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丁小兰1刘华2

1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2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科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14天,留取治疗前、治疗2周及停药1个月后的粪便进行16SrDNA测序,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α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失败组中,多尔氏菌属序列数升高,双歧杆菌属序列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优势菌群发生改变,致病菌序列数增加和产生短链脂肪酸菌群序列数降低,导致肠道屏障作用减弱,促炎因子增多,炎症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根除效果,最终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肠息肉;相关性

引言

在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时,主要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案。其中,四联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保证治疗效果,但由于Hp的隐蔽性,单独使用四联疗法并不能清除Hp,降低疾病的复发。而大多研究及笔者临床实践了解到,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避免疾病复发。因此,本次通过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以了解其应用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5月至2022年7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该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①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呼吸测试呈阳性的病人;有明显消化道症状患者;既往无根除Hp治疗史。②排除标准:近1个月有抗生素、铋剂、PPI、益生元、益生菌及抗腹泻药物治疗史;对PPI、抗生素及铋剂过敏患者;患者患有严重肝肾疾病,以及其它影响肠道菌群构成的疾病;治疗及观察期间服用其它影响肠道菌群药物者。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2例,年龄21~65岁,男性13例,女性9例。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9例,恶心8例,反酸9例,腹胀12例,嗳气6例,腹泻3例,食欲不振4例,便秘1例,无无症状感染者[1]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收集符合标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并记录患者服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及服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2.216SrDNA测序方法

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停药1个月后的大便标本1~3g于粪便盒中,2h内送至-80°冰箱进行储存。对微生物组样本,选用合适的总DNA提取方法,采用Nanodrop对DNA进行定量,并通过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提取质量。以微生物核糖体RNA或特定基因片段等目标序列为靶点,对rRNA基因可变区进行PCR扩增,采用Illumina公司的TruSeqNanoDNALTLibraryPrepKit制备测序文库,使用MiSeq测序仪进行双端测序,测序长度为200~450bp。

2结果

肠道菌群显著性差异分析根据16SrDNA测序结果,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过程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糖细菌门、梭杆菌门序列数发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慢性胃炎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点,在病情进展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原因,临床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时,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为主要原则,以此使患者胃黏膜组织上的慢性炎症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也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虽然幽门螺旋杆菌对于多种抗生素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是受血药浓度、PH值等方面的影响,单一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稳定。因此临床多采取四连疗法来增强疗效。与此同时,从中医角度上来看慢性胃炎,其属"痞满"、"胃脘痛"等范畴,与肝气郁结、肝失调达有关,五味过极、寒气客胃,引起食停气滞、寒留气凝,脾失健运、久病不愈,气滞血瘀、温热蕴结、脾伤胃碍,引起胃痛,因此,治疗应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主。本次研究更加推荐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具有和胃、健脾、疏肝效果的中药--公英益胃汤进行联合治疗。四联疗法就是使用四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其中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类抗生素以及铋系药物[2]

在本研究中,笔者分别选择了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这四种药物。克拉霉素和柠檬酸铋钾。奥美拉唑可分布于胃粘膜壁细胞,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抗生素是抗菌药物,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时也有着关键的作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迅速作用于胃肠道并被吸收,从而可以将有效的药物成分分布到机体的各个组织中,可以对细菌内蛋白质合成进行抑制,强化抑菌效果,以此能够提升HP清除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症状缓解时间、HP根除率及疾病复发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可见,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公英益胃汤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尽早好转。公英益胃汤为江苏省名老中医顾克明的验方,该方剂中蒲公英为君药,药性甘寒不会伤胃,配合紫苏梗、香橼皮等能够实现和胃降逆、降浊醒脾的作用;乌郁金、川楝子、金橘叶、炒玄胡之类等药物可以达到理气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因此,公英益胃汤能够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速胃酸的代谢、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也能够促使患者病症恢复速度加快,从而提高疗效。将其与四联疗法联合应用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能够实现协同治疗的目的,可以减轻长期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损害,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另外,结果还显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两组间的差异不大,说明公英益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以此更好地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效果,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慢性胃炎患者除了需要进行合理诊疗,缓解临床症状,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证饮食规律,减少进食一些难消化的主食,从而缓解胃炎

[3]

综上所述,四联疗法加宫应益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和患者症状的改善,属于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但是受本次研究样本容量小、研究时间短的局限性影响,尚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等展开相关研究,因此仍需后续进一步探究其相关作用。

参考文献:

[1]贾逸文,唐阳,彭琼.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31):81-84.

[2]郭泽玮,邵丽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相关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08):913-914.

[3]潘程宇,滑永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大肠息肉的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3):61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