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分析

杨旭萌

河南省工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中,建筑施工技术在创新和优化,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和工艺、新材料和设备,也在努力调整和优化项目管理的模式,以保证项目顺利施工、规范施工,在提高项目施工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规避和降低施工中的事故风险,控制项目的造价成本,及减少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破坏。本文简要分析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常见的问题及诱因,就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优化施工和项目管理有所启示。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标准化建设;工程施工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复杂,本身存在很多风险隐患,且很多项目都涉及高空作业、露天作业及立体交叉性的施工内容,工程项目施工中容易出现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师事故风险,施工人员、技术、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成本,一些大体量、大跨度、大规模且结构复杂、工期紧的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管理的难度更大。因此,需要持续加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标准化建设,落实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内容

1.1目标标准化管理

在整个项目正式施工前,需要明确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目标要求、项目总经济目标、质量控制目标、造价控制目标等,也要明确各分项工程、重要工序施工的标准要求,并对其进行细化和细分,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工序和人员身上,以确保项目有序施工。针对现场施工还需要实施严格的监督控制,依照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做好建筑工程检查验收工作。

1.2材料标准化管理

材料是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和质量性能的关键因素,要对其实施标准化管理,在综合考虑建筑工程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各环节和工序具体情况、工期进度计划和安排等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对比项目实际和每种材料的质量、价格、性能等,选择适合的材料供应商;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组织材料在合适的时间进场,并对每批次进场材料严格检查验收,不达标、不合格材料杜绝使用;进场材料要分类入库、规范管理,并做好防潮、防火等工作,以防材料变质、性能下降;材料领用要规范,依照计划进行,避免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大量浪费的情况。

1.3施工技术标准化管理

不同建筑工程施工所应用到技术和工艺不同,需要根据项目实际和现场情况,保证选用的工艺技术与项目实际相符,也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作业人员掌握技术要点,保证后续施工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为确保满足现代建筑的多元化需求,在项目施工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绿色施工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的应用;施工过程要结合项目情况科学调整,并做好检测和质量验收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1.4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

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落实好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和相关要求,对整个项目施工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的监督控制,监督建筑工程施工依照标准流程、规范要求、计划方案、工期进度计划、质量标准要求进行,以防出现盲目缩减工期、凭借经验施工、违规违章作业、盲目缩减成本的情况;规范做好安全检查、风险排查工作,并保证安全防护装置到位、警示语设置合理、现场布局合理,做到规范化设置围栏、规范用电;针对建筑施工垃圾和废弃物科学处理,加强各种污染的防治。

1.5规范制度标准化管理

强化制度保障和约束,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及作业规范、有序和安全。这一过程需要围绕工程实际和现场施工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流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由专业的人员负责监督建筑各工序和环节的安全施工,落实安全管理、安全防护相关措施。

2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建设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安全标准化的规定,但总体上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安全标准化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企业只会将安全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施工的标准化上,这样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

2.2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发展滞后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业的建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大量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出现,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同时也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例如,目前在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方面,这些技术已经应用于建设项目的施工中,但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

2.3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差

社会发展很快,但施工企业的管理意识较差,施工前或多强调安全标准化施工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但开工后,没有将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也没有企业自身有效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和中国的相关规定,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只有在问题解决后才会制定解决方案,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增加了企业的建设成本,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3.1现场环境标准化管理

对于施工现场而言,想要实现安全管理,需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属的额环境安全标准,为施工人员作业提供安全的环境。工程项目现场存在不稳定因素,需要做好完善的防控工作。对现场环境温度、照明情况等进行检查,确保各要素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定期对周围线路进行检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严格按照防护标准手册做好验收工作,建立相应的安全档案。为了保障现场安全管理,还应装备安全和应急装置,完善救援体系,提升救援处置能力。

3.2人员管理标准化

人员标准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人员管理的标准化,第二层是施工人员工作的标准化。首先,对人员管理进行规范化定位,按照生产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进行严格审核和规范化管理。其次,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员工需要按照设备设施的使用流程、工具操作流程正确使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人身安全,小型电动工具使用后需及时拔下电源,注意用电安全。

3.3设备管理制度标准化

施工单位应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根据不同的工作区域设置不同的安全标志,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安全通道,为工人提供安全防护装置,确保自身安全。安全标志应标识明显,划分清楚,重点区域和高风险作业区域应设置防护网,只有持有证件的专业人员才能进入。楼梯护栏设置,例如,楼梯防护工具一般为防护和临时防护,工装定制金属护栏防护为施工单位,并涂刷油漆、黄色标记文字,注意安全,临时防护为提醒呼叫皮带,鉴于标志设施回收利用的原则,越来越多的单位选择仪表化防护设备,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安全管理。

3.4建立风控预警机制

现场施工面临较多的安全隐患,需要建立风险预控制度,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针对于不同项目的危险程度,评估具体的指标分数,识别风险较大的项目,制定预防措施。保障工程事故发生后,人员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风险预控机制应覆盖全工程,采取项目层级管理的方式,保证项目风险可控。慈爱,还需要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按照工程各阶段内容进行部署,将安全管控工作做实。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后期过于重视工程监理,但现代建筑工程结构复杂,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无疑会增加工程管理的难度,而要实施有效的质量标准化现代项目管理,不仅需要保证工程质量,还需要确保施工项目的前期估算,以及施工现场的有效控制,实现良好的现场规划,协调建设项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项目现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顺宇,王晓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究[J].建筑安全,2021,30(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