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文燕

 441322198101177061 博罗县惠州一中五矿学校5161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介绍解决问题能力的概述,强调该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包括思维导图应用等关注数学思维养成的策略,探讨实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培养措施,以及如何通过错题反思进行培养。通过本培养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双减;数学教学;思维导图;错题反思

1解决问题能力概述

解决问题能力是指个体针对复杂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它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的能力。通过关注数学思维养成,实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做好错题反思,善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实现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融合,以及实现结构化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方式进行解答。通过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

其次,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关注数学思维养成,注重思维导图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数学思维养成并注重思维导图应用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数学思维养成是指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通过将问题、概念、关系等要素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整理和扩展。

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脑海中的思维过程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整个思维过程更加清晰可见。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整理和扩展自己的思维。例如,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将问题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制作成思维导图,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节知识点。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先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个整体的认知,然后学生带着这些认知去探索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最后又回归这个思维导图,让学生看着思维导图梳理整节课的知识并进行直观理解记忆,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又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1697413748203

3.2实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措施中,实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实现一题多解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通常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在解题时只需要按照给定的步骤和方法去求解。而实现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实现多题一解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思维的共性。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可能有相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但具体的表述和场景可能不同。通过给学生提供多个相似的问题,让他们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共性,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思维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来实施:

第一,教师可以针对一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题目时,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运算方法、图表、模型等来求解,从而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时发现问题之间的共性和规律,提高他们的归纳和抽象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和解决,通过分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通过比较不同的问题,学生异析可以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以五年级的经典教学案例“鸡兔同笼”为例:“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共有15个头,50只脚,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这道题解题的方案有不下十种,这里列举三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全鸡法):

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笼子里应该有脚15×2=30(只),现在却有50只脚,多出来50-30=20(只),这20只脚全是兔子的,每只兔子少算了2只脚,20÷2=10(只)就是兔子的数量。鸡的数量就是15-10=5(只)。

解法二(抬脚法):

假设鸡和兔都抬起两只脚,那么地上还剩50-(15×2)=20(只)脚,全是兔子的脚,每只兔子还有两只脚着地。20÷2=10(只)就是兔子的数量,15-10=5(只)就是鸡的数量。

解法三(列方程法):

设鸡有X只,2X+4(15-X)=50,算出X=5,15-5=10(只)是兔子的数量。

3.3做好错题反思,善用“错误”资源

错题反思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错题反思并善用“错误”资源,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或考试后,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先回顾自己做错的题目,找出错误的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法。然后,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错误进行反思,思考自己是如何想错的,以及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最后,学生可以总结并记录下这些错误和解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总之,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实现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以及做好错题反思,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然而,这些方法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灵活使用这些策略,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参考文献  

[1]索智慧.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J].,2020

[2]张先福.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

[3]金贵燕."悟"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现状与策略探索研究[J].,2019

[4]覃安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J].新一代(理论版),2020

[5]薛刚.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J].,2019

[6]孙艺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J].,2020

[7]赵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