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王文豪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255000

摘 要:在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中,教师要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保证学习能够真正掌握与本门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多做考量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让机械设计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现状;教学策略

引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非常重要,它是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连接的重要纽带。学生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可以掌握机械制图的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和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基础知识,理解常用零件和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具体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充分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中包含的概念比较多,涉及到诸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严格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时,要确保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浓厚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第一,课程安排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大部分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课堂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教师若只是片面的向学生传授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机械设计基础课时设置方面存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节奏过快、进程紧张,学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理论知识,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难以完全把握知识点。最重要的是,部分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师数量较少,只有少部分教师专业性较强,若是高职院校生源过多,教学班级必然有所上升,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临时安排非专业教师甚至研究生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模式下,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教师整体综合素质较低,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第二,知识更新缓慢。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迎来了重大的变革,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在社会大变革之下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内容。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虽然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也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不断被完善,但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固步自封,没有认识到时代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时,多采用自编教材,即使多方改版也没有实现知识的有效更新,甚至有些方面保持不变。久而久之,教材内容必然与时代相脱节,学生自然也无法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内容。

第三,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融合。众所周知,机械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如此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成长为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基础设计基础课程应当属于理论与实际有效融合的学科内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带领学生在实训基地积极展开实践操作。然而,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无法真正实现讲练结合,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单纯的掌握部分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而不具备真正的实践操作技能。一旦遇到需要际操作的状况时,很多时候都会束手无策,无法及时解决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升级教材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升级创新,要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合理的利用教材资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与活跃的课堂氛围把学生代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机械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升级优化教材当中的资源与内容,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习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更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探索欲望。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知识重难点进行区分讲解,这样就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慢慢的掌握机械设计知识,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优化更新教材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专业、结构复杂,涉及到了极为广阔的知识范围,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必须紧抓理论基础,做好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师也不能忽略教材的重要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交流更多的理论知识,则必须以教材为载体。教材是师生教与学过程中最直接、最主要的载体,所以优化更新教材内容非常重要。只有合适的教材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不断更新完善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系统,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前沿知识的同时迎合时代的发展。这样一来,高职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学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三)发挥出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了解真实的零件、机械装置以及各个机构的动作过程。比如,教师在讲解渐开线形成过程时,如果单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则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而且这一概念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陈列室参观,了解渐开线的动作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相应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机械的动作过程,了解机械的动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并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

受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很多教师大多是纸上谈兵仅仅从事理论性的研究工作,并没有机会参加实践性的机械工程设计。所以,缺乏实践经验,做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课堂教学仅限于枯燥无趣的理论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例如:加强教师实践培训、加强工程实训中心建设,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中去,常到实习工厂和工程培训中去,讲课前自身先亲身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很有必要。教师应针对教学现状,立足于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教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杜金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9):135-136.

[2]靳爱青.互联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0(05):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