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法语专业就业交流互助平台建设——基于2023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2

独立学院法语专业就业交流互助平台建设——基于2023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王晨 侯子怡 牛欣 王小乐 刘可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本论文致力于探索如何改善独立院校外语专业就业情况,面对当下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就业难的困境,为法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就业交流互助平台。从法语历届毕业生入手,大力发掘校友资源,并建立“知行法语人”的微信公众号,分析法语毕业生在各个行业的竞争态势,为法语专业在校生提供多重选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

 关键词:法语 就业 互助 平台 微信公众号


一、引言

截至2017年5月,中国拥有265所独立学院。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社会广泛关注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然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资源由稀缺资源变成了普遍资源。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795万,比2016年增加了30万,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前一年增加了18.9万人,高校专升本招生人数同比上一年增加了32.2万人。还实施了促进就业的短期政策,如第二学生学位和科研助理项目。到了2022年,全国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多达1076万人。这意味着从2023届毕业生开始,涌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高校就业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

法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于:国家部委(教育部、外交部、商务部等,往往需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和测试)、事业单位(新华社、外研社、电视台、报社等)、法语培训机构、大型企业的驻外机构、法资企业(雪铁龙、阿尔斯通等)及其他类型公司(留学公司,旅游公司,外贸公司)等。然而,就业市场对于单一语言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 对于办学时间短、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高的独立学院来说,法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项目总览

本项目将致力于探索如何改善独立院校外语专业就业情况,面对当下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就业难的困境,为法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就业交流互助平台。从法语历届毕业生入手,大力发掘校友资源,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基于现有调研数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法语毕业生,作为校友导师,开展线上或线下座谈会,向在校生介绍其就业领域,分享就业经验。并建立“知行法语人”的微信公众号,把每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发布,分析法语毕业生在各个行业的竞争态势,为法语专业在校生提供多重选择,明确学习目标。而且,微信公众号将开设互动交流板块,以各领域的法语毕业生提供的真实可靠的就业资源与信息为重点,展开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

(一)项目研究内容

本项目前期的调研工作包括对法语专业五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搜集、整合和分析以及对法语专业在校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意向的调研。毕业去向落实率主要包括签约就业协议、签约合同等多种形式。前期调查得出法语专业毕业落实率普遍稳定在90%左右,仅有2017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90%。出现此类小幅度的起伏,主要是受到全国就业大环境的影响。2020年国内大部分企业招聘岗位压缩减少,以及学生参加就业招聘环节受限,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当年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骤降。

目前,大部分毕业生薪资普遍集中于4千至6千元;2014与2015届毕业生薪资水平分布相对稳定;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2016届学生选择待业或继续深造居多,占比35%左右。出现这类大幅度数据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以来,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

本项目同样对法语专业在校生,包括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多种方式,详细的了解其职业规划和就业意向,未来希望从事的领域、希望学习到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等。对在校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项目创意

1、建立“校友导师”制度

从毕业生入手,大力发掘校友资源,邀请校友作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导师,与在校生进行线上与线下交流。校友导师介绍自己的就业领域,讲述自己的就业经历,分享自己的就业经验,并回答在校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校友导师”在学生中的认可度高,影响力大,能让在校生更直观、高效的了解就业市场。

2、促进就业观念转变

本项目鼓励毕业改变就业观念,培养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念。在主观方面,我们发现一些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存在较大的误差,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导致他们出现“眼高手低”等问题。此外,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情绪不够稳定,容易陷入极端的自信或自卑情绪,这可能对他们的就业和求职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通过校友导师座谈会和建立就业交流互助平台来帮助学生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真实评估自己的能力,摆脱“名校情结”和“学历焦虑”等心理障碍。

3、顺应人才市场需求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各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演变。如今,多功能、应用型的人才更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于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他们需要在培养语言基本素养的同时,还应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积累相关实际经验,以成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比如"语言+电子商务"或"语言+计算机"等多领域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保持紧密联系。

4、精准投放就业信息

许多大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历的缺乏,知识面单一,对于就业相关信息的认识相对闭塞。本项目旨在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形成全方位辅助就业的体系,尽可能将多元化就业信息精准投放,包括企业经营策略,用人单位具体要求等,使学生受益。

三、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因此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已经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本项目精心筛选合适的校友导师,通过线上和线下交流方式,以微信公众号为工具,创建一个专为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设计的就业交流互助平台。

该平台将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实际情况,协助学生明确个人职业规划,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帮助塑造正确的就业观念,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外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所有遇到的困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些困难有助于积累经验,锻炼意志力,培养团队的能力,使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淼淼.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一瞥——以南京的几所独立学院为例[J]. 文教资料, 2018.

[2] 王玥. 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6.

[3]周文科. “双创”背景下独立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实践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1.

[4] 项俊华. 独立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

[5] 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资源分享及互助平台研究[J]. 2020.

作者简介:

王晨 (2002- ),男,裕固族,湖北黄石人,学生,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侯子怡 (2006- ),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学生,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牛欣 (2002- ),女,汉族,湖北宜昌人,学生,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王小乐 (2003- ),女,汉族,湖北宜昌人,学生,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刘可 (2004- ),女,汉族,湖北仙桃人,学生,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