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竖屏“短视频”高热背景下波兹曼媒介理论的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手机竖屏“短视频”高热背景下波兹曼媒介理论的解读

庞文玉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媒介即认识论”在“隐喻”层面角度来谈,“隐喻”能量发挥的最大值就是和交流者达成共鸣,在共鸣层面上,媒介效力才会发挥的极致,这种“共鸣”效果对于人来说是深层的影响,不仅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是一种认同的表现,在这样的过程中,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因为情感调动和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做出思考和改变。在波兹曼的观点里媒介的认识论是主观的,每一种媒介形式都是造成不一样的观点。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 媒介理论 短视频

一、泛娱乐时代的波兹曼媒介理论

尼尔·波兹曼认可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个观点,这一观点在泛在泛娱乐背景下,这个观点仍然适用。媒介对人的延伸是深层次的,不仅仅是表层的影响,它存在于人类世界中首先受到影响到就是会话方式,在交流层面的影响是最明显的,而深刻的影响则是精神世界或者说是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影响。波兹曼长期关注媒介形式的问题,媒介形式对于内容而言是否有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在泛娱乐时代不难找到更准确的答案。波兹曼认为,不同的媒介形式对于表达内容来说是不同的,情感层面接受不同,物质精神层面接受也不同,在泛娱乐时代答案依然是不同。在这个时代,接触的媒介是复杂和多样的,对于手机屏幕而言,有人戏称“手机是我们另一个器官”,可想而知这是一种更加亲近的影响。波兹曼认为媒介形式的不同可以创造独特的交流(会话),这一点仍然在泛娱乐时代适用。电影屏幕和手机屏幕所传递的就不尽相同,而细化手机屏幕随着“元宇宙”的兴起,更多的独特性所展现,最明显的一点,在抖音app中就有特效聊天功能以及变声功能这是最浅层次的交流(会话)形式和方式的独特体验。波兹曼曾说媒介的功能更像一种隐喻,但是这种隐喻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力量来暗示这个真实世界。在泛娱乐背景下,隐喻功能逐渐明确化,不仅仅是一种修辞层面的“意义超越”而是文化形态在一次又一次改编传播,不断的创造和二度创造。在手机屏幕传播中,在泛娱乐时代的语境下不仅仅是传播速度的变快,而是整合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同时多维度传播。甚至有时候是不在语境中出现的一些信息,我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媒介自身的复杂性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多,而媒介也重新定义着泛娱乐背景下的文化意义。

“媒介即认识论”在“隐喻”层面角度来谈,“隐喻”能量发挥的最大值就是和交流者达成共鸣,在共鸣层面上,媒介效力才会发挥的极致,这种“共鸣”效果对于人来说是深层的影响,不仅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是一种认同的表现,在这样的过程中,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因为情感调动和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做出思考和改变。在波兹曼的观点里媒介的认识论是主观的,每一种媒介形式都是造成不一样的观点。

二、手机“竖屏美学”下的短视频传播

在泛娱乐背景下,手机竖屏“短视频”的兴起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表性产物,也是热门的产物。关于“短视频”是入门低的,是随手可以拍的在是时代背景下是一种新兴的传播路径。在媒介三部曲终章中谈及到波兹曼不再局限于电视屏幕而是广义层面的媒介技术。我们不难得出我们处在技术垄断的时代。手机“竖屏”的短视频的出现是替代了关于长视频和横屏的陈旧观点,在快餐时代生活的很好,这就是技术给人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超越了陈旧和俗套的观点,也渐渐的改变了人的习惯和思维模式。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传播路径中会出现“抗信息缺损综合征”的病症,这个病症就是信息的泛滥组成的。当你在百度上抖索“抖音视频截止到2022年一共多少条时”搜出来的答案是“无数个”,这也就意味着在抖音这个短视频平台信息能量是巨大的,泛滥到无法清点。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垄断者依旧站在世界需要更多信息的立场,以抖音短视频为例,竖屏刷短视频的时代到来,很多人愿意去把它当做消磨时间窥看世界的窗口,抖音的标语是“记录美好生活”,在这里会看到富豪们的豪宅也会刷到贫穷的土房,抖音立场就是记录生活,无关你得到的信息是否有用,我们在抖音里就要面对信息大爆炸的局面。在传统传播机制下,是很难遏制住这种体量的。当传统的机制无法承受筛检作用,就会形成一种“不对等”的存在,当“免疫机制”损坏,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概念的再度创作,这并非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而是重建的文明在逐渐倒塌,文化概念也在扭曲。对于“短视频”而言在泛娱乐化概念中“短视频”一定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同时也奉行快乐的宗旨,把娱乐的精神贯穿始终。

在竖屏“短视频”传播中在公共话语权中也粘上了娱乐精神,这未必是不好的,当央视入住抖音起,原本严肃的中国媒体也加入了几分俏皮的味道,这样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向的同时也把传播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在“短视频”这一媒介下,社会娱乐层面是纷杂的,娱乐形式在一个抖音中APP上就丰富多彩,兼备了社交的功能,这个层面来看它似乎取代了手机原本的功能,而“短视频”的丰富性足矣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的行为成为了随时可以触及的行为。另一个方面是“短视频”背靠流量池,这是一种信息整合和变现的一种方式,无论是营销账号还是普通娱乐账号都是在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发挥到最大的价值,使信息不在单独成为信息而是成为一种价值,现在已经变成了变现的一种途径,打开抖音短视频不乏看见购物链接和商品植入广告视频。这是一种“商品性”的变化,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也往往是片面和主观针对性的传播,文化概念接近为零,它只化身为一个外壳来包装这个过程。

三、波兹曼媒介理论对“短视频”创作的警示意义

对于创作“短视频”而言要正视娱乐本身的意义,娱乐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但是人沉浸在一种被娱乐所侵蚀的世界时,那么人的话语权就会变的无足轻重。波兹曼否认电视这个媒介可以慰籍心灵,他的观点是存在于电视兴起侵袭了现实社会的信息环境。放眼于现在的“短视频”生存而言比电视的兴起更有冲击力。于是就会导致两个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是“短视频”本身作为娱乐的一种产物就兼备一定的腐蚀性,大众长期受到此类的影响就会出现对物欲需求的依赖和向往,社会主流意识变的模糊,甚至开始解构国家意志。其次,第二个问题,资本进入“短视频”市场,上文已经提到过“流量”的变现其实就是资本的形态。这会造成给大众带来正确娱乐的作品因为得不到流量的扶持而不被大众发现,反而是一些略微低俗的段子因为有流量的投入而变得有受众。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对于“短视频”创作的警示意义还是要从根本出发,从国家意志出发,对于“把关人”来说要坚定“把关”立场,而对于大众来说尽可能的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而不能过度僵化,对于低俗内容我们首先要进行内化的评估。

四、总结

其实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娱乐如何不至死,波兹曼赞同赫胥黎提出的“末世寓言”,文明的堕落和文明的倒塌是根源是人类自己。文化命运也就在劫难逃,从当代竖屏“短视频”来解读波兹曼的媒介理论,我们有了更新的结论,那就是“短视频”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的渠道,但是这个渠道却面临文化概念解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 . 娱乐至死[M.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5.

2]操瑞青 . 传播媒介的消极偏向 :由批判三部曲解读波兹曼的

媒介批判理论[J. 广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81-86.

3]尼尔·波斯曼 . 技术垄断 :文化向技术投降[M. 北京 :中

信出版社,2019.

4]蔡李玲 . 尼尔·波兹曼文化娱乐思想研究[D. 福州 :福建

师范大学,2016.

[5]Bill,Nissm.(2009,September15).Brandloyalty:thepsychollogyofpreference.Retrived(2011)from:http://www.brankchannel.com/papers-review.asp?sp-id=680

[6]Seitel P.Fraser.(2007).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Pearson Hall.USA.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