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澳码头设计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深圳南澳码头设计策略初探

李志毅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摘要基于项目的地势形态及项目要求,南澳码头设计从水域利用、片区交通组织、平面高效利用、造型设计等方面采取了设计策略,并在设计中落实,使本项目达到效果、安全和经济性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融入地域环境、高效流畅、绿色生态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半岛西侧大鹏湾内,与香港东平洲岛对望。受外部交通与环境承载力的限制,片区保留了自然滨海风光和历史人文气息,拥有良好的自然植被、洁净的海域,优质的沙滩岸线以及独具民俗风味的传统特色村落。该地区是深圳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重要承载地之一。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大鹏及南澳距离香港最近的口岸。

设计概念

基于粤港澳地区海湾生态特征,和用地形态的启发,以“逐浪云端”为概念, 打造大鹏新区南澳旅游的特色形象名片,描绘出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的探索地起点的美好愿景。

根据项目的地势形态及项目要求,项目采取了以下设计策略。

一.水域利用最大化

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盆仔湾内南北沙滩、珊瑚礁、严格保护岸段、港池泊稳等限制条件,以确保最大化水域利用,形成港池15.6万平方米,并满足国内国际客运、游艇、公务船、补给等近远期需求。在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波浪、保护岸线、珊瑚礁及沙滩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征求了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采用了离岸式布置水工结构,整体为U型布置,水域口门布置于港区西北侧。在口岸大楼北侧,我们布置了一座长约130米的透空式栈桥,跨越严格保护岸段,连接客运码头泊位。此外,我们还在客运码头东侧布置了一座斜坡式防波堤,以布置游艇泊位,同时在客运泊位外侧平行布置了一座直立式防波堤,以预留海事、海监公务船泊位。

在可靠泊船舶析和波浪数模布置等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综合考虑后,设计中共布置了6个500GT客船泊位(近期4个,预留2个),或同时兼靠3个2000GT观光客船,岸线长度达到298米。此外,我们还设置了31个游艇泊位,其中包括30尺游艇泊位12个、50尺游艇泊位16个、80尺游艇泊位3个。为了确保港口安全,我们新建了一座总长度为687.4米的防波堤。

二.片区交通整合疏导

陆域场地为南北狭长地块,东侧为现状双向四车道市政主干道(海滨北路),西侧为岸线和海域 场地东西两侧路面与海面高差约18米。结合大鹏新区旅游交通特征,未来预计有70%交通量由北面进出,30%交通量从南边进出。

合周边道路等级条件、项目陆侧交通接驳类型需求,进行了开口优化,形成了不同标高的分区开口。开口对片区外部交通提出了增设信号灯、调整路幅、优化水头沙片区交通组织,以及优化交叉口掉头能力的要求,从而整体上疏通了项目对片区现有交通的影响。本项目共设置3个开口,其中,海滨北路2个、水头沙八路1个。配建停车位200个,1个小汽车出入口,1个大巴/公交车入口,1个营运车辆出口,开口数量满足规范要求。

三.建筑平面高效利用

南澳码头航线可分为国际航线、国内航线。乘客乘船流程可简化分为进站→票务、安检→检票登船。规划游艇自由行通道,未来开通,独立流线。根据航线与流程,将码头按九宫格的方式划分。

在通过指标计算,控制瓶颈通过能力的基础上,方案布置了车道边上落客、国际国内航运旅客、行包、口岸办公、码头办公、游艇服务等不同功能流线,将“海浪伴行”的设计理念贯彻到平面功能流线的组织当中,体现国际旅游码头口岸的特殊性。同时,作为小型旅游专用口岸,充分利用其海景优势, 将航运大厅和文化中心作为空间焦点,将海景尽收眼底 三条流线围绕航运大厅和文化中心,实现“海浪伴行。

四.建筑抗台风设计

本项目采用成熟的钢网架屋面结构,外部金属屋面采用连续焊接不锈钢系统: 屋面所有接缝均采用焊接形式,实现屋面整体结构式密封, 解决了金属屋面容易漏水;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抗腐蚀能力,对沿海高盐高湿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 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屋面板与连接件,极大地提高了金属屋面的抗风揭能力,有效地保证了金属屋面的结构安全性。

五.遮阳与高大空间节能

建筑立面采用结构龙骨外置的方案,兼做外遮阳,对节能有较大优化。屋顶天窗增加20%遮阳板,优化了整体天然采光照明的同时,满足防止眩光的指标要求,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在夏季和过渡季盛行风作用下,三层大堂区域由于在幕墙设置了大量的开启扇,能产生比较明显的穿堂风,大部分旅客停留区域风速达到1m/s以上,室内空气换气次数大于 2次/小时,可有效带走室内热量,减少过渡季空调能耗的 同时改善室内热舒适。

六、造型设计

本项目造型响应大鹏地域的特点及建筑地标属性,也使得室内口岸流线、功能与建筑空间高度融合。结合地形及功能,以方形为原型拉伸的清晰的逻辑生成形体,流线形屋面翻卷延伸到墙面,形态浑然一体;金属屋面、墙面的构型采用非线性参数化设计,使得整个建筑的形态非常丰富,不同角度都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为了实现这个效果,设计过程测试过铝壳金属屋面系统、钢桁架、钢网架+常规金属屋面系统,混凝土壳体屋面系统等,主要以下是三个关键功能指标最终影响了最终的设计决策。

首先是屋面系统的拟形能力,由于屋面、墙面的变化非常丰富,有些地方很平整,有些地方变化非常剧烈,需要一个能完美贴合的系统,而且不会产生不规则的拼接位而影响美观,其次是屋顶防水能力,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常用的成熟金屋屋面体系,发现只有连续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均能满足了项目的几大关键技术指标。同时,经济性因素也非常重要。由于在不同的视角都能近距离看到、触摸到这个金属屋面系统,所以对这个系统的美观程度要求很高,但是由于项目立项之初的定位比较低,导致造价预算不足。所以需要在造价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实现这个效果,如果采用常规的铝镁锰直立金属屋面+铝板装饰面系统,将会严重超概而不可行,也就是说只能用一层屋面系统解决所有的问题及困难;如果采用单层常规铝镁锰屋面,因其自身抗风能力弱不足以抵抗沿海台风,而要采用增加夹具、压条等抗风掀措施,将严重影响屋面金属表皮的美观效果;综合分析下来,采用单层连续焊接不锈钢屋面系统成为了最优解,另外还加上亚光涂层来化解屋顶反光影响附近居民的风险及视觉美观效果需要。可以说充分发挥了这个材料的属性,达到效果、安全和经济性的完美统一。

七、主动式绿色建筑设计

由于场地存在较大的高差,建筑一层至三层 北面通过开敞式设计,将自然绿化引进到建筑各层,使人重新回归到自然,将建筑、自然、人融合在一起,营造舒适的空间感。 外围护结构上通过设计玻璃幕墙及屋顶天窗进行了天然采光,利于增加室内外的自然信息交流,改善空间卫生环境,调节空间使用者 的心情。 配置能与空调、新风机组基于传感器数值的联动的建筑环境监管系统,通过主动感知、主动调节技术的整合,使建筑的舒适性及节能 达到有效的平衡。 运用了室内空气质量保证的措施,设置新风系统空气过滤模块,同时采用使用低散发率板材建材及涂料,外立面上合理设置通风口, 优化室内气流组织。 通过降低低碳排放、可再回收及可再利用建材设计,减少环境荷载,采用二级以上节水器具、雨水回用系统等达到节约用水。本项目(2021AH-261)在2021年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竞赛中获职业组三等奖。

结语: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南澳码头项目面积不大,但由于地势特点及项目要求的特殊性,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找出最优解,并实现效果、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完美统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分析可能的挑战和限制条件,以便制定出全面而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还需要与相关的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安基国际设计传媒有限公司《交通建筑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

2、(美)格里芬著,《交通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3、赵晓芳著,王湘著,《图说建筑设计:图说交通建筑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