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剂Sn-C01在富中矿锡石浮选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新药剂Sn-C01在富中矿锡石浮选中的运用

秦铁玲  高瑜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云南省个旧市 661000

【摘要】某车间富中矿锡石浮选作业采用“TL-1+P86(磷酸三丁酯)”的组合,其中TL-1、P86药剂成本高,由于锡石浮选作业给矿性质波动较大,现场指标不太稳定,所以锡石浮选对药剂的成本、选择性、捕收性能要求更高,需对各性质的锡石浮选物料给矿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开展锡石浮选新药剂探索存在着必要性。

【关键词】 药剂成本   新药剂   锡石浮选 回收率 品位

一、前言

某厂处理锡精选系统富中矿进入锡石浮选系统进行富中矿锡石浮选,一直沿用TL-1为富中矿锡石浮选的捕收剂,由于给矿性质变化大,药剂成本高,再加上市场对锡精矿质量要求的提高等问题,TL-1+P86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生产的需要。为解决该技术问题,选厂开展了寻找新的捕收剂的攻关工作,为此引进昆工新药剂Sn-C01锡石浮选捕收剂,针对该新药剂从小型浮选试验和工业试验进行药剂成本及技术指标对照。

二、小型试验及工业试验情况

2.1、试验室小型浮选试验

针对该富中矿锡石浮选作业进行小型探索试验,在锡粗选作业捕收剂用量为 400g/t、P86 用量为 86g/t,除硫浮选一粗一扫获得混合硫粗精矿,浮锡经一粗两扫获得锡粗精矿。

2-1-1 试验指标对照表

药剂条件

产品

产率(%)

锡金属(%)

硫金属(%)

品位

回收率

品位

回收率

选锡粗选

TL-1 400g/t

P86 86g/t

硫精矿

13.23

0.36

4.88

32.4

96.53

锡精矿

8.42

5.16

44.56

0.583

1.11

锡中矿

1.2

1.554

1.91

1.041

0.28

尾矿

77.15

0.615

48.65

0.12

2.09

合计

100

0.975

100

4.44

100

选锡粗选

Sn-C01 400g/t

P86 86g/t

硫精矿

13.45

0.345

4.83

32.36

95.38

锡精矿

6.08

6.9

43.71

0.984

1.31

锡中矿

9.07

4.04

38.15

0.702

1.39

尾矿

71.4

0.179

13.31

0.122

1.91

合计

100

0.96

100

4.563

100

选锡粗选

Sn-C01 400g/t

P86 34.4g/t

硫精矿

13.71

0.372

5.33

32.19

93.01

锡精矿

10.53

6.14

67.53

0.66

1.47

锡中矿

5.96

2.383

14.83

0.923

1.16

尾矿

69.79

0.169

12.31

0.297

4.37

合计

100

0.958

100

4.745

100

三组试验中,脱硫作业均采用现场药剂制度,“硫酸铜+丁黄药+松油”的组合,且药剂用量一致,比较锡富中矿脱硫后锡石浮选作业指标差异。由第一组、第二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 Sn-C01 替换 TL-1

后,如果与 P86 配合使用,可得到品位 6.90%的锡精矿。在第 3 组试验中只减少 P86 用量的 ,其余条件不变,得到的锡粗精矿品位仍比现场药剂制度高出 0.98%,作业回收率提高 24.48%。

富中矿锡石浮选作业中, Sn-C01 与 TL-1 对比,新药剂 Sn-C01得到的锡粗精矿品位比现场药剂制度高出 0.98%,作业回收率提高 24.48%。从小型试验情况来看该新药剂能在保证原指标的情况下能节约药剂成本,同时提高锡精矿回收率,具体提高的指标需要根据不同的矿种及原矿品位来确定。

2.2工业试验情况

本次工业试验主要探索新药剂运用于生产的技术指标和药剂成本,其工业试验情况如下:

2.2.1、锡石浮选作业技术指标对照(试验室测定数据)

表2-2-1富中矿锡石浮选系统浮选流程考察(原药剂)

药剂制度

日期

名称

Sn品位/%

浮选锡作业回收率/%

锡精矿平均品位

平均浮选锡作业回收率

TL-1+P86

10.22

浮选锡给矿

1.22

76.73

5.38

75.07

浮选锡精矿

5.81

浮选尾矿

0.372

11.08

浮选锡给矿

1.59

73.46

浮选锡精矿

6.97

浮选尾矿

0.507

11.17

浮选锡给矿

1.07

75.01

浮选锡精矿

3.37

浮选尾矿

0.351

表2-2-2 富中矿锡石浮选系统浮选流程考察(新药剂)

捕收剂名称

日期

名称

Sn品位/%

浮选锡作业回收率/%

锡精矿平均品位

平均浮选锡作业回收率

Sn-C01+P86

11.28

浮选锡给矿

1.35

84.64

6.04

84.49

浮选锡精矿

6.12

浮选尾矿

0.255

12.02

浮选锡给矿

1.41

82.21

浮选锡精矿

6.84

浮选尾矿

0.302

12.03

浮选锡给矿

1.27

86.61

浮选锡精矿

5.17

浮选尾矿

0.216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知:原药剂制度:浮选锡精矿品位分别为5.81%、6.97%及3.37%,平均锡精矿品位5.38%;浮选锡作业回收率分别为76.73%、73.46%及75.01%,平均锡作业回收率为75.07%;浮选尾矿含锡0.41%、平均给矿锡品位为1.293%。新药剂制度:浮选锡精矿品位分别为6.12%、6.84%及5.17%,平均锡精矿品位6.04%;浮选锡作业回收率分别为84.64%、82.21%及86.61%,平均锡作业回收率为84.49%;浮选尾矿含锡0.258%、平均给矿锡品位为1.343%。

采用新药剂制度平均每天锡精矿品位提高0.66%,作业回收率提高9.48%

表2-2-3摇床情况(原药剂)

药剂制度

日期

名称

Sn品位/%

摇床作业回收率/%

摇床对原矿回收率/%

摇床对原矿平均回收率/%

TL-1+P86

10.22

浮选尾矿

0.372

29.98

6.87

4.34

摇床尾矿

0.265

摇床锡精矿

6.52

11.08

浮选尾矿

0.507

6.57

1.74

摇床尾矿

0.475

摇床锡精矿

11.96

11.17

浮选尾矿

0.351

13.41

4.42

摇床尾矿

0.205

摇床锡精矿

9.79

表2-2-4摇床情况(新药剂)

药剂制度

日期

名称

Sn品位/%

摇床作业回收率/%

摇床对原矿回收率/%

摇床对原矿平均回收率/%

SN-C01+P86

11.28

浮选尾矿

0.255

20.34

2.82

2.83

摇床尾矿

0.208

摇床锡精矿

5.27

12.02

浮选尾矿

0.216

30

5

摇床尾矿

0.205

摇床锡精矿

7.42

12.03

浮选尾矿

0.342

5.32

0.68

摇床尾矿

0.302

摇床锡精矿

4.83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知:原药剂制度:摇床锡精矿品位分别为6.52%、11.96%及5.11%,对原矿平均锡作业回收率为4.34%;摇床尾矿含锡在0.205%—0.475%之间波动。新药剂制度:浮选锡精矿品位分别为5.27%、7.42%及4.83%,平均对原矿平均锡作业回收率为2.83%;浮选尾矿含锡在0.205%—0.302%之间波动。

采用新药剂制度平均因浮选该回收的已回收,摇床对原矿回收率由4.34%降低为2.83%,降低1.51%,摇床丢尾由0.205%—0.475%,降低为0.205—0.302%,丢尾锡品位降低。

三、药剂成本对照

原药剂制度:TL-1平均每天消耗168.96kg, 药剂单价为47400元/吨;P86用量176.73g/t,药剂单价44000元/吨。平均每天成本168.96×10-3×47400+38.88×10-3×44000=9719.424元/天。

新药剂制度:Sn-C01平均每天消耗152.78kg,药剂单耗降幅9.58%,药剂单价为40800元/吨,药剂单价降低7.27%;P86用量39.27g/t,药剂单耗为原药剂制度的22.22%。平均每天成本 152.78×10-3×40800+8.64×10-3×44000=6613.584元/天,新药剂制度比原药剂制度平均每天药剂成本降低1775.28+1330.56=3105.89元,按每年开机330天计算,使用Sn-C01可节约成本102.49万元/年。

四 、结论

采用该新药剂能提高浮选作业回收率,降低丢尾锡品位,由原来的0.205%—0.475%,降低为0.205—0.302%,减少锡金属流失;在保证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可节约药剂成本,每年可节约大约102.49万元/年。该新药剂运用于富中矿锡石浮选中,在提高指标的同时能降低药剂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新灿《云锡矿石的锡石浮选》,(J)云南冶金,1991,(1):27-29;

(2)宫贵臣,韩跃新,刘杰,等.油酸钠在锡石(211)表面吸附的量子化学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5):684-688.

3朱建光,孙巧根.苄基胂酸对锡石的捕收性能[J].有色金属,1980(3):36-40.
(4)吴桂叶,刘龙利,张杰,等.锡石捕收剂研究现状及展望[J].现代矿业,2014,30(8):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