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3
/ 2

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黄蓉

山西白求恩医院,儿科

摘要:儿科重症监护室可为危重患儿提供连续监护及有效救治,最终目的均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本文分析可知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院内感染、护理人员及患儿自身等三方面内容,并探讨不同护理安全问题所适用的有效应对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利于使患儿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儿科重症监护室收入治疗的患儿,多数为病情危重的幼儿,幼儿期患儿对父母、家人有很强的依赖性,医院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均不熟悉,缺乏安全感,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感,造成患儿时常哭闹、反抗,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再加上幼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在受疾病侵害时,其生理功能疼痛、不适,从而造成患儿心理情绪不佳。儿科重症监护室是收治各类重症患儿的医疗场所,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将有利于保障重症患儿疗效及预后。本文将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为提高危重患儿救治效果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儿科重症监护室概述

儿科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儿科的分支机构,主要收治对象为儿科内严重疾病患儿,疾病种类包括儿科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颅内出血、心力衰竭等危重情况[1]。研究表明,儿科重症监护室可为危重患儿提供连续监护及有效救治,最终目的均为降低儿科死亡率,保障危重疾病患儿疗效及预后效果。有研究显示,由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特点为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多变、工作量大、护理措施繁杂、护理风险大等,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主要措施,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护理安全问题

        2.1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入院治疗期间发生或入院期间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类疾病。研究表明,儿童机体各项器官均未发育完善,因此抵抗力及免疫力较低,儿科患儿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研究显示,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后将显著延长住院时间,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将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威胁其身心健康,且院内感染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
   2.2护理人员
        ①部分护理人员未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即上岗工作,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配合;②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性质认识不足,无强烈责任感及重视程度,工作时无法集中精神提供专业服务;③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人数较多,工作量及工作压力较大,导致护理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护理质量较低。
       2.3患儿自身
        ①患儿由于智力、听力、视力及思维能力并未完全发育,因此对自身病情及周围环境感知力较低,且由于疾病所致生理不适,患儿肢体易发生不规则运动,易导致管道针具脱落、抓伤自身肢体等不良后果;
        ②进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后大多数患儿均无法正常进食,由于患儿身体不适引起哭闹后立即进食将导致呕吐、反流误吸等异常情况。
3、解决对策
     3.1院内感染
        ①制定完善的无菌操作规章制度,指导护理人员对危重患儿进行护理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工作,抢救治疗及护理时所需器械均应经常规消毒;②每日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对病房中桌面、地面等物品进行消毒,餐具、衣物等物品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给予高温消毒;③重视医护人员手部清洁,采用非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按照我国《消毒技术规范》(2008)中所规定的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④医护人员若自身发生感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相关人员并停止于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继续工作;⑤任何人员进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前均应按要求穿戴口罩、帽子、鞋套、衣物等物品,适当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儿科重症监护室;⑥保持监护室中空气流通,湿度应保持在55% -65%为宜,每日给予空气消毒4次(每次消毒1h);⑦患儿治愈出院后应对其所用任何物品均彻底消毒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2,3]。
     3.2护理人员
        ①上岗前应给予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讲解护理工作对重症患儿疾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意义,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及对自身工作重视程度;②若医院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儿科重症监护室人员配备,采用先进的ANP排班制度,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劳动强度,缓解其紧张心理,必要时可提供心理疏导,及时掌握护理人员精神状态并提供针对性的缓解措施;③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④不定期利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近期集中反映的护理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⑤于护士站、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儿科重症监护室工作规章制度,如遇到患儿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可耐心细致对其讲解本职工作内容,使其理解并支持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语言应通俗易懂,态度应和蔼可亲,必要时可寻求上级领导帮助;⑥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座谈,总结现阶段工作重难点,交流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护理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应用,提高护理质量[4,5]。

3.3患儿自身
        ①定期检查管道针具完整性并对其进行有效固定,若发现移位、脱落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②尽量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后进食,食物应遵医嘱严格按要求给予合适的温度、浓度及总量,喂食前应对护理人员给予必要培训,使其掌握正确喂食姿势及要点;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被褥应柔软舒适,尽量缓解患儿机体不适感,必要时可将肢体有效固定预防抓挠伤;④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调整合适的室内温度及湿度,利于患儿充足休息,提高其舒适度及缓解生理不适状态[6]。
4、小结
        儿科重症监护室主要护理安全问题包括院内感染、护理人员及患儿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目的在于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使重症患儿获得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使其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死亡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综述伍莉,审校王楠.儿科重症监护室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学.2018,41(33):3550-3552.
 [2]段秀丽,马媚媚,曹亮,等.儿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0(18):20-22.
[3]韩丹.儿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17):273-274.
[4]孙春花,张鑫.不安全因素分析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7(9):103-104.
[5]杨莲,周春梅,肖平香.三级护理质控网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7,8(8):719-720.
[6]韩金芝,王燕,毛太生,等.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7,8(2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