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研究

谢光伟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创新工作室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创新工作室的建设过程,重点将学院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拨、培养机制融入学院创新工作室,形成学院创新选手梯队式培养运行机制,将优秀科技创新作品与日常教学课题相融合,开发成学院第二技能选修课程,有效发挥创新工作室在助力学院培养现代化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

1.前言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为社会建设提供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任。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是为了培养在思维上有破旧布新,不墨守陈规,并能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出独特的科技创新产品的学生。

为了能更高效、更广泛地培养现代化技能型创新人才,需要对技工院校现有的创新工作室的有效指导机制进行系统化的建设研究,使技工院校的创新工作室系统化、规模化、效率化。

2. 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意义

根据调研,目前国内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主要存在规模小、管理体系薄弱、选手选拨机制匮乏以及创新工作与日常教学脱节等问题。通过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研究将着力解决上述问题:

(1)将技工院校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拨、培养机制融入学院创新工作室,组建学院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形成学院创新选手梯队式(初级、中级、高级)培养运行机制,以此来选拔、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选手,彰显学院创新特色。

(2)明确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目标与职责,建立工作室日常管理准则,制定工作室指导方针、工作规划,以此保障创新选手选拨、培养机制有效实施;

(3)以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指导教师、学生开展技能创新提升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各类创新实践活动;遴选优秀的科技创新作品与日常教学课题相融合,开发成学院第二技能选修课程。

通过建设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可以汇聚学院优质教师力量,引导教师深入挖掘自身专业技能优势,同时,不断学习先进的智能加工、智能检测技术,整体提高学院创新工作室教师团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思路,进而提高学生设计制作创新实践作品的水平,整体提升校园创新工作的推进力度及质量。

结合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经验,将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拨、培养机制融入学院创新工作室,形成学院创新选手梯队式培养运行机制,以此来选拔、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同时,将优秀科技创新作品与日常教学课题相融合,开发成学院第二技能选修课程,可以有效拓展科技创新的惠及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

3. 创新工作室建设过程

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完善学院创新工作室现有体系,从结构、功能、作用以及效果等方面开展;

(2)形成学院创新工作室日常管理准则;

(3)以学院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指导教师、学生开展创新技能提升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各类创新实践活动;遴选优秀的科技创新作品与日常教学课题相融合,开发成学院第二技能选修课程;

(4)将学院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拨、培养机制融入学院创新工作室,组建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形成我院创新选手梯队式培养运行机制,以此来选拔、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选手,开发出一系列优秀科技创新作品。

4. 创新工作室建设成果

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研究是一个意义深远,既符合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培养需求,同时又能够启发学院办学理念的课题。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主要成果可以提炼为:完善了学院创新工作室现有体系、制定了创新选手梯队式培养实施方案、遴选了优秀科技创新作品开发成学院优秀创新作品集绵(第二技能选修课程)。

1.完善了学院创新工作室现有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国内目前技工院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现状,以及调查研究智能制造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明确了目前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充足、创新创业实践不丰富等。从而从创新工作室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各类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了学院创新工作室的体系建设。为确保创新工作室的正常运行,通过研究,还制定了合理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创新活动组织机制、教师团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

2.制定了创新选手梯队式培养实施方案。通过研究技工院校技能竞赛的运行机制,遴选其运行机制中配备专业一流的教练团队、采用循序渐进的梯队选手培养、选拨机制两点优势因素,并将其融入到学院创新工作室的创新选手培养中。组建学院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制定了学院创新选手梯队式培养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实施方案对学院创新选手进行培养,组织其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3. 遴选了优秀科技创新作品开发成学院优秀创新作品集绵(第二技能选修课程)。通过遴选:融入智能听力和视觉的减压抛光机、人机实时交互式气动控制插秧机出秧器、IHK智能化轴承工况预警模块、矿用防爆灯外壳专用夹具智能模块、EBH型液压智能锁紧模块、一种高效的医药物流用药品自动分拣装置、一种医药中间体自动磨碎装置的剪碎机构、数控车精密智能在线测量装置等8项优秀创新作品,加以整理汇总,开发成学院第二技能选修课程,供创新选手学习借鉴,增强灵感,开拓创新思路。

结语

由于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创新内容的改变而调整,所有创新工作室的建设体系需要进行不断个完善与改进。同时,制定的创新梯队式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也在摸索中进行,其正确性、有效性等均需要实践的反复验证和提炼。

另外,通过研究,虽然遴选了优秀科技创新作品开发成学院优秀创新作品集绵(第二技能选修课程),但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过程中目前仍然没有比较完整的学习资料,需要开展后续研究,编写合适的创新创业指导教材,供学生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方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探析 [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6):17-21.

[2]邵利群,倪忠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7):30-33.

[3]李劲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J]. 辽宁师专学报 2018(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