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指标及排便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3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指标及排便功能的影响

马丽丽 黄国显 雷昕 徐波通信作者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福建厦门,361003)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指标及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予2012年6月-2022年6月,诊断选择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40例,其中短段型63例,常见型87例,所有患儿均一期手术治疗。以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7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6±0.7)岁,平均体质量(15.8±1.2)kg,其中,男37例,女33例。研究组70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7±0.6)岁,平均体质量(15.9±1.1)kg,其中,男35例,女3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对照组应用传统经腹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排便功能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研究组尿潴留、直肠肌鞘夹层感染、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对比,两组术后180d时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术后180d时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更小(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应用手术治疗时,相较于传统经腹手术治疗,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可对患儿的排便功能给予更好的改善,加速患儿的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显著减少,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排便功能;并发症;传统经腹手术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case,HD)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1/2000~1/5000,居消化道畸形发病率的第2位,男女发病率比例位4:1.[1]。该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小儿远端病变段肠管黏膜下的肌间神经节细胞缺乏,肠道神经支配障碍,致使小儿肠道出现持续性痉挛,造成小儿肠道的近端肠发生粪便积聚情况,小儿肠道近端肠开始出现增大、扩大状况,最终导致小儿发生结肠炎、营养不良、便秘问题[2]。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治疗中,只有手术治疗手段可以进行治疗,实施手术治疗能够对患儿的排便功能给予有效改善,能够对患儿便秘症状给予一定程度的缓解[3]。以往临床多使用经腹手术,但患儿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同时该手术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创伤,不利于患儿的术后早日康复。在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开始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该手术方式有着诸多优势,包括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小的创伤等[4]。本次研究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进行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入选标准:1、所有患儿术前均完善直肠肛门测压、钡剂灌肠造影及直肠黏膜活检明确诊断;2、病理诊断均为无神经节细胞症;3、术后病理提示病变节段为短段型或常见型;4、均未合并其他畸形;5:所有患儿术前均未行肠造瘘术,根治术切除结肠范围均不超过降结肠中段。

选择病理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40例,时间2012年6月-2022年6月,以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区分,其中短段型63例,常见型87例,对照组7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6±0.7)岁,平均体质量(15.8±1.2)kg,其中,男37例,女33例。研究组7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7±0.6)岁,平均体质量(15.9±1.1)kg,其中,男35例,女3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1.2 钡剂灌肠检查

观察结肠形态,有无典型的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结肠框形状、乙状结肠迂曲多少,是否合并肠炎。

1.1.3直肠肛管测压

采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POLY-GRAM HR高分别多通道胃肠功能检测呀,压力泵灌注系统,8导拖拽系统和向量测压软件分析系统。检查指标包括,最大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

1.1.4直肠黏膜活检

每个患儿术前均取截石位3点钟齿状线上3.0cm及9点钟齿状线上2.5cm直肠黏膜组织,大小约0.2x0.2cm2。HE染色结果:未见神经细胞,免疫组化:NSE(-)S-100(+)。

1.2方法

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患儿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窝中心做一纵行切口,长约5mm,作为观察孔,操作孔位置在患儿右下腹、左中腹处,均放入5mm套管针,构建气腹,压力在0.8~1.4kPa,腹腔镜下观察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位置,取扩张段乙结肠全层肠壁组织,大小约0.5cm,送术中快速病理,20分钟后回报可见正常神经节细胞,随在腹腔镜下松解扩张段肠管的肠系膜组织,逐步离断系膜血管至盆腔直肠近端处。然后转截石位,对患儿肛门给予扩张,在齿状线上方0.8-1.5cm处做环行切口,游离直肠黏膜至直肠环肌给予切开,然后从直肠肌鞘开始一直到盆底腹膜反折位置实施环形切除操作,此时需要切除后壁直肠肌鞘约2-3cm,最后从肌鞘中拖出近端肠管,切除扩张段取病理处肠管以院的所有病变肠管,将近端神经节发育正常处结肠与齿状线上方0.8-1.5cm处直肠黏膜做环行缝合。对照组应用传统经腹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指标给予密切监测,并随访两组患儿至术后180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排便功能情况。(2)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情况。(3)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4)比较两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资料,P<0.05为有差异。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排便功能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排便功能更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便功能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便秘

污粪

自主

对照组

70

13(18.6)

31(44.3)

26(37.1)

研究组

70

6(8.6)

8(11.4)

56(80.0)

X2

/

0.625

8.225

10.725

P值

/

>0.05

<0.05

<0.05

2.2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胃肠道恢复时间(d)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对照组

70

17.1±0.5

7.2±2.4

101.4±7.4

21.3±4.1

研究组

70

12.9±0.8

3.3±0.5

69.1±4.4

5.0±1.1

T值

/

13.088

12.788

16.963

8.151

P值

/

<0.05

<0.05

<0.05

<0.05

2.3 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尿潴留、直肠肌鞘夹层感染、小肠结肠炎合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尿潴留

直肠肌鞘夹层感染

小肠结肠炎

合计

对照组

70

5(7.1)

3(4.3)

5(7.1)

13(18.6)

研究组

70

1(1.4)

0(0.0)

1(1.4)

2(2.9)

X2

/

3.925

P值

/

<0.05

2.4 比较两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情况

与术前对比,两组术后180d时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术后180d时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更小(P<0.05),见表4。

表4   两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直肠肛门静息压(mmHg)

肛管高压区长度(mm)

术前

术后180d

术前

术后180d

对照组

70

76.87±7.34

43.37±8.15

33.70±3.01

25.13±1.16

研究组

70

74.99±7.87

33.26±6.20

34.73±2.96

20.56±0.84

T值

0.850

13.526

0.735

15.891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目前,临床暂时还没有完全明确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病因,临床诸多医学者认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是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而诸多医学者认为,远端肠管功能异常、远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乏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理[5]。一般临床多使用手术治疗手段来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疾病,以往比较常用的手术是传统经腹手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手术治疗效果,可是该手术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手术创伤,需要较长的手术切口,这些都会患儿的术后康复有着诸多不利影响[6]。在医学水平的持续发展下,手术治疗方法也在持续创新,微创手术逐渐广泛应用在临床外科诸多疾病中,带来了较多的积极作用[7]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经腹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研究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表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加速恢复患儿胃肠道功能,降低发生并发症风险,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使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过程中,剥离直肠肌鞘时,是经患儿肛门操作,直肠解剖、游离盆底结构时,是在腹腔镜下操作,操作更加准确,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患儿机体感染风险,加速患儿的术后恢复[8]。腹腔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治疗,能够极大减少损伤到患儿的机体,同时,切口在齿状线上方0.8-1.5cm处,能够对患儿术后大便失禁情况给予有效预防,同时也能够对瘢痕痉挛给予一定程度的防止[9]。除此之外,分离肠管壁膜,从肌鞘中拖出近端肠管,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腹腔出血给予有效避免,对肠管扭曲、坏死等情况给予有效降低。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治疗操作更为精准,治疗更为安全,机体损伤更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得到有效减少,加速患儿的术后康复[10]

同时,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排便功能更好,与术前对比,两组术后180d时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术后180d时的直肠肛门静息压、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更小,表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患儿排便控制功能更为优良,患儿肛门控便能力、排便功能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恢复。

综上所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应用手术治疗时,相较于传统经腹手术治疗,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可对患儿的排便功能给予更好的改善,加速患儿的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显著减少,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瑛,尹强,唐倩,等.电刺激生物反馈干预结合康复护理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肛门失禁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1,018(021):173-176.

[2]Choudhari P R , Lowden A , Dolce A .Exploring the Age-Old Question: What I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EEG for Future Epilepsy in Children With Complex Febrile Seizures?:[J].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2023, 38(5):290-297.

[3]李清智,左伟,高威,等.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肛门功能、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5):922-926.

[3]邵秋平,宋翠萍,饶旺,等.先天性巨结肠女性患儿经肛门Soave根治术并发症[J].山东医药,2022,62(18):65-67.

[5]Rahman A E , Hossain A T , Nair H ,et al.Prevalence of hypoxaemia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22, 10(3):e348-e359.

[6]徐沛,刘铭.腹腔镜下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近期疗效及影响痊愈的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2):65-69.

[7]寿铁军,文刚,宋磊,等.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式的决策评价[J].医学研究杂志,2021,50(12):99-102.

[8]Wallace S , Scarcella M , Sealy L ,et al.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children with obesity: A review of programm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ged 5–17 years[J].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2022, 58(12):2150-2155.

[9]Hamimed,Gattacceca,Andre,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Oral Vinorelbine in French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or Progressive Primary Low-Grade Glioma: Results of the Multicentric Ovima Phase II Study[J].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22, 88(5):2096-2117.

[10]刘蓉,王颖,黄荣慧,等.腔镜下Soave根治术与开腹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疗效比较及对应激反应和控便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5):2954-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