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调查成果优化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国土调查成果优化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探讨

松吉康珠

泸定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四川省  泸定县  626100

摘要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变化,我国对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变得尤为紧迫。国土调查作为系统获取、分析和管理国土信息的手段,为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本文旨在探讨国土调查成果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聚焦于土地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通过分析国土调查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以期为优化自然资源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国土调查;优化服务;自然资源

一、国土调查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土地资源管理

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国土调查成果的应用涵盖了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监测、土地质量评价与保护等方面,通过国土调查的综合分析,政府和决策者能够更有效地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国土调查为基础,通过遥感技术、GIS等工具,详细勾勒出全国各地方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首先,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监测方面,国土调查提供了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使规划者能够准确把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识别农田、城市、森林等不同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其次,通过土地质量评价与保护,国土调查数据揭示了土地的质量差异,为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例如,确定了农业适宜区和生态脆弱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保护政策,促使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是国土调查成果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其应用包括水域利用与水质监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估等方面。以大渡河流域为例,大渡河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其水资源管理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国土调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大渡河流域的水域分布、土地利用和降水分布等关键数据。在水域利用方面,国土调查成果通过遥感影像准确勾勒了大渡河流域的水体分布,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这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了基础,使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水域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国土调查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了大渡河流域的地形、土地利用等多维度数据,支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估。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政府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大渡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案例突显了国土调查成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提供全面的水域信息和多层次的水资源数据,国土调查为大渡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推动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土调查成果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它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与监测、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等方面。以大熊猫保护为例,大熊猫是国际上濒危物种之一,其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国土调查政府获取了大熊猫栖息地的详细地理信息,包括植被类型、地形地貌等。在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监测方面,国土调查为大熊猫保护区的科学划定提供了支持,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政府能够准确识别和监测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保障其生存环境的完整性,这有助于制定科学的保护区管理方案,确保大熊猫得到良好的生存条件。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面,国土调查为大熊猫保护提供了多层次的数据,通过对栖息地植被、土壤、水资源等要素的调查,政府能够全面了解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状况,这为制定可持续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基础,同时也使得保护区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和有针对性。

国土调查成果的优化与创新

(一)数据质量与精度的提升

在国土调查中,数据质量与精度的提升对于有效服务自然资源管理至关重要,一种关键的提升方法是采用新一代遥感技术,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够提供更为细致、准确的地表信息,从而显著改善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几何精度。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捕捉到更小尺度的地表特征,而SAR技术则在云雾天气下具有出色的穿透能力,确保了数据获取的全天候性。此外,数据验证与验证技术的发展也是提升数据质量与精度的重要手段,采用地面实地调查、精密测量以及其他验证手段,对遥感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正,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地面实地调查可用于验证遥感图像中的地物类型,而精密测量可以用于纠正影像的几何误差,确保其与实际地表情况一致。在国土调查中,新兴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也是提升数据质量与精度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可以得到更全面、多维度的地理信息,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信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多源数据的无缝融合,使得不同数据集之间能够更加协同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国土信息。

(二)集成化与互操作性

集成化与互操作性是指通过整合不同数据源和技术平台,提高数据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水平。首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其他相关技术的融合是实现集成化的基础,通过将国土调查的空间数据与其他环境、气象、地质等多源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GIS平台中,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其次,采用开放的标准与互操作性的技术框架是推动集成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通用的数据格式、协议和开放标准,不同系统之间能够更加顺畅地共享信息。例如,采用开放地理联盟标准,不同GIS系统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无缝传输与共享,提高数据的互操作性,确保信息在不同平台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建立数据集成平台也是提高集成化与互操作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集成技术,将不同数据源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综合的数据集,使得不同部门和机构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各种数据,这种集成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

(三)开放数据与共享平台

采用开放数据与共享平台是促进信息共享、提高数据可访问性和推动多方合作的有效方法。开放数据意味着将国土调查成果以开放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呈现,使其能够被广泛获取、使用和再利用。共享平台则是为数据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易于访问的平台,使得不同机构、部门和研究者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获取和分享数据。开放数据的采用使得国土调查成果更具有可用性和透明度,政府、学术界和业界可以共同利用这些数据,推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商业创新。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开放土地利用数据可以被规划部门用于城市规划,农业部门用于农田分布监测,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用于生态保护。共享平台的建立则通过集中化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降低了数据获取的门槛,这样的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工具和接口,使得用户能够更便捷地检索、下载和使用数据,共享平台也有助于建立多方协作机制,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合作开展研究或项目,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方法,本文突显了国土调查成果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提升数据质量、促进集成化与互操作性、开放数据与共享平台的运用,为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全面、高效的工具。国土调查应继续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促进科学决策、推动生态平衡,实现更加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参考文献:

[1]邓丽梅.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全国土地调查中的运用[J].大众标准化,2022(23):31-33.

[2]金悦.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技术方法探索[J].华北自然资源,2022(06):142-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