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王佳雯

南京力成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药物分析鉴定主要是对药物真伪与成分进行鉴别,在传统的鉴别中经常受到仪器参数设定的影响,导致鉴定的结果不精准,而核磁共振技术的出现,便能够有效解决鉴别中存在的问题,既能够对药物真伪和药物成分进行精准鉴别,还可以简化鉴别的流程,从而获取科学的鉴别结果。该文章对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及探究。

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药物分析鉴定;应用

引言

核磁共振技术指的是,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出现物理现象,这也是目前的新型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别过程中,科学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既能够对药物分子结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鉴别的精准性,从而全面了解药物实际情况,所以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意义较大。

一、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应用优势

随着核磁共振技术不断完善,被广泛应用到药物分析鉴定中,不仅具有能够对分析鉴定的流程进行简化,还可以提高分析鉴定的效率。在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对制备样品的操作较为简单,不需要对NMR样品进行过于复杂的预处理,能够减少时间与成本投入,并且避免样品受到多样性因素的影响,防止出现样品丢失的现象。

另外,药物样品鉴定和检测可以同步开展。在传统的药物分析鉴定的过程中,鉴定与检测处于独立的环节,所以需要投入较多时间与成本,但是在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后,既能够将鉴定与检测有效融合,还可以对物质结构和含量等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如在完成药物的检测工作的同时,也已经完成药品的鉴定工作,所以核磁共振技术具有高效快捷的优势。

除此之外,核磁共振技术适用于有机物检测中,因为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无偏向的优势,能够对混合物不同成分进行有效鉴定,既能够提高鉴定的精准性,还可以为基准物选择提供合理的条件。此外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对异构体准确的分析,然后再对不同类型的异构体识别与划分,同时核磁共振技术还能在无损伤,以及低消耗的状况下,对药品开展定量检查与鉴定,并且获取精准性较高的结果[1]

二、核磁共振技术在不同药物中分析鉴定的成效

1.高聚物类药物

在高聚物类药物的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从而影响到药物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而引入核磁共振技术后,便能够避免因素的影响,如肝素和硫酸软骨素等,由于化学组成成分不同,所以在使用核磁共振技术后,便能够对各类动物提取的硫酸软骨素进行划分,并且明确各类组合成分的含量,有利于帮助分析鉴定人员进行药物成分区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

2.多肽类药物

在多肽类药物药物分析的阶段中,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以红外光谱,以及液相色谱等为主,但氨基酸分析法的应用较为频繁,能够对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进行精准确定,但是分析的流程较为复杂,因此药物分析人员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的优势,对药物分析的流程简化,并且确保分析的结果准确,因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Glu与Gln,以及Asp和Asn等差异性明确区分,精准的检测出易水解与氧化的Trp,以及Cys氨基酸等物质。

另外核磁共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温度与PH值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能够对不同胰岛素的氨基酸差异性有效鉴定。由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分析鉴定成效较高,所以被广泛应用到药物分析鉴定中,这也对药物分析鉴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三、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检测方法

在药物检测的过程当中,可以取3.00g药物粉末状样本,然后再将其溶解到50.0ml甲醇中,经过超声提取半小时后,需要进行过滤和冷冻干燥等步骤,称得提取物1.78g,再将0.0490g该物质放置到直径5mm的核磁管中,通过1.2ml氘代甲醇定容,以及封口的方式,便能够得到样品TT。

另外,在25°C背景下,1H NMR实验的开展,能够全面掌握样品的大概组成部分,然后再根据相关的核磁共振谱图,对组成成分进行精准鉴别,并且开展相应的定量分析,对成分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

除此之外,分析鉴定人员可以采用ACANCE1DRX型号的超导核磁共振谱仪开展工作,核磁共振谱仪的频率为500兆赫兹。而1HNMR实验的进行,是通过zg30脉冲序列为主,弛豫时间主要为6秒,可以根据操作的说明,让专业的人员进行测定,能够对样品详细信息全面掌握。

四、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案例

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样本中药物成分进行分析时,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等方面开展。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核磁共振谱仪,并且搭配5mmDUEL双核探头,以及温控单元于Topsbin1.3软件,然后再采用zg30脉冲序列,弛豫延迟时间应该设置在6秒,为后续分析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进行药物分析的过程中,分析的药品名称为“止痛胶囊”,但是药品的成分,以及含量不明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容易危害到患者的安全健康。因此分析鉴定人员可以称取2.5g的胶囊内容物,然后再放置到锥形瓶容器中,并加入40毫升的甲醇,在40度的环境下利用超声有效提出,将时间严格控制在半小时内,再开展相应的过滤与提取,以及冷冻干燥等步骤。

另外称量提取物为1.49g,取出0.025g提取物放置在核磁管中,通过甲醇进行定容和封闭,为检测开展提供依据,并且标注为ZJ。除此之外,在恒温环境下,可以使用HNMR谱对样品ZJ进行明确,从而确定样品为混合物。同时还能判断样品中具有糖类,以及芳香类等化合物,经过更加深入的分析鉴别,能够获取相关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图。在扩散排序实验阶段中,主要是利用物质扩散系数的差异性,对混合物样品共振谱线进行有效区别,可以为后续混合物样品中的相关物质鉴定提供精准信息依据,从而全面掌握混合物样品的实际情况。

此外根据HSQC谱的情况,能够了解化合物的A1与A2的质子共振信号主要集中在3.3—5.5范围内,而碳共振信号便会处于60—105期间,这也体现出典型糖类化合物的特点。按照DOSY谱的信息,若处于上述区域的信号中,便可以确定化合物A1与A2是单纯糖类。而正在DOSY谱中进行分析,化合物A3与A4的HNMR谱在低场区域中,会产生双峰共振信号的状况。

五、总结与展望

想要提高药物分析鉴定的效果,就必须要注重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在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结构验证、抗副溶血弧菌海洋真菌HL-3菌株鉴定、氯唑沙宗的质量控制、

九里香中多甲氧基黄铜分离、制霉素中未知成分(RT6)结构确证中充分证实。

另外在药物和药物先导化合物中也有相应应用,如在天麻药材中乳酸脱氢酶抑制剂的分离筛选,黑曲霉转化穿山龙皂苷制备,以及红树林来源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资源中具有较为明显优势。根据上述药物分析情况,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既能够为药物分析带来便利性,还可以为用药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结语

在药物分析鉴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不仅具有较强的结构解析能力,还可以简化药物分析鉴定的流程,有利于提高药物分析的效率。因此在使用无说明药物过程中,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精准分析,了解药物的组成成分,合理判断药品的有效性,避免药品对人们造成危害。另外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结构,以及中间体化合物与药物动力学领域的成绩较为突出,所以被广泛运用到各行业中,有利于保障用药与食品的安全性,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对药物分析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玉,姚会娜,王春燕.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22,48(09):191-193.

[2]常海莹.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74.

[3]邓志威,李璟,许美凤等.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分析鉴定中的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12,31(09):1081-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