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明迎

淄博职业学院 邮编:255314

摘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改革,持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其中明确指出产教融合这一改革方向。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方式,产教融合的方式一方面有效达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在促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产教融合模式在深受高职院校、企业肯定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如当下较为明显的主体参与动力不足、融合程度较差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来探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发展方向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1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1.1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相关部门从需求、供给、环境这三个层面出发,颁布了大量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但在实际施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颁布后,虽然大部分省份以其为依据,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实施方案,但仍有少数省份只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实施方案,可操作性较差,对政策落地造成了较大阻碍。2019年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进一步强调了产教融合这一发展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边界不清、主体不明等问题。但从整体来看,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愈发重视,尤其是在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施行后,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保障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稳中向好发展。

1.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运行模式

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行业协会、学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宏观层面,由政府部门主导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制定,并对其进行资金支持与监管,而其中的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具体规划和标准,引导校企合作。微观层面,企业、行业协会等参与其中,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而学校方面,也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校企合作事项,由专人负责产教融合工作。多方合力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从“以学校为主”向“校企共育”转变。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企业专家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距离真正实现“按需培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运行方式方面,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间主要以共建产业学院、实施订单式培养、打造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为主,并且运行思路愈发开阔,如双元制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等,都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方法的多样化,但在实际应用中,合作项目缺乏长期性、实习实训条件不完善等现象也广泛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健全社会第三方评价,积极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强调了评价保障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关键支撑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建立起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以强化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为重点,为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现有的评价体系依然存在指标不够全面、过于依赖定量指标等问题。

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分析

2.1 行政管理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度重视,以立法的形式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执行力度较差,地方部门的行政管理不到位,导致政策难以真正落地。同时,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学校、企业在实际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未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甚至存在部分违规行为,使得产教融合难以持续推进。

2.2 企业积极性不高

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但目前大量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略了长远发展,普遍存在对产教融合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导致实际合作中效果较差。

2.3 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发展观念存在差距等客观原因普遍存在,导致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优质资源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更加集中,而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匮乏。除此之外,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过于依赖政府支持,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建议

3.1 加大支持,提高政策执行力

针对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政府方面应切实提高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地。一方面,应加强政策宣传,让企业、学校等参与各方对我国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做到充分了解,认识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增强发展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应加强支持力度和监管力度,通过加强对产教融合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同时,通过加强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产教融合高质量推进,保障校企合作效果。

3.2 加强指导,培养企业积极性

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参与积极性至关重要,政府、学校、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培训和指导,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首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人才培养补贴等措施,让企业切实体会到参与产教融合的物质支持;其次,政府、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充分了解企业在参与过程中的需求与困难,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支持和保障;另外,校方应主动与企业展开多方面的合作,通过实践教学、课题研究等方式,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将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操作充分融合,让企业认识到产教融合有利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3 充分引导,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有效推动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政府应充分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一,应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提高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第二,通过引导优质企业扎根中西部地区,建设更多实践基地,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好基础;第三,推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合作,相互借鉴先进经验,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3.4 强化监督,完善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评价体系指标不够全面、过分依赖定量指标等问题,应强化监管,构建科学、多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评价体系。首先,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包含对政策实施效果、项目推进过程、各方参与情况等方面的评估和评价;其次,应将评估结果作为政策调整、方案设计优化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另外,应注重评价结果的时效性,确保产教融合过程中问题与困难的早发现、早分析、早解决,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

4 总结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结合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产教融合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形式,产教融合这一模式将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行政管理不到位、企业积极性不高、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加大资源支持、加强政策保障、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加以解决,力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持我国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左媛媛.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和推进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07):

[2]姜华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问题及改进[J].科教导刊,2023,(18):

作者简介:

张明迎(1966年4月),男,淄博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建模、高等数学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研究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重庆路和谐居6-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