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

曾红妹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第一幼儿园

摘要:歌德表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幼儿成长过程中广阔的游戏空间为其身心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幼儿发展过程中游戏的价值已经得多国外外教育界的认可。《学前教育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学中以及音乐与游戏交互教学为主,音乐与游戏交互作为音乐与游戏交互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呈现多样化发展。但是,在学前教育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大降低了学前音乐与游戏交互的时间,学前教育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地,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需要对自身游戏活动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以学前音乐为例,通过观察法、调查法等对该学前音乐与游戏交互开展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前音乐;游戏活动;开展现状

一、前言

《学前教育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在音乐与游戏交互教学中会更加兴奋,并且教学积极性较高,加上幼儿缺乏较强的艺术意识,因此,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发生磕碰,面对这样的情况,学前教育是否能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学前音乐与游戏交互课堂的有序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学前音乐课堂为例展开研究,详细分析其音乐与游戏交互开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促进学前音乐与游戏交互课堂多元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以学前音乐课堂为了展开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其音乐与游戏交互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总结问题,提出对策,为其他学前音乐与游戏交互课堂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学前音乐与游戏交互课堂中游戏的重要性

2.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哪一阶段的教学,兴趣永远是提高成绩、提高学习技能的最佳手段,只要保障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保障教学的成功,音乐教学亦是如此,例如在《变脸》课上,通过神奇的“魔术变脸”游戏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科学引入,形象描述主要采用孩子们喜欢喜欢的音乐类型等等,通过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抓住学前幼儿的眼球,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充满的好奇,每一次节奏转变都他们都非常震惊,发出惊奇的声音,只有感兴趣,才能够更多的进行了解,才能够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2.2促进幼儿综合艺术的培养

学前幼儿音乐活动不仅仅是配养孩子们的音乐能力,而是引导他们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实现他们素质的全面提升。学前的幼儿精力充足,并且喜欢在教师面前积极表现,除此之外,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在音乐课堂上可以联系情景表演游戏活动,准备充足的素材,例如在《小鸟找家》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多种类型小鸟声音,让幼儿分别进行聆听,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孩子的;聆听过程中使得《小鸟找家》的音乐深入人心,在音乐的过程中也更加得心应手。能够看出,音乐活动游戏教学有助于孩子们综合艺术培养的有效提升。

三、幼儿音乐与游戏交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材质量难以把控

现在很多幼儿园音乐教材质量较为落后,还是按照统一的教材进行教授,没有根据班级的情况执行编写教材。现在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生活中各个方面已将全面覆盖互联网,家长通过互联网促使幼儿的认知面更加广泛,传统的教材已经不适用现在幼儿音乐教学的需要,应该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幼儿音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成长,否则幼儿开展的音乐教学毫无意义。

3.2情境创设流于表面

在学前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希望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促使学前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实现对学前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引导学前幼儿主动发现、探索和创造。然而,在情景教学模式教材挖掘上还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因此情景教学模式运用还不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出其价值。体现在创造单一或创造缺乏生命活力的文化气息。活动内容在设计上的趣味化和情节化对于课堂气氛来说很重要。唱歌活动《办家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幼儿都有玩“娃娃家”的经验,因此这首歌曲在内容上来讲是幼儿熟悉的。但是这首歌曲中间有“念白”部分,这样的说与唱的交替过程幼儿总是容易混乱,在第一教时我运用的是呆板的、生硬的反复练唱虽能够勉强让幼儿熟悉歌曲,但是,却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只是被动的在学习。

四、提升学前音乐与游戏交互开展的对策

4.1选择合适的音乐,凸显游戏主题

针对于幼儿的音乐内容,主要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进行编制,本身具有一定的额科学性,但是由于幼儿园的生活换进,学习的能力不同是的教材在适应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应该集合本班学生的的特征并结合其实际的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不断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歌曲中具有节奏感,可以将孩子带劲角色中们不断的增进游戏性,使得孩子在音乐中可以更加的融入到角色中,比如狮子进行曲中的内容较为丰富,节奏感较强,可以很好的讲故事的情节和音乐有效的结合,使得音乐的教材本身的趣味和节奏性激发孩子的表演,不断的参与,增加积极性,于此鼓励孩子敢于尝试并表达自身的情感,除了一些较为流行的儿童歌曲,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对熟悉的旋律进行适当的改编,并且符合游戏的本身主题设置,不断的保持与时俱进的趋势,多种音乐类的有效结合,将其融入到游戏中,将幼儿待到故事的主体中,并且不断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得孩子可以产生共鸣,促进孩子的个性成长,这也取决于老师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游戏的设计。

4.2环节设计有趣性

教师根据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将游戏的愉悦性逐渐的加入到音乐的教学中,并且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音乐,比如将音乐《猪八戒吃西瓜》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和配合表现出猪八戒吃习惯的表情和动作,不断的吸引孩子的注意,使得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幼儿在受到感受后将其表现自己,将会没有约束感,自然的将自身的感情流露,《丢手绢》就很好地将游戏和音乐结合起来,比如小青蛙用歌曲的形式不断的对小青蛙追害虫进行引导,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和区分,组织小小情景的形式来进行,在比如小白兔乖乖,孩子们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将通话中的角色逐渐的体现出来,滑稽可笑的大灰狼以及善良的大象和活泼的松树、聪明的小红帽,不断的发挥孩子对创造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引导,用他们自身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可以加深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幼儿表达的能力,教师在游戏中不断的引领的作用,幼儿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因此老师在角色中扮演应该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在狮子进行曲中,老师以独白的身份进行对孩子的引导,帮助觉得扮演,并且充分的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的空间,将游戏化不断的融入到音乐中,使得有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燕.音乐与游戏交互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9):152+157.

[2]袁永凤.通过音乐与游戏交互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09-112.

[3]李红竹.幼儿音乐舞蹈游戏教学实践研究[J].艺术评鉴,2019(1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