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原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3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原因探讨

杨影1,赵慧勇2

(1.亳州学院  安徽亳州  236800;2.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亳州  236800)

内容摘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社会主义价值把诚信列入个人层面,可见诚信对于人成长成长及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阶段,因此,调查了解大学生诚信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一、问题提出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需要讲诚信、有道德的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他们的诚信意识及道德观念尤为重要。

但是,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逐渐在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造成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如考试作弊、学位造假、诚信失约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学生和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及品德状况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同时也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培养造就人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是,在大学校园里,除了浓郁的学习氛围之外,也有一些不良风气逐渐在大学校园弥漫,如: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校园风气,同时也对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为更好的做好学生课程思政工作,使课程思政能够更好、更有效的融入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采用自编诚信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安徽省亳州市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诚信状况调查,以更全面、正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诚信的态度和看法、大学生是否有过不诚信行为、有过哪些不诚信行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不诚信、不诚信的原因等。此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280名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63份,有效问卷为252份,有效问卷率为95.82%。

表1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性别             

人数

比例(%)

135

53.57

117

46.43

合计

252

100

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从252份有效问卷反映信息来看,从性别分析:男生比例为53.57%,女生比例为46.43%,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与学生整体男女生性别比例基本一致。(如表1所示)     

表2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年龄             

人数

比例(%)

18岁以下

16

6.35

18-22岁

227

90.08

22岁以上

9

3.57

合计

252

100

如表2所示,从年龄分布看,18 岁及以下学生位16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6.35%;18-20岁学生为227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90.08%,总体来看,18-22岁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共有22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90.08%。该年龄段学生基本是学生总体中相对成熟的群体,他们对于包括诚信在内各种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关注,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他们通过问卷与访谈所反映出的信息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于分析目前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及其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表3 调查对象年级分布

年级             

人数

比例(%)

大一

87

34.52

大二

91

36.11

大三

74

29.37

合计

252

100

从表3可以看出,从年级分布分析来看:大学一年级为87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34.52%,大学二年级为91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36.11%,大学三年级为74人,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9.37%。

在笔者的问卷中有一项题目为:“你认为诚信重要吗?”在回收的252份有效问卷中,有88.49%的学生认为诚信非常重要,认为诚信不太重要的学生只占7.14%,4.37%的学生对诚信持有无所谓的态度。在有关“大学生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讲诚信的人”这一项调查中,70.24%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个讲诚信的人。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较好,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把诚信当做人生的要义来认同并践行。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些诚信和道德缺失的现象存在于当前大学校园中,大学生诚信道德所面临的挑战仍不能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仍存在不足,值得教育者去深思。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缺失表现

1、学业诚信问题

(1)考试作弊

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及其守规行为,是检验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大学生考试作弊在高校校园中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层出不穷,除了有抄书本、抄笔记、夹带纸条、互传信息等“传统形式”,也有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考试作弊,如手机、电脑、无线设备等作弊工具。有的学生甚至采取偷试卷或请“枪手”的作弊手段,考试作弊使得大学生的考试失去了其应有的公平和公正,也会改变大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笔者的本次调查中,针对“你对作弊的持什么态度?”这一题项,有54.37%的学生认为“可以接受”;18.6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调查中针对“你在考试中有没有过作弊行为?”这一问题,57.64%的学生回答“有过作弊行为”。在访谈中有部分学生反映看到别人作弊,怕自己考试成绩比不过别人,也选择了去作弊。在“你作弊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题项中,71.03%的学生反映平时上课没有好好学习,担心挂科。考试作弊这一行为在很多同学的眼中司空见惯,这种不诚信现象愈演愈烈,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应该予以重视。

(2)作业抄袭

在本次调查中“你是否抄袭过别人的作业?”这一题项中,有高达80.95%的学生反映曾经抄袭过,在对学生的访谈中还发现,有学生把作业的答案利用手机等平台转发到QQ或者微信群里,以便于学生抄袭,甚至会出现一个班级里作业的错法都一样的情况发生,很多同学不愿意去思考答案,甚至有同学不去看作业题目,一味抄袭,对学习和作业持不端正态度。

(3)撒谎逃课

在对于调查中的题项“你有没有为逃课撒过谎?”,有近半数的学生反映曾经因为逃课说谎过,在访谈中发现,针对老师点名这一现象中,有部分学生表示是为了点名而去上课,这显然已经违背了“学习知识,增长才干”这一初衷,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教育者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2、生活诚信问题

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时间观念淡薄,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特别多,有学生反映,在食堂打饭插队或者乘坐公交车不按秩序排队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同学反映有些学生借钱不还,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信誉,同时也会影响到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近年来,学校阅览室、自习室、餐厅等地方抢位占位,“人不在书在”的现象经常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到图书馆借书时常常过期不还,甚至有学生偷偷的把图书带出图书室,据为己有,这也是一种不诚信的现象。

3、经济诚信问题

经笔者调查发现,有个别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把父母为之准备的学费用于喝酒、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有些大学生把学费用在买高档服饰和电子产品上。此外,也有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助学金等补助,弄虚作假等,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恶意拖欠银行贷款,造成了资源的流失去和浪费,也影响了学生的诚信度。

4、就业诚信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不讲诚信、弄虚作假,虚构简历等情况,对就业合同不履约、违约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

、大学生诚信问题原因探讨

1、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家长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也不够重视,是导致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方面。

2、学校教育因素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强调应试教育,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大学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也多以说教为主,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许多教育者重智轻德, 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此外,有部分教师个人行为出现不诚信的情况,如,老师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却出现教师迟到等现象,没有以身作则,对学生没有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这些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

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满足着人们精神和物质上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有一些人在权力和金钱面前渐渐迷失了自我,一味追求利益,做出一些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拖欠赖帐,偷税漏税等不讲诚信的行为,这些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势必对大学生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

4、大学生自身因素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很多学生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溺爱、娇惯孩子的事情不胜枚举,这使部分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少考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并且很多大学生还处于未完全独立的阶段,生理和心理还未完全成熟,考虑问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 思辨能力不足, 对社会诚信缺失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及现象影响,对不良风气缺乏警觉性、对不诚信的危害的认识不够等等,也是他们诚信道德意识淡薄的又一重要原因。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确指出,诚信的价值准则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诚信是中华民族道德的积淀,是中华儿女的立身之道、修业之本,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使命,诚信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因此要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祁晓玉.大学生思想政治体系建设中的诚信培育——评《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领导科学,2022.

[2]韩娜.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5.

[3]熊达.培养公民意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与提升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4]郑艳.高校大学生网络诚信失范问题探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

作者简介:

杨影(1987—),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心理咨询师,高校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2年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项目:曾留守大学生心理韧性提升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gxyq2022243);2021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研究(SK2021A1000);2021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21KY503);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课程思政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研究(Azcj2021154);内涵建设项目:疫情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研究与实践——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2020bzjyxm08);省提质培优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021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SK2021A0993);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BYK2125);亳州学院2022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疫情下大学生心理育人路径探讨——基于对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视角(2022XJXM071)。2019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社会扩招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2019jxjj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