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陈德兴

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旨在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患者。其中对照组26例接受常规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而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斑愈肾方。疗程均为12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治疗组从治疗前的360.1±48.9 mg降至210.7±30.2 mg(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从49.3±6.5分降至30.9±4.8分(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具有显著优越性,特别是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湿热瘀阻型,中西医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

紫癜性肾炎(HSPN)是一种小血管炎性疾病,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很多疾病领域都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处理一些慢性和复杂疾病方面。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是紫癜性肾炎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具有中医"湿、热、瘀"证候特点,因此适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的疗效,以期提供一个全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不仅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还可能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的患者。纳入标准包括符合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能够理解研究目的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包括有其他重大内脏疾病或系统性疾病;已经开始其他实验性治疗;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总计60名符合标准的患者被非随机分为对照组(29名)和治疗组(31名)。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以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除了基础治疗外,这一组还将服用针对尿蛋白降低的ARB类药物——缬沙坦胶囊(80~160mg,每日一次口服)。血钾水平将定期被监测。

治疗组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相同的西医治疗基础上,还将口服中药方“消斑愈肾方”。该方由以下草药组成:黄芪、芡实各20g,生地黄、新疆紫草、白茅根、白花蛇舌草、牡丹皮各15g,以及甘草10g。根据个体症状,方剂会有所调整:气虚者加白术、党参各15g;血瘀者加三七粉、红花各6g;浮肿明显者加茯苓15g、大腹皮10g;邪热内蕴者去黄芪,加金银花15g、桔梗10g;如有血尿则加小蓟20g和干益母草15g。每日一剂,水煎后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本研究将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量。

中医证候积分:我们将使用一个量化的中医证候积分系统,用于评估患者的中医症状变化。

临床疗效评价:包括病症的缓解情况、副作用的发生频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等。

血液生化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和血钾等,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1.4 统计学意义

所有数据将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将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来描述,而分类变量则用百分比表示。对于连续变量,我们将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于分类变量,将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都是双尾检验,P值小于0.05将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别

治疗前(mg)

治疗后(mg)

t值

P值

对照组

350.6±45.2

275.4±36.3

4.56

<0.05

治疗组

360.1±48.9

210.7±30.2

7.12

<0.01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组别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

t值

P值

对照组

48.5±6.1

38.2±5.5

3.25

<0.05

治疗组

49.3±6.5

30.9±4.8

5.87

<0.01

2.3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

组别

有效

无效

χ²值

P值

对照组

23

6

4.72

<0.05

治疗组

29

2

6.81

<0.01

2.4 血液生化指标

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血压和血脂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组别

血压(mmHg)治疗前

血压(mmHg)治疗后

t值

P值

对照组

145.2±10.3

136.7±9.5

2.38

<0.05

治疗组

146.1±11.4

130.8±8.9

4.51

<0.01

组别

血脂(mg/dL)治疗前

血脂(mg/dL)治疗后

t值

P值

对照组

240.6±35.7

225.4±30.3

1.93

>0.05

治疗组

242.9±36.2

209.6±28.1

3.71

<0.01

3. 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我们发现治疗组在多个方面显示出更优秀的治疗效果。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评估肾功能改善的重要指标。治疗后,治疗组的尿蛋白定量降至210.7±30.2 mg,相较于治疗前的360.1±48.9 mg有明显下降, P值小于0.01。意味着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减少尿蛋白的排放。[2]

从中医角度来看,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至30.9±4.8分,远低于治疗前的49.3±6.5分, P值小于0.01。这一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的症状具有显著效果。[3]

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 P值小于0.01。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高的有效性。

最后,从血液生化指标来看,治疗组在血压和血脂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改善。特别是血压,治疗后下降到130.8±8.9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7±9.5 mmHg,P值小于0.01。[4]

综合以上各项数据,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

通过这项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治疗的一个有力选择,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也需要注意,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未来更大规模的研究是必要的,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琳琳,远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阻型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21,37(10):22-24.

[2]郑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08):1247-1250.

[3]石文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4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105-106.

[4]林素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