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青岛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青岛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刘红霞    侯风亮

青岛工学院     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校外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本文总结青岛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典型做法,并提出管理完善措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青岛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进行总结和推广,希望能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

1 高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意义

首先,学生利用实践机会可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中。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大大提升,融会贯通,使他们更好地消化领会深奥的专业知识。

其次,校外实践基地可以提供学生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触的机会。通过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组织或机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行业的运作方式、工作流程以及所需的专业技能[1]

最后,校外实践基地还能引导学生的集体协同和沟通组织能力。在实践中,大部分工作需要多人合作协同去完成,这就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配合协同和组织领导能力。

2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青岛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做法

2.1 校企同管学生就业

青岛工学院和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共育共抓学生就业,校外实践成绩优秀者与本级毕业学生同时毕业。合作企业可以优先招聘优秀实习生入职;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项目完成并合格后,学生可以自己就业,学校给与指导。每一届优秀的毕业学生,会被学校推选至胶州市周边较大的企业就业。学校与企业洽谈签订合约,由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出资成立实践类奖学金,对实践技能及业绩优秀的学生给与资金奖励,以促就业。

2.2 打造创新教学团队

校外建设基地企业赋能是提高师资水平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校教师建设和发展教学创新团队。

首先,校外实践基地企业提供教师教学所需的专业资源。这包括教学设备、教材、实验器材等,可以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校外企业还可以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发展趋势,帮助教师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更新教学内容。

其次,校外实践基地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企业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为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教育技能。同时,企业还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到学校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此外,校外实践基地企业还与学校共同开展项目合作和科研活动。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可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企业资源的支持也可以促进学校的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平台。

2.3 校企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和课题申报

青岛工学院与校外实践基地成立了由校内专业技能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创业能手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建共促专业群,合作开发新形态教材和申报课题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提升教、科研工作质量,共同编写专业实践类教材、利用校外基地产业优势以及多样的企业资源进一步设计组建产业学院。

3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青岛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完善

3.1多样化合作方式

青岛工学院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践需求和合作目标选择适合的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的效果。

(1)实习合作:青岛工学院与各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协议,然后分批次让学生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技能锻炼。实习期间,学生可以获得实践经验,实践基地可以获得劳动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联合培训:学校与实践基地合作开展专业培训班,共同培养人才。通过联合培训,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接受实际操作和培训,实践基地可以通过培训收入和人才储备。

(3)科研合作:学校与实践基地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创新。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实践锻炼,实践基地也可以得到学校的专业技术支持,校企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3.2校企行协共建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的组建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高阶段。只有建立产业学院以后校企合作关系才能更全面、更稳定、更深入,也是产教协同育人、开放办学的突破口。青岛工学院可以利用当地行业协会学会等的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与当地龙头企业成立产业学院,协调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通过优势互补,工学结合,共建共享,实现学院教学、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共赢共发展。

3.3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青岛工学院可以深入当地行业或是企业进行需求与项目实地考察,研究统计各行业、各企业对毕业生的岗位知识层次需求、专业技能水平需求及人才素养要求,据此完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技能型任务活作业。将企业实务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通过企业实际营销策划、产品生产维修、会计实务等教学模块,分年级和阶段进入企业开展集中技能化教学,用实战的成果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现场评分或阶段性的技能测评,及时反馈学生实践学习效果,提高实践教学效率,提高青岛工学院人才的核心竞争力[2]。同时,根据行业或企业实战需求完善技能型教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技能教学体系,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服务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总结

青岛工学院依托当地的各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新时代的学徒制、专创融合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产学研结合的实践项目,以“师带徒”“工学结合”的等新的形式,实践和创新了“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青岛工学院毕业生掌握实践技能可以满足当地产业和企业专业人才需求,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恒.“学习共同体”式跨境电商语言服务项目课程设计研究——以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21(3):109-114.

[2] 杨凡. 协同创新理念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生产性运营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实践研究——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2(2):4.

本论文是青岛工学院校级教师课题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青岛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21JY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