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在中风不寐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引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在中风不寐患者中的应用

陶凤 袁媛 周媛华 曹阳

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目的:评价引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在中风不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区间:2023年3月-2023年10月;实验对象:我院收治的中风不寐者(n=62);实验分组:随机数字表法(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其中,研究组采取引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对照组采取艾司唑仑。评价两组睡眠情况和不适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睡眠情况均有一定改善,但研究组睡眠改善效果更好(P<0.05)。研究组不适反应率0%,对照组不适反应率22.58%,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引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治疗中风不寐者能够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而且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安全性高,故值得推广采用。

【关键词】引阳入阴;气息导引;中风不寐;睡眠质量

    中风不寐者因脑组织损伤、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西医常用药虽然短期有明显效果,但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物理疗法亦难以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从中医角度而言,不寐在《内经》中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内经》认为如果卫气夜半仍停留于阳经而不入阴经便会导致失眠,阳不入阴是导致失眠的根本因[1]。对此,此次研究提出了引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干预措施,通过导引气血流注归于阴经,使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经内守,卫阳护于外,人体阴阳得以重归平衡,从而建立正常的昼夜节律,现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区间:2023年3月-2023年10月;实验对象:我院收治的中风不寐者(n=62);实验分组:随机数字表法(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

    研究组:男(n=12),女(n=19);年龄区间:22-69岁,均数(45.2±6.1)岁。

    对照组:男(n=13),女(n=18);年龄区间:23-68岁,均数(45.3±6.2)岁。62例中风不寐者基本信息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艾司唑仑(生产企业:赤峰蒙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5020046)1-2mg/次,睡前服用。同时每周1次健康宣教,每次20min,主要以引导患者学会稳定情绪、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运动等为内容。

    研究组:核对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综合评估病史、诊疗环境,并告知治疗过程、目的等并提醒排空二便。引阳入阴:干预准备:纱布一块,随后引导患者平卧位。清洁面部及耳部→拔山根:双手食指指腹按压睛明穴向上推至印堂穴→开天门:两拇指以“一指禅”由眉心自下而上交替直推至前发际,再由前发际以两拇指交替按压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推坎宫:双手大鱼际及拇指自印堂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分推至太阳穴,揉按攒竹、鱼腰、丝竹空→揉太阳:蝴蝶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太阳穴→揉百会→扫散法→勾风池压安眠→揉翳风及耳廓→勾廉泉按承浆。气息导引:引导患者腹式呼吸,将气息缓慢传送至腹部脐下,腹部呈气腹鼓荡状态,吸气时腹部饱满,呼吸紧张内裹,让呼吸更加自然、深长。以此引导患者呼吸,保持呼吸<12次/min。操作者用轻柔语调指导患者感受身体放松的状态,同时观察患者面部状态,评估入睡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入睡整理用物。

1.3评价指标

    (1)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为评价依据,共两个维度,每个维度0-3分,以得分低者为佳。(2)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不适反应,如:口感、乏力、头晕。

1.4数据处理

    将上述数据输入系统计算,用 SPSS 25.0 统计分析软件统一处理,其中,PSQI得分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不适反应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如果两组数据结果<0.5则表示有差异,用P<0.05 表示;反之用P>0.05表示。

2结果

2.1评价干预前后两组PSQI得分

    相较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睡眠情况均有一定改善,但研究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评价干预前后两组PSQI得分

分组

例数

睡眠时间

入睡时间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1

2.21±0.21

1.10±0.15

2.26±0.23

1.11±0.12

对照组

31

2.22±0.20

2.00±0.19

2.25±0.22

2.19±0.14

t

-

0.19

20.70

0.17

32.61

P

-

0.85

0.00

0.86

0.00

2.2评价两组不适反应率

    研究组不适反应率(0%)低于对照组(22.58%)(P<0.05),如表2。

表2,评价两组不适反应率

分组

例数

口感

乏力

头晕

总不适率

研究组

31

0(0.00)

0(0.00)

0(0.00)

1(0.00)

对照组

31

2(6.45)

3(9.68)

2(6.45)

7(22.58)

X2

-

-

-

-

6.68

P

-

-

-

-

0.01

3讨论

    中医不寐是指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疾病,与西医学中的“失眠”有相同表现。而中风不寐者多因脑血管破裂造成脑组织受损或脑血流不畅,以及情绪异常等引起不寐症状[2]。从中医角度而言,不寐的根本病机在于“阳不入阴、心肾不交”,引阳入阴气息导引疗法以轻柔手法按摩头面部等穴位,有利于调节组织系统,调动经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进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3]

    通过前文数据比较可知:接受中医干预疗法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提示该种干预措施能够帮助中风患者解决“不寐”的问题。推测可能因为:引阳入阴经导引气血留注归于阴经,肾经达到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经内守,阴阳平衡,形成昼夜节律[4]。按摩头面部能够加快脑组织细胞修复,恢复有序同步活动状态,这对改善神经功能紊乱有重要意义。同时气息导引作为传统呼吸干预措施能够达到放松身体的目的。将二者结合共奏“力”、“能”、“信息”的作用,患者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帮助快速入睡。此外,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中,研究组患者均无任何口感、乏力等不适反应,说明安全有效,易被接受,故建议作为该类疾病常用型干预疗法。

    综合分析,引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在中风不寐患者干预中安全有效,帮助解决失眠、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有积极的干预意义。

【参考文献】

[1]狄静,郑彩花,朱小区.引阳入阴推拿法联合气息引导法治疗不寐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24):157-160.

[2]张晓乐,杨海侠,李小波等.以阴阳理论指导下“引阳入阴穴位按摩法”治疗不寐病理论探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06):100-104.

[3]聂亚娥,盖海云,陈复娜等.“引阳入阴”穴位推拿法治疗不寐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4):35-37.

[4]王菊,金静.平衡火罐联合引阳入阴法治疗失眠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9,40(03):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