察,待皮疹消退后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若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炎等症状时,如疼痛、麻木等,可适当予以营养神经药物对症支持,如维生素B6,其症状可以得到显著缓解,无需改变现有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若患者出现视神经炎的症状,务必立即停止乙胺丁醇用药,其不良反应能够得以缓解。

1.3观察指标

评估所有患者用药后具体不良反应表现情况、不同年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服用抗结核药物不同时间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

2结果

2.1所有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表现分析

100例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肾功能受损为33例,占比33.00%;胃肠道系统受损患者为26例,占比26.00%;其次皮肤受损为19例,占比19.00%,详见表1。

表1:所有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表现分析

受损系统

临床表现

例数(n)

占比(%)

肝胆系统、泌尿系统

肝肾功能异常、黄疸、药物性肝炎

33

33.00

视觉系统

视力模糊

10

10.00

神经系统

抽搐、末梢神经炎

2

2.00

皮肤

皮疹、水疱疹、剥脱性皮炎

19

19.00

听觉系统

耳鸣、眩晕

6

6.00

胃肠道系统

食欲不振、腹部疼痛

26

26.00

血液系统

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溶血

4

4.00

合计

-

100

100.00

2.2不同年龄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年龄≥60岁的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比44.00%,详见表2。

表2:不同年龄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年龄分布

例数(n)

占比(%)

<20岁

11

11.00

20-35岁

15

15.00

35-59岁

30

30.00

≥60岁

44

44.00

合计

100

100.00

2.3用药时间不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有37例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46d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占比最高,为37.00%,余详见表3。

表3:用药时间不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用药时间

例数(n)

占比(%)

<7d

9

9.00

7-15d

16

16.00

16-30d

26

26.00

31-45d

12

12.00

>45d

37

37.00

合计

100

100.00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将1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用药时间、病史、一般资料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索,结果显示,①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功能调节作用减退,在使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不能将药物合理调节,不仅导致药物作用效果降低,不利于疾病治疗;同时由于长期药物在体内堆积,其无法正常代谢,若在此期间服药剂量增大时,会进一步加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利于预后转归。②当抗结核药物应用时间过长时,超过45d,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主要是由于肝脏是人体代谢循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长期用药会加重肝功能负担,使肝功能受损,引起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本研究用药均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恶性、呕吐等反应,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故笔者认为,对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积极寻找并确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3]

综上所述,对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予以正确的用药建议和指导,用药后及时复查肝肾功,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云玲,韩伊,张泉等.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的24周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医药导报,2022,41(08):1223-1228.

[2]张素娟,韩彦周,李华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1,42(05):536-540.

[3]李娜,陈洁,罗季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04):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