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结核性胸膜炎伴毁损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1
/ 1

一例结核性胸膜炎伴毁损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曹礼金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宜昌443300

【摘要】本文总结了一例结核性胸膜炎伴毁损肺两次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监测和优质护理,及时发现肺性脑病的早起征兆并进行抢救。熟练掌握护理要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了病死率。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   毁损肺   肺性脑病   优质护理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支杆菌侵犯胸膜引起的炎症,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局部症状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毁损肺又称破坏肺,是指由于肺结核或肺部严重感染等引起的肺组织的慢性纤维性病变,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向纤维化和瘢痕化演变,造成肺组织的广泛性破坏,使该肺功能不可逆性丧失。因此治愈后肺的结构和功能处于永久性严重破坏状态。肺性脑病是指由于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不全,导致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动脉血PH下降而出现精神萎靡、失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5年余,再发加重10天于2022年3月29日第四次住院,入院情况:T:36.5℃、P:97 次/分、R:23 次/分、BP:109/64mmHg。消瘦,胸廓畸形,左侧肺呼吸音弱,入院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功能Ⅲ级3、肺气肿  4、慢性支气管炎  5、左侧毁损肺6、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对症处理,于4月9日行胸腔穿刺引流后因患者出现意识改变,考虑肺性脑病,转重症监护室,诊断为1.肺性脑病 II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左侧毁损肺3.结核性胸膜炎、4.多浆膜腔积液。给予行吸氧、多参数监护、降压、平喘处理,行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平喘、镇静、祛痰、对症处理,于4月12日患者意识恢复,呼吸平稳,无昏迷及嗜睡好转后再次转感染性疾病科继续治疗好转后出院。

2.观察要点

2.1呼吸与咳嗽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浅度、呼吸困难的程度的变化;观察咳嗽咳痰、气喘、胸痛情况;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咳嗽是否通畅。病人的喘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为治疗提供依据。

2.2血压与心率    卧床休息,观察面色、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2.3意识与情绪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失眠、精神不振、意识障碍;兴奋不安、言语增多、幻觉妄想精神症状。

2.4呕吐与腹胀  观察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利福平其常见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和肝损害,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腹胀等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停药

2.5体温与皮肤粘膜  结核易反复发热,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应向病人和家属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指导其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发热期间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发热时皮肤出汗增多,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同时调整温湿度。体温超过39℃,给予冰袋冷敷头部或乙醇擦浴,或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降温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2.6并发症的观察   观察有无出血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深静脉血栓、肺不张、肺性脑病的发生而危及生命。

  1. 护理要点

3.1预见性护理  早期注意是否出现咳嗽频繁、粘液性浓痰、气喘急、口唇紫绀、呼吸极度困难、发热五大临床症状。

3.2预防性护理   改善呼吸功能,持续低流量给氧。

3.3优质护理 

3.3.1卧床休息,氧气吸入、心电监护。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并严格消毒隔离。

3.3.2指导有效咳嗽的方法。协助患者拍背,多饮水,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教会病人做呼吸功能锻炼,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

3.3.3管道护理: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瓶的通畅,妥善固定,避免牵拉、折叠、扭曲。观察水柱波动情况及有无气泡冒出。更换时保持无菌,准确记录引流的颜色、性质和量。

3.3.4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并嘱病人少食多餐。对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以静脉补充液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

3.3.5预防感染:免疫功能下降者易诱发各种继发感染,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 。预防压疮,定时翻身。

3.3.6药物不良反应及的观察:询问病人主诉,双下肢疼痛可能是结核药物引起,胸痛胸闷发生气胸,做好急救物品药品仪器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处理。

3.3.7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危重,长时间发热,病程时间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易激动、等心理,多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其了解病情,相关治疗及护理,不要过分难过与紧张,多鼓励及安慰病人,以减轻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向患者和患者家属告知形成原因和治疗现状,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消除恐惧和抵触心理。态度和蔼,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