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要点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要点策略探讨

李伟李迎春

610430197806095818

61272619880607031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作为城市骨架的市政道路在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市政道路的规划与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这一核心内容,从市政道路工程概述、建设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以及落实建设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等内容展开探究与讨论,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对从事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要点;策略探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政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进。在科技的帮助下,我国建造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可以说,在城市化进程中,需从根本上保障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在不断强化施工管控效果时,可从客观理性的角度解决路基施工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为我国市政工程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1概述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要切实保障市政路桥工程的总体质量,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的总体质量、安全和成本进行全面的管理。在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中,桥梁、路基、涵洞、桥面等结构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由于工程建设中的各种构造形式、构造方式、构造工艺各不相同,给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点问题

2.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市政工程大多是在城市交通上所开展的,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保障交通的顺畅,因此通常情况下会存在工期短、任务重的显著特征,这便会增加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难度。其次,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通常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作业面狭窄且车与人流很难控制,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管理难度。最后,由于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所处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通道的立体分布,以及城市内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也使得市政道路工程的复杂性显著加强,管理难度大幅度增加。

2.2工程量大

工程量大也是市政道路工程的突出特征,市政道路工程量巨大,涵盖的分项工程相对较多,例如雨水管道施工、土方开挖、路面铺设等等,在对工程量展开计算时,涉及的隐蔽性工程较多,不管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亦或者是落实好造价管理目标,都应当立足于多重视角思索问题。

2.3施工要求多

市政道路工程作为政府部门领导下投资或者建设的公共设施,其公益性突出,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人们自然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3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的策略

3.1完善工程设计管理首先是实地勘测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技术人员需要深入到市政道路规划路线的实际建设环境中,对项目施工现场展开实地勘测,并记录相关数据信息,除对市政道路的地形、条件作出系统的分析研究之外,还必须综合、全面地考察市政道路的交通流量,并以此为依据对市政道路的荷载量作出科学设计。其次是道路线形设计。目前比较常见的道路线形设计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直线段的市政道路线形设计。市政道路若采用直线路段的设计,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驾驶疲劳的概率,继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对此,建设企业应当合理设计市政道路中的直线路段,通过平曲线等道路线形进行过渡,以此来凸显出市政道路线设计的人性化特征,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降低市政道路对周围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建设企业将直线段的设计长度控制在设计车速的20倍范围内最为理想。二是平曲线段的市政道路线形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平曲线段路线时可以结合市政道路所处地区的地形与地物的实际变化情况来合理地调整平曲线路段的方向,以此来显著提升市政道路设计的通畅性和连续性。设计人员需合理地将平曲线设计作为市政道路中直线路段转向的过渡段,从而使得司乘人员能够安全地驶过平曲线路段。三是竖曲线的市政道路线形设计。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中的竖曲线半径越大则越可为过往车辆提供良好的视距条件,反之,若竖曲线半径过小则会导致市政道路出现视线盲区或者视线不连续等诸多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设计人员在开展市政道路线形设计时,需尽可能地保障竖曲线路段的半径与长度达到相关标准,扫除市政道路中的视线盲区,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四是市政道路线形中的线形组合设计。所谓线形组合,通常是指市政道路中纵断面与平面线形的组合设计,该项设计是否合理将会对市政道路中的行车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设计人员在针对市政道路的进行线形组合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小半径圆与陡坡相重合、相邻路段技术指标相差较大等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市政道路的线形组合,以此来提高行车人员的舒适性。再次是综合管廊系统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深入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所在地,从“地质条件”、“水文环境”、“气候变化”、“周围生态环境”、“道路交通情况”以及“地下管线分布”多个方面展开综合、全面的勘察调研工作,并结合勘察结果,合理设计市政道路的综合管廊系统。

3.2做好市政道路施工前期准备

做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提高市政公路工程建设质量而言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有效规避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资源浪费、施工安全隐患、施工组织矛盾问题。对此,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企业在施工作业之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做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现场准备工作。一方面,控制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交通。为避免施工路段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建设企业需结合所处路段以往的交通流量,科学制定路网疏导方案。另一方面,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用水和用电均需由建设企业的专项管理人员与当地负责人进行联系,并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就近提供电源和水源,沿着修建线路布设供水线路与供电线路,以便连通各施工作业点。

3.3加强施工机械的质量管理

机械设备的管理与项目造价、施工质量以及项目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为达到施工成本控制,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质量管理。(1)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注重对施工机械的质量要求,并结合工程量、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分析,确定施工中所需的设备数量、型号、类型等。(2)了解现有机械设备现状,其中包括种类、数量、型号和损耗状况,随后按照工程机械情况以及工程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内容,明确所需要配备的工程机械设备类型与型号等。(3)通过对已配置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分析其造价、使用频次,从而确定项目施工的最终配置方式。比如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使用到的设备,或者成本较低的设备,都可以通过购买来进行配置,反之,对于成本较高或经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可采用租赁的方式进行配置。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施工管理难度大,且极易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安全事故或者导致工期延误。对此建设企业需积极完善工程设计管理,做好市政道路施工前期准备,提高市政道路建设过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以此来为我国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添加助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哲源.节水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2(009):1.

[2]刘磊.关于民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J].信息周刊,2020(11):1.

[3]孙婧婧.节水技术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