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部官兵自救互救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海军某部官兵自救互救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吴强   薛晨

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  上海200433

[摘要]伤自救互救技术是部队官兵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对维护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海军某部官兵自救互救训练现状调查为切入点,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伤自救互救训练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以期提高该部伤救治技术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海军某部官兵;自救互救;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R821     [文献标志码A     [DOI]

0引言

海军某部为进一步增强伤救护全员普训效益,提高官兵自救互救能力,紧紧围绕部队实战实训需求,依托卫生专业技术力量,常态化开展自救互救技能训练,确保人人参训、个个过关,为实战化练兵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1官兵自救互救训练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充分掌握海军某部官兵自救互救训练现状,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该部90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一般情况、伤员救护认识、自救互救技能掌握、伤救护技能需求4个方面。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问卷有效率为98.9%。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整理、录入、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等级资料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1.2 调查结果分析

(1)伤员救护认识情况。调查发现,官兵对现场急救技术认知程度较高,军官与军士在时效救治理念、现场急救技术上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海军某部官兵创伤救治认知情况

项目

军官n(%)

军士n(%)

z值

P值

完全

了解

基本

了解

一般

了解

不了解

完全

了解

基本

了解

一般

了解

不了解

时效救治理念

1

(4.0)

12

(48.0)

12

(48.0)

0

(0.0)

0

(0.0)

14

(21.9)

41

(64.1)

9

(14.1)

-3.15

0.002

分级救治体系

4

(16.0)

2

(8.0)

19

(76.0)

0

(0.0)

4

(6.3)

11

(17.2)

33

(51.6)

16

(25.0)

-1.79

0.074

创伤救治规范

4

(16.0)

5

(20.0)

10

(40.0)

6

(30.0)

2

(3.1)

4

(6.3)

42

(65.6)

16

(25.0)

-1.75

0.081

现场急救技术

11

(44.0)

9

(36.0)

5

(20.0)

0

(0.0)

2

(3.1)

46

(71.9)

16

(25.0)

0

(0.0)

-2.99

0.003

(2)自救互救技术掌握情况。调查发现,官兵对包扎、止血、固定、搬运4项技术掌握程度较高,军官与军士在止血、搬运2项技术掌握情况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海军某部官兵自救互救技术掌握情况

项目

军官n(%)

军士n(%)

z值

P值

完全

掌握

基本

掌握

一般

掌握

不掌握

完全

掌握

基本

掌握

一般

掌握

不掌握

伤员伤情

评估

3

(12.0)

6

(24.0)

13

(52.0)

3

(12.0)

2

(3.1)

25

(39.1)

30

(46.9)

7

(10.9)

0.17

0.866

救治技术策略选择

3

(12.0)

8

(32.0)

6

(24.0)

8

(32.0)

1

(1.6)

15

(23.4)

39

(60.9)

9

(14.1)

-0.41

0.684

止血技术

4

(16.0)

17

(68.0)

4

(16.0)

0

(0.0)

4

(6.3)

24

(37.5)

32

(50.0)

4

(6.3)

-3.43

0.001

通气技术

4

(16.0)

7

(28.0)

14

(56.0)

0

(0.0)

3

(4.7)

19

(29.7)

33

(51.6)

9

(14.1)

-1.68

0.094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24.0)

3

(12.0)

11

(44.0)

5

(20.0)

2

(3.1)

25

(39.1)

33

(51.6)

4

(6.3)

0.37

0.710

包扎技术(新式器材)

9

(36.0)

13

(52.0)

3

(12.0)

0

(0.0)

12

(18.8)

43

(67.2)

9

(14.1)

0

(0.0)

-1.40

0.162

骨折临时固定技术

5

(20.0)

14

(56.0)

6

(24.0)

0

(0.0)

8

(12.5)

39

(60.9)

17

(26.6)

0

(0.0)

-0.64

0.522

搬运技术

13

(52.0)

8

(32.0)

4

(16.0)

0

(0.0)

6

(9.4)

34

(53.1)

24

(37.5)

0

(0.0)

-3.64

<0.001

(3)伤救护技能训练需求。调查发现,官兵对救治技能强化、训练伤防护、模拟训练的需求高于其他方面,客观反映了当前实战化练兵背景下的真实情况。

表3  海军某部官兵创伤救护技能需求情况

项目

军官n(%)

军士n(%)

z值

P值

急需

需要

一般

不需要

急需

需要

一般

不需要

医学基础知识

0

(0.0)

16

(64.0)

9

(36.0)

0

(0.0)

0

(0.0)

35

(54.7)

29

(45.3)

0

(0.0)

-0.79

0.430

救治技能强化

15

(60.0)

10

(40.0)

0

(0.0)

0

(0.0)

41

(64.1)

23

(35.9)

0

(0.0)

0

(0.0)

0.35

0.727

训练伤防护技术

9

(36.0)

14

(56.0)

2

(8.0)

0

(0.0)

18

(28.1)

38

(59.4)

8

(12.5)

0

(0.0)

-0.84

0.403

伤情设置

2

(8.0)

15

(60.0)

8

(32.0)

0

(0.0)

8

(12.5)

33

(51.6)

23

(35.9)

0

(0.0)

-0.04

0.967

模拟训练条件

11

(44.0)

14

(56.0)

0

(0.0)

0

(0.0)

32

(50.0)

32

(50.0)

0

(0.0)

0

(0.0)

0.50

0.616

前沿理论

5

(20.0)

13

(52.0)

7

(28.0)

0

(0.0)

13

(20.3)

29

(45.3)

22

(34.4)

0

(0.0)

-0.38

0.703

1.3训练问题分析 某部通过常态化开展伤救护群众性练兵活动,官兵自救互救能力已得到较大提升,但训练工作仍存在几点不足。一是部分训练内容难以展开,官兵需掌握初级急救技术,但从训练实际看,伤情评估、气道开通与呼吸维持、药物应用等训练内容,由于缺乏训练器材,往往以学理论、看视频为主,难以进行技能实操训练。二是训练基础条件薄弱,体现在没有专业的训练场地,缺乏与救治技能匹配的模拟训练器材,教练员队伍组训能力不高,训练教材内容覆盖不全等方面。三是训练考核不够规范化,年度自救互救训练由各分队自行组织和考核,训练主管部门进行训练监察和抽查,缺乏规范的训练和考核标准。因此,为全面提升官兵自救互救能力,某部依托卫生专业骨干力量,提出涵盖训练场地、教练员队伍、训练内容、训考模式在内的自救互救训练系列举措。

2 官兵自救互救训练对策研究

2.1训练场地 建设伤救护训练室其中功能训练室进行伤初级急救技术训练,综合演练场开展官兵自救互救协同训练与演练。购置普通官兵实施伤自救互救训练的基本模拟器材,包括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基础创伤模拟人等。

2.2教练员队伍 配备卫生专业军官卫生专业军士,负责伤救护训练室运行管理,并实施救治骨干集训和全员考核工作;分队层面,各分队按照一定比例选拔名战伤救护训练技术骨干,负责各分队伤自救互救组训工作;形成“卫生专业军官-卫生专业军士-战救骨干”3级教练员队伍。

2.3训练内容 依据《新大纲》和伤救治技术范围,结合部队战备训练工作实际,在原有训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不同伤部、特殊伤情伤自救互救内容优化,编写《伤自救互救训练手册》。

2.4训考模式 建立符合部队使命任务特点的自救互救训练和考核模式。训练模式包括基础技能训练和实战技能训练。基础技能训练在训练室内完成,重点完成初级急救单项技能训练;实战技能训练依据营区重点部位可能出现的伤情,建立重点部位伤员救治流程。考核模式分全员普考和比武竞赛2种形式,全员普考以定期训练检查、抽考、统考为主;比武竞赛分上下半年进行2次,评选出训练标兵,纳入年度评优评先指标。通过规范救治训练与考评,提升官兵训练积极性。

3官兵自救互救训练成效

2020年下半年,海军某部开展了为期30天的官兵自救互救训练:第一阶段,战救骨干集训,各分队选拔伤救护训练骨干,在伤救护训练室开展骨干集训和考核,合格者颁发教练员证书。第二阶段,全员普训阶段,各分队伤救护训练骨干负责本单位全员普训工作,训练管理部门联合卫生部门进行训练监察和指导。第三阶段,考核阶段,各分队组织本单位年度全员普考工作,上报考核成绩;训练管理部门再按照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名官兵进行考核,卫生部门负责抽考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一天内完成并宣布各分队考核成绩和名次,颁发证书。

通过与官兵座谈交流,部队自救互救训练系列措施的建设得到了官兵们一致好评,体现在训练内容更加丰富、训练工具更加齐全、训练计划更加完善、考核方式更加科学等方面。当然,部队自救互救训练体系建设仍需继续推进,一是继续加大对模拟训练器材的投入,同时培养一批标准化伤员用于伤救护训练[3-4];二是拍摄配套教学示范片,提高组训效果;三是加强全员普训阶段过程管理,各分队主官需加强官兵补训补考工作,切实提高伤救治技术训练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方红梅,相阳,张云峰,等.海军基层卫生人员现场急救技术训练现状调查[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40(07):798-801.

[2]胥洪宇,苏倚剑,李庆舜,等.空军航空兵部队南海方向战场救护体系构建分析与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187-189.

[3]周染云,王聪敏,李海涛,等.综合模拟训练在护理骨干备战练兵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东南国防医药,2021, 23(4):425-427.

[4]费杨虹虹,沈盛县,金剑,等.卫勤训练应用标准化伤员规程及评估效果探索[J].东南国防医药,2021,23(1):99-102.

基金项目:基于虚拟现实的《战现场急救》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22WJB12);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