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与数学双向奔赴 开启学习思维新世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感官与数学双向奔赴 开启学习思维新世界

刘婉萍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莲塘小学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摘要: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们来说远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运用感官去体验新的数学世界,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事物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运用耳朵接收到的数学声音信息来刺激大脑,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焕然一新的效果。运用手部触摸到的数学模型制具,可以让学生利用触觉感官辨别认识新的数学世界。

关键词:感官,数学,开启学习思维

一、用感官认知数学世界

我真的相信,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们来说远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五感就像信息接收器,当它被充分调动时,我们对事物就会产生全新感受,这些感受,不仅带来发现和惊喜,还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和印象,五感是学生认知这个奇妙的数学世界的基础。运用五感去体验新的数学世界,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事物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也提醒每一位老师教育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多样化,综合性的认知能力,不同层面的认知体验,让他们对数学世界充满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五感是指:形、声、闻、味、触,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数学教学上,运用得比较多的是视觉教学,上课老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选取更多合适的感官教学模式,组织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以发挥多渠道感知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二、听觉感官促进数学学习效果

1.运用耳朵接收到的数学声音信息来刺激大脑,让数学学习产生焕然一新的效果。

人体大脑的听觉功能可以为学生在学习上提供听觉辨识,听觉感受、语言理解等功能作用。听觉教学不仅可以运用在语文、英语、音乐等语言音效科目上,还可以运用在数学思维提升上。

在日常数学教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口头说明胜过学生看黑板上的逻辑书写说明;学生有声阅读数学题胜过只用眼睛过目数学题目;配愉悦背景音乐的数学小组合作效率胜过无声的数学小组合作……有声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的大脑更好地感受理解老师讲的数学逻辑内容,让学生对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印象更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算理更透彻。

2.以“倍数与因数”为例,让听觉为数学学习增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中,学生需掌握倍数与因为的关系,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学生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排出的两种队形,同学们需要算一算两个班各有多少人。学生可以很快地根据队形写出两个乘法式子:9×4=36,5×7=35,相乘的两个数可以说是乘得的积数的因数,乘得的积可以说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在倍数与因数的学习上,我们可以通过嘴巴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让学生通过听觉语言去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听觉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自己看乘法算式说一说几个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也可以是同学之间你说我写,一个学生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另一个学生通过认真听,理清这一几个数逻辑关系,然后再用笔写出对应的乘法式子。学生通过耳朵把数理关系知识传入大脑,调动大脑的思维功能运转工作,触发逻辑推理能力,听觉感官让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一种焕然一新的体会效果。

三、触觉感官激发数学学习欲望

1.运用触觉感官让学生重新辨别认识数学世界。

触觉是指人利用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来接受外界的温度、湿度、压力、痛痒以及物体质感等刺激,通过皮肤的神经细胞获得的一种感觉信息,触觉系统包括防御系统和辨别系统。触觉是儿童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丰富的触觉刺激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数学课堂上,有些课程需要让学生与教学实物接触感受,真实地感知数学学习内容的性质特征,因此,在教学环节上,我们可以根据课程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实物接触形式,如:认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可利用计数器拨动算珠感受数位的进位变化;认识图形周长的概念,可以利用图形卡片摸一摸图形外边一周来感受图形的总长度;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利用三根木棒搭建三角架进行稳定性测试……我们细心研究发现,很多数学的知识内容都可以运用触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以“面的旋转”为例,让触觉发展学习数学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这一课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前准备上,只靠多媒体设备是不够了,还需要让每个学生在上新课前利用现有的版纸材料制作成可以展开的圆柱体、圆锥体的纸板模型和各种图形形状的旋转小旗子,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不同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制作不同图形的旋转小旗子,让学生亲自动手快速戳动旋转旗杆,平面的图形在快速转动下会形成立体影状,方便了学生观察得到的不同立体图形。学生通过用触感来感受不同形状的面所得到的立体图形,从触觉感官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应用。

制作圆柱体与圆锥体纸板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底面、侧面、高的不同特征。圆柱体与圆锥体纸板模型不仅可以让学生摸摸感受这两种立体图形特征差异,还可以动手展开观察圆柱体与圆锥体纸板模型展开的组合面的形状。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摸一摸,可以了解圆柱体与圆锥体底面是平平的圆形,圆柱体有两个底面,圆锥体只有一个底面;平放时,圆柱体与圆锥体都有一定高度,但测量的方法由于底面数量不同有所区别;最重要的圆柱体与圆锥体侧面触摸感受,侧面都不是平平的,是弯曲的,与底面完全不一样……这些数学认识都可以在学生自己通过模型的触觉感受得到,而不是老师通过多媒体传授的,学生掌握了这些数学学习关联知识后,运用效果远远超过老师的讲解传授,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观念。

以全新的听觉和触觉感官激活途径,去探索数学王国世界,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收获了学习数学的真实意义,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稳定信心。

参考文献:

[1]刘春太.多种感官综合使用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5期[J]

[2]李琴.数学学习需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广西教育2017年第10[J]

[3]崔育媚.多感官参与让数学更有效《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年第05期[J]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