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及SDS、SAS评分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及SDS、SAS评分影响分析

张翠

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及对SDS、S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进行过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60名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认知重建和行为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和出院前,采用SDS、SA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并有效降低患者的SDS、SAS评分。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治疗效果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介入治疗等[1]。其中,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肝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其治疗效果[2]。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肝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的系统性护理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SDS、SAS评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自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进行过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60名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名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平均(40.7±1.9)岁;对照组30名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平均(40.2±2.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差异较小(p>0.05),可用作对比试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为患者提供关于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全面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结果。(2)通过引导患者进行积极地思考和自我观察,帮助他们识别和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3]。(3)传授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等,帮助患者学会调节情绪,以应对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不良反应。(4)让患者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5)为患者提供营养建议,包括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等。同时,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提供改善睡眠的建议。(6)教授患者一些疼痛缓解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协助患者使用适当的止痛药物。

1.3评价指标

1.3.1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测评。根据实际治疗效果将测评内容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1.3.2 运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60例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的患者在护理前后进行心理评估。

1.4结果统计

采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用T、(IMG_256)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IMG_257、%检验表示,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经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0

11

13

6

80.00%

观察组

30

13

16

1

96.66%

--

--

--

--

4.043

p

--

--

--

--

0.044

2.2经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病人SAS和SDS护理前后对比

组别/时间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8.13±5.35

43.22±6.68

53.21±4.87

44.12±7.68

观察组

57.89±5.41

31.41±5.97

51.89±4.17

32.41±7.25

T值

--

7.220

--

6.073

P值

--

0.000

--

0.000

3 讨论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危害,更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作为其中非手术治疗的一种常见方法,虽有着极多的优点,但是患者的心理状况更容易造成治疗效果的降低。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常规护理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4]。相比而言,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是一种系统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法,旨在通过认知重建和行为训练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治疗效果

[5]。本文通过设置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本院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弓红月,李学民,尹飞飞等.认知行为护理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在肝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03):553-556.

[2]张心敏,李慧,康纯嘉等.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肝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2):1683-1684.

[3]曲峰,赵涛.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认知、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2):155-156.

[4]马玉珍,徐雪华,蔡少瑾.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在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9):1116-1117.

[5]崔晓晖.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3):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