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测中应用末梢采血法和空腹静脉采血法对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血常规检测中应用末梢采血法和空腹静脉采血法对结果的影响

邢元贞

武警医院  采血室  陕西西安  710086

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常规检测中采取末梢采血法与空腹静脉采血法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60例血常规检测患者,根据采取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末梢采血法,实验组采取空腹静脉采血法,并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在不同时间内,实验组较对照组RBC、PLT、HCT、WBC等指标水平更为优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腹静脉采血法应用于血常规检测中,与末梢采血法相比,对各项指标结果的检测更为准确,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空腹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血常规

血常规检测是通过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目的改变,判定机体状态的血液学检查项目,可以实现早期发现机体异常,通过对体内细胞分子的检测,可将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理论基础,如果采血方式不一样,会对血常规测定产生负面影响。采血方式有静脉采血、末梢采血、动脉采血等,其中末梢采血和空腹静脉采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采血方法,但由于环境、操作等客观原因,采血样本的采集也会存在差异[1]。在此类采血方法中,末梢采血方法因具有疼痛小、易于被人接受等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目前,由于临床对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如何优化临床采血方案成为了研究重点。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例血常规检测患者,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6岁,均值(42.78±3.21)岁;体重45—87kg,均值(62.49±4.38)kg。实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6-74岁,均值(42.19±3.02)岁;体重46—88kg,均值(62.83±4.68)kg。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末梢采血法,首先对手指指尖进行按摩,使其冲虚,再用75%酒精进行局部消毒;消毒位置干燥以后,在患者手指末梢处刺入采血针,使用无菌棉球擦拭伤口,弃去第一滴血,从第二滴血开始进行样本采集,随后将其放入到带有标记的抗凝试剂管中,30分钟内准备进行检测。检测时可使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及相关试剂,设定稀释方式,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

实验组采取空腹静脉采血法,取血位置以肘静脉为主,用碘伏对采集的血液及周边的肌肤进行消毒;等皮肤干燥后,再穿刺取血,尤其要特别注意,止血带按压的时间不能大于1分钟[2]。收集完成后,可以用无菌棉球对血液采集位置进行压迫,将收集到的有标记的标本,在30分钟内进行检测。检测使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及试剂,测定各项常规参数。

1.3 指标观察

统计两组患者在采血后即刻、采血后3h、采血后6h的RBC、PLT、HCT、WBC指标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以(±s)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对比

在采血后即刻、采血后3h、采血后6h内,实验组较对照组RBC、PLT、HCT、WBC等指标水平更为优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指标

采血后即刻

采血后3h

采血后6h

对照组(n=30)

HGB(g/L)

101.41±4.25

101.16±4.82

95.61±5.48

实验组(n=30)

127.92±5.36*

129.64±5.23*a

113.59±5.44*ab

对照组(n=30)

WBC(×109/L)

7.82±0.41

6.63±0.47a

4.35±1.02ab

实验组(n=30)

7.65±0.38*

7.56±0.64*

6.93±0.60*ab

对照组(n=30)

RBC(×1012/L)

3.45±0.51

3.19±0.31a

2.45±0.32ab

实验组(n=30)

3.65±0.42*

3.92±0.33*a

3.06±0.38*ab

对照组(n=30)

HCT(%)

0.34±0.02

0.35±0.02

0.18±0.07ab

实验组(n=30)

0.47±0.03*

0.49±0.04*a

0.41±0.12*ab

对照组(n=30)

PLT(×109/L)

209.47±6.03

205.61±5.83a

201.08±5.17ab

实验组(n=30)

223.46±6.54*

224.62±6.72*

206.79±6.86*ab

注:与对照组组相比,*P<0.05;与采血后即刻相比,aP<0.05;与采血后3h相比,bP<0.05;

3 讨论

血液是身体输送养分和排出废物的庞大体系和通道,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和血浆构成,具有自身独特的生理结构与功能,是体内新陈代谢与机体机能调控的关键。血常规是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出现病变时最基础的检测手段,通过对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分布等的检测,可对患者有无感染、有无贫血、有无其他的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初步的检测,从而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在进行日常身体检查和疾病诊断时,需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测。血常规是确诊疾病的必备项目,除了能查出贫血、感染性疾病外,还能查出一些血源性疾病,因此血常规检查极为重要。以往临床对血常规的检查无特殊需求,一般成人做血常规时主要选择静脉穿刺;空腹静脉采血法与末梢采血法为采集血液的最常用采集方法[4-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采血后即刻、采血后3h、采血后6h内,实验组较对照组RBC、PLT、HCT、WBC等指标水平更为优异(P<0.05),说明静脉采取获取的指标数值更为精确,可为临床提高可靠参考。

综上,空腹静脉采血法与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效果相比,所获得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但在临床检测时,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已达到最终的检测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明玉,陈尘,刁飞等.血常规检测中应用末梢采血法和空腹静脉采血法对结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8):142-144+154.

[2]王璐璐.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20,31(7):65-68.
[3]陈阳.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74-75.

[4]周冬梅.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比较[J].世界复合医学,2021,7(3):107-108,198.

[5]李琦.末梢血与静脉血对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7):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