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裂缝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裂缝预防措施

中电建市政建设集团北方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 晋中市 030600

摘要: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依然是桥梁工程最常用的结构类型,在桥梁主体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是一个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不仅决定整个结构的外观,还会影响到整个桥梁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及桥梁通车后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混凝土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桥梁实际情况,在制定合理可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基础上,做好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预防措施

1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1.1钢筋工程施工

桥台施工所用钢筋需按照图纸做好设计,利用专门的运输车将完成加工的钢筋集中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钢筋拼装期间,需安排专人按照图纸检测桥台边线及中心线,以确保钢筋安装位置准确无误。桥台钢筋骨架采用焊接工艺相邻,焊接操作需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以免产生焊瘤等问题。焊缝完成后需封闭焊缝,以免给主筋造成干扰。在钢筋两端借助切断机将其切平,使丝头长度与设计要求相符,将误差控制在螺纹螺距2倍以内。桥台钢筋拼接也可采用管钳实施,但要注意使丝头和套筒之间良好接触。若接头无法对接,则可通过管钳将接头拧紧。同一个断面范围内的所有钢筋接头都应采用交错的方式对接,且接头布置数量必须满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钢筋安装完成后,需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好垫块,以此形成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如果垫块的设置数量超过3个/m2,则要注意避免扎丝的两端进入到保护层当中。将桥台的所有钢筋均安装完成后,需结合之前施工完成的墩台进行必要的预埋预设。

1.2模板工程施工

桥台模板以大块钢模为主,在钢模拼装过程中,需确保其板面保持平整,并达到严密,避免漏浆。模板安装时,及时在其板面均匀涂抹一层脱模剂,以此保证脱模质量,以免对混凝土的外观造成影响。将模板支设完毕后,需采用钢管进行必要的加固。模板拼装结束后,还应做好质量检验,包括模板位置、标高及稳定性,经检验确认合格后,才能开始后续浇筑施工,若检验时发现缺陷,应立即处理,以免给之后的浇筑施工造成影响。

1.3浇筑与振捣

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运输混凝土。将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2)检查坍落度。逐车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坍落度是指混凝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扩展和坍落的程度,通常使用坍落锥试验来测量。(3)分层浇筑。将混凝土按照分层的方法有序浇筑。这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产生气孔和空隙,确保结构的均匀性。(4)平板振捣处理。使用平板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使混凝土内部的原材料更好地组成状态,减小材料间的空隙量。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5)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应连续进行,避免中断。如果施工中断时间过长,会导致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已硬化的混凝土发生冷缩和热应力,影响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1.4混凝土养护

根据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可知,在初凝与完成凝结之间的间隔时间相对较长,若缺乏科学的养护方法,易影响混凝土的成型效果,出现开裂或其他异常状况,需安排返工,导致工期延误、成本增加。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后加强养护,使混凝土有效成型。混凝土养护时需要做详细的检查,发现混凝土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应予以有效的修复。例如,振捣环节因振捣不充分而残留大量气泡时,在养护初期便要有效处理,使混凝土有足够的密实性。若混凝土开裂,现场作业人员需进行检查,确定开裂的具体部位,于该处稳定粘贴纤维布,以填充的方法处理裂缝。养护期间,养护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混凝土成型的各项技术措施,例如浇水、覆盖、涂抹养护剂等,使混凝土在温度和湿度均合理的条件下有效成型。养护时间的控制方面,可在拆模后的12h内进行。若恰逢冬季施工,低温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更应加强养护管理。现场环境温度在-10℃以内时,低温对混凝土的影响显著,可采用暖棚法,以免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中冻裂。

2混凝土裂缝预防的措施

2.1优选施工材料

在桥梁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重视对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确保材料的各项性能符合要求,减少材料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在材料采购的时候,应做好材料市场的调研,结合工程需要对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对水泥材料及骨料进行选择,并调整各种添加材料的密度、硬度及粒径。需要掌握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把控好混凝土材料的数量、规格及成本,选出最具性价比的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投入。应严格做好材料的保管,将材料存放在环境适宜的地方,不能出现其他物质混入、材料被水打湿等情况,以此保证材料的质量不变。其次,需要对材料的拌合方式及施工温度进行控制,比如将冰水加入骨料搅拌的过程,杜绝出现水化反应。在炎热天气进行材料运输的时候,做好遮阳、降温、保湿等措施;在寒冷天气进行材料运输的时候,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提升。

2.2加强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

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对混凝土温度的把控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且还会产生不同于以往的裂缝形态。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单位应该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混凝土制作流程进行把控,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在选用混凝土原材料的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发热能力较弱的水泥,这种类型的水泥能够有效削弱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并且减少热量的产生,使得技术人员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差更加容易。还能有效避免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问题,提升对其温差的控制能力。如果是在夏季开展桥梁工程施工,应该按照施工当地的温度对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适当的时间调整,尽量安排在温度较低时进行,例如早上七点之前或者晚上五点以后。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应当尽量减少施工人员的浇筑时间,避免混凝土原材料被外界的高温天气破坏内部结构,导致不利状况的发生。选择这样的时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无用功,还可以起到保护混凝土的作用,使其可以尽快投入使用。

2.3严格规范施工操作

施工工艺运用的合理性取决于操作水准。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合理性。如在模板加工过程中,应该保证模板构造、模板强度等均符合国家相关方面的规定、要求。对拆模作业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模板强度不足导致裂缝问题出现。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还需保证作业的连续性,避免由于停顿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同时考虑充分振捣作业,最大限度避免由于内部结构不均匀造成裂缝问题。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对搅拌的时间、料仓的配备以及配料的计算等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相应的操作符合混凝土搅拌标准要求,保证搅拌质量。在温度控制方面,通过更加精密的水化热计算以及开展相应的保温工作等,最大限度避免因温度等问题导致裂缝出现的情况。

3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是桥梁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体积庞大、技术要求高和现场及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应在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基础上,高度重视并做好裂缝预防。

参考文献

[1]陈继昂.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难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2):101-102.

[2]唐兵生,李九超.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难点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2):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