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浅析宜昌市2023年购房补贴政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基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浅析宜昌市2023年购房补贴政策

张会敏

三峡大学 湖北省宜昌市 443100

摘要:在住房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购房补贴政策成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围绕宜昌购房补贴政策展开研究,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三个方面,探讨该政策在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指导下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购房补贴政策 政府

一、研究背景

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房地产政策。表明了中央对完善地方城市房地产政策释放了更加积极明确的信号。全国多地也已密集发布多轮住房货币补贴政策并形成新趋势,宜昌也不例外。在这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下,带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发展,对盘活房地产市场起到了积极影响。然而接下来,对于已实施的政策,是继续执行、或修订,还是终止执行,替代以其他方案,都取决于执行的实际效果。通过政策执行后的评估,可以不断丰富政策经验,为后继政策制定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参照依据。

二、研究理论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在于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决策质量。包括托马斯•戴伊,韦唐(Evert Vedung),查尔斯 •琼斯、张金马、陈庆云、陈振明等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公共政策评价是对政策效果的评价,并根据评估标准的选取从方法论角度对政策评估进行定义,一类称为实证主义政策评估,即事实评估,侧重政策结果的客观描述。另一类被称为后实证主义评估,侧重于事实评估和价值评估的结合。本文结合上述观点,拟借助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结合事实评估和价值评估,来探讨宜昌市2023年购房补贴政策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宜昌购房补贴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一)宜昌购房补贴政策背景

宜昌市政府于2022年7月宣布,自2022年7月8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宜昌(含各县市区)购买首套新建房且完成《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的自然人(房屋所有权人),享受2万元/套的购房补贴。《不动产权证书》核发之日后6个月内到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领取购房补贴资金。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或者《不动产权证书》核发之日起超过6个月的,均不能申请领取购房补贴资金。

(二)宜昌购房补贴政策评估

此次宜昌购房补贴政策呈现三个新特点:

  1. 政策目标具有针对性

房地产新政不再是单纯的刺激购房需求,而是结合人口政策和人才政策,旨在达到多重目标。宜昌市开展购房补贴惠民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解决人才匮乏、楼市萎靡等社会问题。

  1. 政策门槛放宽

本次针对个人购房补贴政策没有购房人户籍、购房套数、购房面积的限制条件,能让更多新购房者享受到政府房补优惠政策。同时,补贴申报程序简单便捷。在社会也引起了一定关注,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政策具有灵活性

这一轮购房政策是宜昌市政府在结合本市实情基础上自主采取的稳定楼市措施。政策执行部门切实地执行了政策,使落户宜昌的青年人才在购房时直接获利,年轻人购房难、居住难的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该政策取得一定的正向影响。

但随着青年人才关注并实际申领该笔补贴以来,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逐渐淡化,各种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这些问题包括:

1.补贴有效期较短

2022年7月8日以前或者2023年12月31日之后进行《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的均不能享受本次个人购房补贴政策,享受政策只有在2022年7月8日-2023年12月31日只要一年半的时间,留给年轻人的时间缓冲不够,导致外来青年人才决策时间不足,可能错过这一优惠政策,造成心理落差。另外,政策连续性不够,很多仅仅满足某一项条件或2023年下半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错过该项政策的青年不在少数。网上有很高呼声希望未来仍能持续这项政策,使更多人有充足时间达到申报条件。另外,购房补贴需凭房产证申领,而青年人才很难当年获得该补贴。这些原因造成获利人群范围小、申请意愿低,从而导致政策执行成果有限。

2.补贴额度与购房成本差距大

宜昌市住房补贴政策需等房产证到手后才可根据网签记录领取补贴,无法解决青年人才当前购房的燃眉之急。究其原因,是政策执行的优惠金额小、获利成本高及优惠时间短。根据宜昌市近两年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本地城市人口稳定,城市房市潜在目标客户是年轻人和外地来宜工作者。但如今一套房子并不便宜,即使在宜昌市,年轻人也未必满足首付款的需求,甚至需要六个钱包的支持,对于刚参加工作或者即将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而言,购房成本将直接影响到年轻人的生活幸福感,因此更多人还是会考虑房价价格、房贷偿还利息等因素,在60-100万的购房成本面前,一套2万元的新购房补贴对于年轻人的帮助可说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获得该补贴还需缴纳20%的个税,另外根据宜昌城区发展规划,年轻人更愿意留在西陵区、伍家岗区及高新区购买刚需住房,而在该补贴实施期间,上述地区的房价并未见明显下降。综合以上因素,更多人还是根据个人职业发展、家庭等刚需理智抉择。

3.配套政策还不完善

对于年轻人来说,购房只是第一步,而后就需要考虑到就业、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因素,然而当前除了住房货币补贴政策以外,没有其他选择空间,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其他配套设施政策还没有及时跟上,随着住房带来新人口的需求不足问题正在逐渐暴露,对地方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挑战。

(三)宜昌购房补贴政策改进建议

针对宜昌市购房补贴政策执行效果存在的不足,围绕追求公平和效率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建立相对稳定的购房补贴政策

由于政策制定-执行到产生预期效果需要一定时间,加上受疫情影响造成了人们工作,出行不便,政策执行后到发挥预期效果有了延迟期,为政策发挥应有的预期影响效果,理应让更多人享受应享受的政策。通过制定较长时限比如3-5年奖励政策,提高政策连续性,通过延长某一奖励额度时效期,使更多人能赶上补贴政策窗口期等等。

2. 适度提高补贴额度

通过收集本地市前期政策效果,市民反应以及政府财力等适时灵活调整补贴额度,以平衡付出成本和取得收益,通过提高政策执行的优惠金额,以缓解年轻人购房成本,制定税收返还惠民政策,最大限度降低政策执行对政策对象的交易成本,以提升购房补贴政策对年轻人买房的吸引力。

3. 完善配套政策

通过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上努力创造条件,把我们的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相关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配套设施供给能力加快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辟租房,购房多种房源,使暂时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也能在宜昌安居乐业,同时也可消化新建房和二手房存量,提振房市信心。

总之,通过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对宜昌市购房补贴政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当前政策执行效果,提高后续政策作用的发挥。政府应加强政策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发挥政策效果,政府还应注重民主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在后续完善政策时通过广泛调研充分考虑民众利益诉求,提供更精准,更具适应性的政策产品,将盘活房地产市场和吸纳人才来宜安居的双赢目标早日实现并一以贯之。

参考文献:

[1]周滟迪.住房保障货币化补贴准入标准研究[D].重庆大学,2022.

[2]吴迪.关于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8):195-196.

[3]赵莉晓.创新政策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估逻辑框架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32(02):19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