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探讨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

赵国艳

632125198711273928

摘要:目前,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环境污染情况已有所缓解,但是仍有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国民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科技的更好落实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环境保护与改善的目标。本文主要就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发展现状;展望

1引言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起点相对较低,但是凭借着不断努力和追赶,在现阶段的环境监测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科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3S技术、生物技术等。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使得环境监测更加准确、高效和安全。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需要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2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地域情况复杂,各省市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一种新形势下提出的环保工作概念,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但是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政府的推进,我国的环境监测科技发展迅速。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遥感技术等各种监测手段的相继提出,使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场采样、动态监测、快速分析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科技总体水平仍然稍显落后。

2.1缺少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

环境监测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的推动,还需要广泛的宣传工作和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我国的有些部门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环境监测对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缺乏足够的宣传和人才培养计划。这就导致了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背景多样,有些甚至是从完全不相关的领域转型而来。尽管他们可能对新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往往缺乏对环境监测技术深入的理解和专业的技能。另一方面,具备全面理论和专业技术的人才相对稀缺。这就意味着,尽管我们有许多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但真正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非常有限的。这种状况对于我们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2环境监测缺乏较高技术水平

从西方国家的层面来看,其在环境监测方面已经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形成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优势。这些国家不再采用单一的传统实验室分析模式,而是将实验室和具体的实验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实验形式。相比之下,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模式,无法将实验和具体的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我国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无法与在线监测方式完美结合。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在线监测设备和系统。因此,我国需要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在线监测技术,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3基层环境监测技术监管不到位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环境监测单位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将生态环境的每况愈下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附属物,基层的工作难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作用。因此在环境的监管与对外的宣传上都不够到位。环境监测是一个动态的技术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技术手段的革新,以及技术手段在革新后能够达到的指标与国家的实际标准之间的差异性,基层的工作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必然会影响到环保工作的实际进程。

3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的发展展望

3.1监测科技信息化

信息化是中国环境监测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是一个土地面积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国家,因此,环境监测技术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保证环境监测的效率。为了实现环境监测的信息化,需要建立一个全国范围下的信息网络,使得全国各地的监测机构都可以将环境监测信息上传到监测网络中,实现网络平台内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共享。这将有助于减轻环境监测人员的负担和压力,实现各地区、各部门环境监测的协调发展,优化整体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和及时。同时,信息化还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环境问题的预警和预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3.2人员素质专业化

环境监测科学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人员素质与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环境监测是否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环境监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政府和相关的大学应重视环境监测专业学生的教学与培训,在教学与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强调与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或公司建立相关合作机制的实践和操作能力,以便学习人员能够获得相关的实践。对于那些已经参与监测的人,必须不断改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由于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环境监测技术,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其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其综合分析和预警能力,并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

3.3环境监测科技多样化

要想提升我国的环境监测科技水平,就必须着眼于科技的多样化,改变传统思维,大胆抛弃传统监测模式中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努力构建适应当前需要的具有创新特点的监测技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试图实现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再将其广泛运用于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虽然这几年我国的环境监测科技发展得势头比较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也有一定差距。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提升环境监测的科技多样性,确保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和速度。

3.4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化

环境监测科技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摒弃过时的技术手段,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以科技力量为支撑,推动环境监测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环境监测科技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化发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也会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面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我国在现阶段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重点。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仍需加大对人才、设备、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为了更好地监测环境状况,需要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并逐步加强了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也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韩洋.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0):36-38.

[2]孙立海.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探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2,35(02):146-147.

[3]林凤,彭守兰.浅谈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0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