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探究

杨震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637506

摘要: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也被广泛别的应用。因此,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下,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为了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通过建模方法来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整理得有条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勇于提出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并通过合理的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中课堂教学;意义

引言

毋庸置疑,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查为核心的学科,而且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要求和高考趋势,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应用数学建模思维,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难题,使学生独立完成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数学建模本就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时,也能够提升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2)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甚至会逐步降低数学学习能力,限制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长此以往,不仅无法完成教材知识点的教学,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应用数学建模思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了解,深入把握学生实际学情与个性特征,合理选择建模思想。只有立足学生学情才能实现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效果,使学生尝试利用建模思想,解决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3)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利用数学建模思维,能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体系,以建模为切入点,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立足建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体系,利用建模思维,尝试解决原本难以理解的复杂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2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主要问题

2.1高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好,而应用意识差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建模是一个重要内容。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都比较好,但是主动参与实践的意识不强,再加上很多学校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数学建模相对生疏。而数学知识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其知识抽象性强,难度大,又常常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生无法认识数学建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的魅力。学以致用,学会基本知识目的是应用,因此平时教学中贯穿“应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学生平时社会实践较少,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应用情景,使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2建模思想方法融入的途径不足

经过对一些高中数学课程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数学模型思想缺乏关注。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许多教师授课观点和方式都比较传统,他们主张在数学课程中应运传统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新时期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极为不利。这也将造成教学效果低下。其二,教师创新意识不够。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新方法、新模型不了解,对实际课程教学中的几何语言运用和要素套入等方式了解得不够透彻,上述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对建模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刻。

3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数学建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其中,对数学建模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能力,让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建模活动,享受数学建模过程中探索和成功的喜悦。

3.2整合数学教学资源,渗透建模思维

在高中数学中,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逻辑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割裂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开展碎片化教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整合各个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整体观的角度上形成建模思维,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第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原本碎片化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利用思维导图是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思维导图,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模型。整合数学知识的手段十分丰富,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需求,合理选择建模思维的应用方式,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难题。第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建模思维,必须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基础,开展针对性教学设计,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升建模思维的应用效果,也能够使学生选择真正符合自己数学基础的建模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与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运用建模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时,形成学习自信。目前,在高中教学中,部分学生都存在不知如何切入建模的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对建模式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利用建模思维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潜移默化地渗透建模思维,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建模思想,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高效。

3.3数学建模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

在建模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经过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数学方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然后在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实事求是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用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4让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介绍小组所选的学习方法和所取得的学习成效。(2)每四个小组为一个大组,在大组内展示并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方法。(3)大组成员之间相互找出其他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提高之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发表观点,各抒己见,既获得了参与感,也提升了思维能力。

结语

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等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飞飞.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5).

[2]陈钟洪.数学建模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探究与路径形成[J].数学教学通讯,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