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训建设及人才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高校实训建设及人才培养

郭礼云

重庆电讯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领域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探讨高校信创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措施对于高校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高校信创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实训建设;信创人才;教学创新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信创)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措施。因此,高校组建实训教育工作时,在信创建设方面,明确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并从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推进建设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师资力量等措施。通过系列措施实施,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

一、高校实训室建设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实训环境建设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和生活需求。建设数据中心,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服务,为实训教育提供强大后台支持。建设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投影仪、音响和电脑等设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视听体验和互动交流平台。建设信创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满足学生课程实验和科研实验的需求。同时,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保持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和可用性,为信创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条件[1]

)明确建设规划

明确建设规划包括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项目计划等。在制定规划时,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学科特点、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因素,明确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应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例如,高校制定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建设规划时,明确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方向为重点,通过引进优秀师资、增加投入、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学校的信创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学校还要制定具体的项目计划,包括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申报、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应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师资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和评估指标,确保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高校在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质量保障体系中,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包括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科研项目评审机制、师资考核评价机制等。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学生反馈和评价,通过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等方式,及时改进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

科研合作与交流是高校实训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可以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例如,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高校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充分利用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和优势,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高校邀请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和指导实验,让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行业趋势。高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共享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在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确保合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计划和方案,确保合作的成果和质量。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可知,加强科研合作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继续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高校信创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制定培养目标

明确信创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进行信创人才培养的航标,因此培养目标要聚焦国际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趋势,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求,结合高校建设特色及教学优势进行制定,确保信创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高校将信创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独立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项目;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能够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构建完善的信创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对信创人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更新课程内容要与社会信创发展趋势相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融入课程中。例如,高校在信创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方式,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电子工程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计算机软件、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拓展课程模块则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物联网等;实践课程模块则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包括建立实践基地、实验设备建设、设计实践项目、开展校企合作等。例如,高校建立信创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项目案例。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参与项目开发和技术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实验设备建设,提供先进实验设备和软件,让学生能够进行各种信息技术实验和实践。此外,学校设计实践项目,如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2]

)强化师资力量

加强信创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引进高水平的信创专业教师,建立一支具备信创背景和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3]。高校可以通过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信创专业人才来校任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让教师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成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信创研究和教学,对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高校可以设立科研基金和教学奖励,鼓励教师开展信创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时,可以定期组织教学比赛和科研成果展示等活动,让优秀的教师得到更多的表彰和奖励。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和贡献。高校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实践教学、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信创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郑田娟,刘珏,向婷婷.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高校信创人才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21):108-110.

[2]于洋,郭永跃,郭嘉.基于信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训练课改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

[3]黎明.高职院信创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通讯世界,2022,29(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