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多元测评,激励学生成长——期末学业水平多元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开启多元测评,激励学生成长——期末学业水平多元评价

王建玲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湾小学518000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每一个学生亦是如此,或许他在美术方面会遇到困难,但是在文学方面非常有天赋......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评价建议,需要针对目前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评价方案,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以“保护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与兴趣”为立足点,通过设计有趣的测评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发展个性特长。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课程标准》的小学学段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那我们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感知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我们在音乐课堂中使用创编等方式,让孩子在现有乐器的基础上,寻找能够正确凑出节奏的乐器,并自己编创歌词进行表演,这也使得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在音乐课堂上找到成就感,如:一年级音乐上册《过新年》的这首歌曲,歌曲欢快、有趣,我将多媒体上的图形谱设计成“咚”拍桌子,“锵”拍手,学生可以边唱边做律动,从而使学生充分得将“动”“乐谱”“节拍”等要素充分融合,形成长久记忆。这种活动设计充分运用了奥尔夫教学法中嗓音、声势、图形谱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让学生选择使用奥尔夫乐器(双响筒、手摇铃、铃鼓、响棒······)为歌曲伴奏,提高学生的乐感与节奏感的同时,也学的有趣,更“乐”于主动学。

二、用评价促进学生的表现力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有极个别孩子比较内向害羞,他们更喜欢集体展示,我们可以通过全班、小组、自由组队的方式进行合作表演,给予善意肯定的眼神、亲切的笑容,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这些孩子更自信,也更善于表现自己了。

(一)学生交流式的互评

在课堂创编阶段,开展简短的“我是歌唱家”“我是演奏家”“我是舞蹈家”等活动。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心,克服紧张心理,请同学们做评委,让他们在评价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能力,提升自我表现力。在评价方式得选择上,教师采取学生自评、他评、师评三种模式,在表演过后,除自我寻找优缺点、老师专业评价外,其它小组成员也将以“我欣赏...,我建议...”的方式表达进行建议,从而使学生相互督促,共同提高音乐水平。

(二)反思式的自评

在表演小组展示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各欣赏小组的小组长管理好本小组学生的纪律。各表演小组和欣赏小组分别有表演分和欣赏分,而表演分和欣赏分则会折算成奖励记录,每表演一次记录一次(方法很多)。表演组的同学可以自我点评优点与不足,如果课堂表演中,欣赏组的同学在吵闹,则可以在展示后请欣赏组的同学进行自我反思,相应的记录进行扣除。在每学期末,奖励记录形式将会转化为积分的形式,兑换成相应学生们喜欢的礼品,可以是音乐类的小文具也可以是个性化十足的“奖品”,比如:我想和音乐老师一起午餐、我想和校长一起午餐、我想争取一次全校表演的机会······

(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中,教师首先通过在音乐课堂评价表上的奖励记录进行综合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则是包括“感受与欣赏”、“表演力”、“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掌握程度”以及“创造力”等四大类,针对不同学生给出针对性评价。每学期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则是通过制定每学期的演唱、音乐素养、表现力进行考核。                                                                                                                                                                                                                                                                                                                                                                                                                                                                             

三、用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感性的,而音乐的魅力就在于传递作品的魅力,从作品的形式到歌词内容的整体审美感知、体验和领悟去表现作品的形态,律动是无声的语言,在平时的课堂中,重视他们的体验,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力度、节奏、旋律线,从而在测评和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力的发展。

四、用体验鼓励学生的创造

教师的鼓励会给孩子们带来满满的能量,每一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罗森塔尔效应”,当老师把学生当做聪明的学生,并且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方法对待他们时,这些学生就会成为聪明的学生,教师的眼里就无“差生”可言。

在音乐课堂中,重在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正向鼓励与引导,可以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如果孩子音准不好,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你的节奏感真好,你再认真听一听,你的音准也会更棒的”。如果孩子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我们可以不断引导,发现他的闪光点再加以点评,因势利导地肯定,也会促使孩子对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给孩子贴上“好标签”,学会赏识学生,他才会打开内心,向你靠近。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都在加速积极探索、开启多元测评,从而激励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