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中医如何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1

慢阻肺中医如何治疗?

刘晓红

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646000

慢阻肺(COPD)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导致呼吸困难的肺部病症,也是目前我国中老年群体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之一,近年来因老龄人口的增多,使得慢阻肺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也使得慢阻肺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手段备受关注。目前已知,慢阻肺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吸烟,此外,大气污染、长期吸入粉尘等也会导致慢阻肺,而这些诱因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这也导致了慢阻肺的发病率没有降低的趋势,而随着诸多年临床对慢阻肺治疗方案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可以通过调补脾肺肾有效提升肺功能和机体免疫力,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稳定期,中医均可以起到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不但可以止咳化痰平喘,还可以做到全身调节。遂本文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讲一讲,慢阻肺中医应如何治疗?

IMG_256

一、中医对慢阻肺的认知

中医对慢阻肺的治疗注重治未病思想,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喘证”“肺胀”等范畴,病位首先在于肺,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会伤及到脾肾,导致肺脾肾多脏器的功能失调,所以在中医应对这种病症时,要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需要在调补脏腑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脾、益肾、清肺、纳气平喘为主的方法干预,从而改善病情症状和肺功能,提高免疫力、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

IMG_256

二、中医治疗慢阻肺的原理

(1)慢阻肺虽然病变在于肺,但是同样会影响多个脏器功能乃至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行,因此,中医首先需要从整体观念入手,将调整全身气血运行状态为首要任务,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和气息的通畅。

(2)咳嗽、咳痰、气促、呼吸不畅等是慢阻肺的典型临床表现,所以平喘、化痰等也是中医治疗慢阻肺的主要任务。应祛除体内湿气,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减轻患者的咳嗽和痰液问题。

(3)肺部和肾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肺主气,而肾主水。慢阻肺患者常伴有肾阴亏损的情况,因此,中医应注重通过滋补肾阴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肺部功能和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4)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与吸烟以及空气质量不佳等有关,遂除了对应的治疗手段,还需要辅以科学的养生技巧。

三、中医治疗慢阻肺的方案

1.中药辨证论治

(1)痰浊阻肺证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汗多,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厚腻,脉滑。

方药:苏子降气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橘红、法半夏、前胡、茯苓。

(2)痰热郁肺证

症见:咳喘气短,痰黄稠黏,胸憋闷不能平卧,烦躁,大便秘结,小便赤黄,口干渴,口唇发绀,舌红或紫绛,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杏仁,贝母,苏子,半夏。

(3)痰蒙神窍证

症见:咳喘,喉中痰鸣,神志恍惚,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肢体抽搐,质绛或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胆南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枣。

(4)阳虚水泛证

症见:咳喘加重,动则尤甚,喘不能卧,面浮,下肢肿,甚至一身悉肿。按之凹陷,胸部胀满有水,心悸心慌,咳痰清稀,脘痞纳差,少尿肢冷,舌胖质暗,苔白或白滑腻,脉沉细或沉涩无力。

方药:真武汤加减。熟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

(5)肺肾气虚证

症见: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酸肢冷,小便清长,舌淡紫暗,脉沉细无力。

方药:平喘固本汤和补肺汤加减。党参、黄芪、甘草、熟地黄、胡桃肉、五味子、灵磁石、沉香、紫菀、款冬花、苏子、半夏、橘红。

2.日常防护

为了降低慢阻肺的复发率,应该在病情稳定后,从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调理好身体,确保病情的稳定性,降低复发率。例如:调整饮食结构;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禁食辛辣、寒凉、油腻性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补充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提升机体抵抗力;保证所处环境的空气流通性,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场所;做好保暖工作,预防感冒,也可根据个人体质,或以板蓝根、大青叶等祛邪解毒、或以参、芪之类扶正固表,也可艾灸足三里,按摩迎香、涌泉、肾俞等方式预防感冒;禁烟酒,并远离吸烟人群,确保所处环境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刺激;根据自身的耐受性适当开展一些运动锻炼(太极拳、气功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IMG_256

以上主要为大家介绍了慢阻肺的对应药物方剂的治疗方式,且效果理想,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病情,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等诊疗技术改善体内循环,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具体的针灸实施方式等则需要由专业的医生开展,遂一旦我们及周边人患有慢阻肺后,需要及时就医,如除了口服中药外,需要针灸等方式干预,需要由医生开展,切勿自行擅自施针,且治疗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以确保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的状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