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劳动教育新模式  催生劳动教育新样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建劳动教育新模式  催生劳动教育新样态

曾胜

43252219******5819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劳动体验,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以及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劳动知识以及劳动技术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其在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应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展开有效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快速提高五育融合泛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具体分析来看,教师在组织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巧,领悟到积极参与劳动活动意义的同时,主动融入和其他四育有关的内容。本文主要在五育融合下,探索劳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途径,确保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可以得到保障。

关键词:五育融合;中职教育;劳动教育;改革创新

引言:

想要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便需要学校以及教师注重对劳动教育理念的合理转变,需要做到以教学实践为主,积极落实全新的劳动教育理念,合理规划劳动教育内容,并且在实际教学当中不但要关注学生具体劳动过程,还要实现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思想并且融入素质教育理念,这样可以在提升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各方面素质以及能力展开同步提升相较于单纯对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基于五育融合理念落实教学改革工作的难度更大,需要教师深入探究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具体的教学方案,才可以实现预期的教改效果。当然,学生作为参与劳动教育及相关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多加关注学生的感受。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能够为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做到培养和提升。

建劳动教育新模式劳动教育新生态

劳动教育月是我校开设的劳动拓展课,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劳动校本教材,它设置“生活自理、家务劳动、设计制作”劳动生活化,生活即教育②,我校建设了多个美丽生活馆,每周开设两节“烘焙、茶艺、品菜”等“美丽生活”劳动课,每期组织“烘焙小能手”、“茶艺达人”、“小厨神”等评选活动,学生通过送饼干、邀品茶、达人秀等生活大体验、成果大展示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学生在创造美好生活实践中习得劳动思想,加强劳动体验,提高劳动意识。

依托课题研究,实现科研引领。培养教师队伍,为劳动教育提供强有力保障。实践场为阵地 搭建劳动教育平台五育融合下开展劳动教学活动的原则

(一)切实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五育融合下,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优先满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即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同时,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也得到有效锻炼,逐渐对劳动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二)实践性原则

劳动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只通过引导是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还是需要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满足劳动性的原则,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劳动的内涵。当然,为了实现五育融合的效果,教师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将德、智、体、美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当中,才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二、实现五育融合效果的教学路径

劳动教育作为近几年中职教育阶段改革的重点之一,旨在更好的提升中职生群体的劳动意识。而在五育融合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对现行劳动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将德智体美劳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积极组织实践性劳动教育活动

在五育融合下,教师要不断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劳动实践活动开展的力度,增强对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培养。将劳动教育作为“中心”,逐渐拓展至其他专项教育。实践阶段,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实践性劳动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劳动环境。在参与实践性劳动活动时,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可以得到启发,同时可以对活动本身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以“共创清洁文明街道-小广告专项清洁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清理学校周边的小广告。活动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自行规划清洁方案,清除管辖区域的小广告,期间不做过多的干预。首先,学生需要和自己小组的成员商定清洁方案。从清洁方式,再到每位组员负责的小广告,都需要组织之间相互商量,整个过程可以有效实现智育的目标。在实际清除小广告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自己小组所负责区域的清洁工作,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德育、体育素养的效果。而教师在所有小组都完成清洁工作,验收的同时可以提醒学生观察在没有清除小广告时街道的感官,以及清除后的变化。通过对比,可以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当然,在活动结束之前,教师还需要反复和学生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总结每个小组在完成清洁任务时表现出来好的地方,以推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联动学生家长 提高劳动教育延伸性

想要实现五育融合的效果,是需要长期且高质量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而以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忽视了家庭因素,会导致劳动教育的延伸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会对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产生一定影响。对教师而言,应当积极联动学生家长,提高劳动教育的延伸性。

实践阶段,教师可以每周五和学生家长进行线上沟通,发布周末劳动任务书,按照学生实际完成各项劳动任务的情况进行打分,具体指标包括所完成劳动任务的质量、自主完成劳动任务的意识、劳动任务完成期间各类劳动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家长的主观意见。上述量化指标包含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到学生居家期间完成劳动任务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可以提供一定参考。

(三)班级内部定期组织评选劳动标兵

五育基本上涵盖了对中职生上学期间的所有要求,我国教育部近几年也强调中职教育阶段要持续推动五育教育改革的开展。从政策上分析,就可以发现五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近几年针对中职教育阶段改革的大方针。

对教师而言,可以创设“劳动标兵”称号,每两周评选一次,由学生投票选出。当然,为了达成五育融合的目标,在评选指标上应涵盖德智体美劳,以综合指标为准。而为了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每学期结束前组织一次“劳动模范”称号的评选,在“劳动标兵”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主动劳动。

1、学科整合,增加劳动的宽度、厚度和深度。以美促劳,美术的剪纸、版画、刺绣、陶泥等民间传统艺术和手工劳动整合;以史促劳,学生在古人的物件中吸取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积木拼接制作中体验乐趣;以体促劳,学校烘焙、茶艺、陶艺等体育健康活动,将健康和劳动整合,学生既学到健康知识,也体验劳动的快乐;以智促劳,社团花卉、盆栽、园艺与劳动课整合,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学科整合让这里的劳动静悄悄,教育更有宽度、厚度和深度。

2、科技助力,激发劳动的兴趣、童趣和乐趣。科技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在编程课中,太阳能小车智能充放电控制实践环节,学生连接驱动电路,模拟手动控制太阳能小车的充放电过程,这激发了他们用新方法来精确控制充放电时间的想法,尝试将智能模块接入电路,通过编写程序、设定开关阈值,最终解决了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加盟,创造性劳动激发学生的劳动乐趣,在创客空间中智能家居、3D建筑、生活小品、无人机摄影等富有童趣的劳动创造中,学生虽然在脑力和体力上很累,但是他们享受科技创造带来的乐趣,每一个孩子累并快乐着!

3、网络评价,激励更高效、更便捷、更直观。在疫情期间,我校组织了劳动成果“云展示”,学生在网络上开展了“编程设计”、“创客嘉年华”、“小小美食家”、“神农百草”等劳动系列展示活动,在互联网平台,当学生有劳动成果推出,马上得到同学的围观和点赞,云成果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劳动的动力,评价激励因网络更高效、便捷、直观。

结束语:

在五育融合下,教师在组织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融入其他几项教育的内容,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不断得到提高。实践阶段,为了更好实现五育融合的效果,也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效率,教师应当根据我国针对中职教育阶段提出的教改意见,以及在实际组织劳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打造可以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从根本上讲,教师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促使五育融合的效果可以达到预期。

参考文献:

[1]姜桂弘. 特色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教育学,2021-04.

[2]张洁. 开辟沉浸式教学模式,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教育学,2022-06.

[3]杨晖. 家校社五育融合,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教育学,2023-05.

课题项目:2021 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ZJZB202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