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使用七氟烷麻醉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使用七氟烷麻醉治疗的效果分析

纪伟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102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七氟烷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于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不同麻醉措施,对比两组的麻醉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七氟烷麻醉,能够加快患者术后麻醉的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可在手术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七氟烷麻醉

胆囊疾病较多,常见的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等,胆囊炎是发生于胆囊部位的急性或慢性炎症,通常与细菌感染、胆管梗阻等原因[1]。胆囊结石是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多见于肥胖者、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中。胆囊息肉是出现在胆囊腔内的隆起性病变,与长期的慢性炎症有关,炎症刺激会造成胆囊黏膜增生,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形成炎性息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影响较大[2]。可通过胆囊切除术实施有效治疗,因手术会产生较强的疼痛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影响较大,需实施有效的麻醉措施。为此,本次研究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七氟烷麻醉后的治疗效果实施分析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采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间,于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范围53-61岁,平均年龄(57.23±3.21)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范围50-62岁,平均年龄(56.45±3.47)岁。无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无肝肾功能障碍;无精神异常;无凝血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基础资料数据差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5)创建静脉通路,将丙泊酚麻醉泵注速度调整至7mg/(kg.h)的速度,同时予以瑞芬太尼麻醉(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将泵注速度调整至0.05-0.5μg/(kg.min)直至患者腹腔镜操作完成后气腹关闭后停止注入。

研究组:给予七氟烷麻醉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使用七氟烷麻醉(鲁南制药集团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33956)通过吸入方式实施,将吸入浓度调整至2%-4%,至完成腹腔镜操作并关闭气腹时,停止七氟烷麻醉的注入,在术后停止瑞芬太尼麻醉药物的注入。

1.3观察指标

(1)麻醉恢复时间,包括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

(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呕吐、支气管痉挛、胆瘘、胆管损伤。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百分比表示并发症发生率与计数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应用SPSS23.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行t值卡方值检验,当卡方值<0.05表明研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恢复时间

研究组麻醉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附表1。

麻醉恢复时间(min

组别

例数

意识恢复时间

清醒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研究组

30

6.35±0.56

10.27±2.35

12.84±2.17

对照组

30

18.69±3.24

16.45±3.51

23.51±3.25

t

20.556

8.013

14.955

P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呈P<0.05,附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呕吐

支气管痉挛

胆瘘

胆管损伤

发生率

研究组

30

0(0.00)

0(0.00)

2(6.67)

0(0.00)

2(6.67)

对照组

30

1(3.33)

2(6.67)

3(10.00)

3(10.00)

9(30.00)

X2

5.454

P

0.019

3 讨论

胆囊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位于肝脏右下叶下前方的胆囊息肉中[3],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临床中主要治疗手段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肝胆外科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主要用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需实施切除胆囊的患者中,经过切开、分离结扎、切除、关闭腹腔顺序进行切除,可用于部分急症手术,该手术产生的创伤较小,在术后次日方可下床活动,在三天左右便可康复出院[4]。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与不适感,可通过采取有效的麻醉方法,降低疼痛刺激产生的影响,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常规麻醉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丙泊酚是一种短效全身静脉麻醉药,用于加强监护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麻醉剂,瑞芬太尼是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组织和血液中被迅速水解后起效快[5]。但丙泊酚在术后麻醉恢复速度较慢,期间极易促使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较大。在临床研究中了解到,七氟烷麻醉的应用效果更好,七氟烷为吸入麻醉药物,用于全身麻醉,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在此次治疗研究结果对比可见,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表明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使用七氟烷麻醉,该麻醉的术后恢复时间更快、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使用七氟烷麻醉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在相关手术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齐文举.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使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疗效及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35):137-140+145.

[2]张苑.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使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6):37-39.

[3]胡国芳.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微量泵注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8):1162-1164.

[4]符兴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使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疗效及价值体会[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8):59-61+72.

[5]胡美,殷春芳,朱海霞,唐红辉.七氟烷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0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