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再处理的风险管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1

内镜再处理的风险管控

卿华

成都京东方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美国ERCP引起的CRE爆发,到去年五月全美发生不少于25次,共有250位患者感染,死亡率非常高。CRE的暴发在美国是通过基因分析,发现其有高度的同源性,从而确定这类暴发是由于内镜再处理失败引起的,而引起暴发的这些微生物主要存在于抬钳器、抬钳器控制钢丝管路和吸引活检管路中。最终,通过环氧乙烷灭菌或根据细菌培养隔离相关内镜的方法,控制了感染的暴发。关闭和重启内镜的考虑因素涉及内镜存储,风险评估,区域消毒,库存检查等。很多细节我们要关注。

1.人为因素导致

不遵守指南、标准和制造商使用说明(IFU)。

2.临床使用有可见损伤的内镜

例:借助医用器械检查带LED光源电子放大镜和医用管腔类器械电子内窥镜检测仪在XX医院对内镜的内外表面进行检测得到的结果。

使用可能干扰再处理的产品(西甲硅油、润滑剂和组织胶)。

3.人工清洗后有残留的污物

例:借助医用管腔类器械电子内窥镜检测仪在XX医院对内镜的管道内部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

4.漂洗水的质量问题

5.存储

内镜和其他设备及附件处于长期存储状态时,将它们以适当的状态存储以进行长时间休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储存中被污染的内镜是形成生物膜的绝佳环境,即使只是隔夜存放,也是如此。如果长时间存放,该问题会成倍放大。因此对其进行清洗和消毒,并通过测试和目视检查验证其清洁度是极为重要的。

损坏的内镜和不干燥的内镜特别容易受到此类问题的影响。使用供应商提供的工具并彻底清洁消毒,测试和检查要进入长期存储的每个内镜。如果有损坏或其他观察到的问题,请将这些内镜送去维修。当前的关闭时期是使内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绝佳机会。可以如下操作::

(1)在送至AER处理之前,使用无纤维湿巾和毛刷手工清洗内镜。

(2)使用视觉提示和指示标签记录再处理和测试细节。

(3)给存储内镜添加保护,包括内镜套。

(4)进行湿度测试检测残留水分。

(5)手工清洗后请使用清洁验证测试,以确保没有可检测到的有机污染物。

(6)HLD之后进行微生物监测测试,以检测可能残留的活菌。

(7)用管道镜目测检查内部通道,并在光源放大镜下进行外部检查。

如果这些验证测试中的任何一个表现有问题,就需彻底进行再处理并再次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安全性。

6.在彻底再处理的内镜中有残留的水分

储存前干燥不足和缺乏质量控制措施来检测是否存在问题或再处理过程中的失误是两                               个可能阻碍正确再处理的特征。尽管SGNA建议在储存前对内镜进行压缩空气干燥,但 有关空气类型和如何执行该过程的其他信息十分有限。但AORN指南中包含了与此相关的更多信息。该指南说明了以下内容:应在内镜处理室中提供符合设备空气质量的压缩空气,以进行空气吹扫。使用符合设备空气质量的清洁、经过过滤的空气干燥管腔和小通道,而不将污染物引入清洁器械。在手工和自动高水平消毒之后,干燥内镜的外表面也是一个必要步骤。SGNA指南规定如果使用时内镜不是干燥的,则必须重新再处理。

7.消毒剂使蛋白质凝固

犹豫清洗不彻底,导致蛋白质残留,通过醛基类消毒剂再次消毒,凝结成生物膜,同时末洗不完全,导致醛基类残留,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会增加感控风险;在酶洗环节,应彻底清洗,同时建议选用中性的过氧乙酸进行消毒灭菌以此来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感控风险;在这些非常困难的时期中,首要目标是确保安全的患者护理以及对资源(人员,内镜,设备和耗材)的安全有效管理。做到内镜再处理的风险管控。

小结

建立和推行内镜再处理的风险管控是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创新也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企业战略的重点体现。内镜再处理的风险管控为实现规模化管理、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因此关注内镜再处理细节方可有效进行管控保证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