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3

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

陈兆聪

广州市汇源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成功转型的城市进行案例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城市治理;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智慧化转型;表现形式;面临问题;解决策略;案例研究

一、前言

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地,以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领域为中心的新基建正在全速推进,一个覆盖全国的庞大智能数字化系统正在紧锣密鼓的构建之中。

在5G网络建设与数字化的加速布局的大背景下,城市治理向数字化转型已至关重要。如今,城市规模的扩张与智能化的应用,让城市的管理更加复杂,管控的时效性更难把控。在数字化时代,城市该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2022年智慧城市建设已迎来最关键的一年。

二、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的表现形式

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全要素一站管理。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跨系统、多机构的数据互通,结合FUI,一站式清晰直观的管理多源异构数据,实时全景动态数据轻松感知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

(2)立体化动态感知、智能决策。利用IoT、5G、AI等前沿技术,实时感知城市动态数据,实现智能决策与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三维可视化运营,媲美影视效果的渲染画面,让管理更真实、更直观。

(3)模拟仿真、防患于未然。优秀的模拟仿真能力帮助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阶段,精准仿真,预估潜在风险,提前完善,制定应急预案,洞悉当下,预见未来。

(4)AI赋能城市治理,疫情精准防控能力。研发以“场所、人员、食品和应急管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AI智慧防疫管控系统”,实现身份识别+自动测温+人流监测+车辆识别+物体检测+场景识别等智能化的预警联动应用,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数据可视化、交易秩序规范化的良好愿景。

(5)物联网融合感知能力。基于智慧城市领域实践,立足于解决城市治理难点问题,完善渣土车管理、门前三包、公共设施、环卫、远程辅助执法等方面的AI智慧物联网解决方案并加速落地,推动我国城市建设水平向智慧化演进。

(6)智能视频分析能力。利用城市视频大数据资源,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机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预测等技术,结合城市治理国家标准,打造“智慧城市超脑平台”,让城市违规事件发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范转变,实现全自动、全方位、全天候监测,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智慧化、加快高质量发展。

(7)大数据精细化治理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精心打造“智慧城市操作系统”,实现城市治理自流程化管理,唤醒沉睡的数据,发挥大数据的价值,自动化的案件处理减少人为参与,缩短处理周期。
 

三、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推动城市治理慧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1)项目推进速度较低。城市治理结构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进行转型升级速度较低,这对于当前的城市治理转型起到了非常负面的影响效果。从2004年北京启动了“数字城管”以后,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施行了“数字城管”的管理方案,但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实现向“智慧城管”的进一步转型,这是城市治理转型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2)项目资金较少。由于专项项目资金的不足,造成了城市治理功能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的目标进一步实现非常缓慢,“数字城管”还有“智慧城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都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来进行运营和维护,通过数据的统计,每一平方米的“数字城管”建设需要消耗五十万的资金,这充分显示了“数字城管”消耗资金的数额之大,然而“智慧城管”所需要消耗的资金数额还在“数字城管”之上,这成了城市治理结构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中最大的困难。

(3)相关部门执行力度不足。城市相关的政府部门对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项目的执行力度存在不足,这也成为转型过程中的困难之一。有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来进行工作,每天工作都小心翼翼,这就导致“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项目不能够被贯彻落实,原本项目所需的资金就很大,相关部门还减少了专项的财政资金,这对城市管理的转型带来了困难。

(4)市民参与度和深度较低。想要让“智慧城管”更好实现,市民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参与。城市的市民作为城市功能的使用者如果不能参与到“智慧城管”的项目使用上,就会导致“智慧城管”成为空谈。尽管市民本质上就是城市的主体构成,市民对于城市治理理应存在着相对较高的实践热情,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市民对于城市公共事务表现出了漠不关心的态度。目前我国的社会环境还是处于私民社会,并不能实现公民社会的理想状态。广大市民一般只对自身的私人利益比较关心,当需要进行公共事务处理的时候一般不做参与,所以我国城市市民参与“智慧城管”的比例相对较低,这就让城市管理向“智慧城管”的转型升级失去了主题,造成了转型困难的现象。

四、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推动城市治理智慧转型的策略

(1)搭建城市全面复合治理功能平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是我国城市治理升级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实现城市全面复合治理功能的进一步实现。城市全面复合治理功能指的是城市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平等规范的制度和共享网络以及政府、企业和市民来实现协商民主式的联合互动治理功能。这个功能的实现关键就是要做到主体关系平等的同时还有保证制度结构的规范化。因此“智慧城管”的建设不但需要应用安全可靠信息技术来进行支撑,还要通过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共同参与互动,尤其是市民的积极参与,这对于实现城市治理结构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成立项目专项资金。由于城市治理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该项目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并且成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和督查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方式和具体数额进行详细的监管,让资金能够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同时把财务检查工作实现常态化,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把资金使用方式的记录成为习惯,并且坚持执行,这能够促进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的落实。最后,还需要制定全面的奖惩制度,给予严格遵守资金使用标准并且严格完成职责所在任务的工作人员资金上的奖励,让工作人员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岗位工作积极性,同时让城市治理的转型进一步加快,为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还要把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保证责任明确到个人,这样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进行处理,保证问题的危害不会进一步扩大,显著提升了项目执行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城市政府部门合作常态化。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常态化合作也是未来城市进行“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当下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化建设,城市的空间和人口都在快速提升,整体需要处理的信息也在连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对城市事务进行管理,一般城市都会被分解成几个不同的行政区域,然后再进行属地化管理。这样一定会出现城市治理碎片化的情况,而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导致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状态不平衡,这对于城市治理的难度造成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对于这种碎片化的城市治理行为进行整合是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这离不开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常态化合作,这个合作需要通过平台来进行联合关系的确立,并为接下来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方式,这对于实现城市治理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提供了非常现实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是实行转型过程中工作重点。

(4)启蒙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想要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让市民提升参与城市公共事务的治理比例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市民基本不参与城市治理工作,基本上所有的市民都只在意和自身相关的事物。从根本上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首先是因为参与意愿不足,其次是参与渠道不透明,最后是参与动力匮乏。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城市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还有城市热线和微信公众号等内容参与城市的治理工作。当然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影响过程,需要高效且平稳的逐步推进,这对于城市治理从城市治理“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提供了最重要的群众基础。

五、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广州聚焦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定位,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谋篇布局,全面深化数字政府改革,通过建设“一网统管、全城统管”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简称“穗智管”),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

子。

“一网统管、全城统管” 打造城市运行管理中枢

2020年6月,“穗智管”建设正式筹备启动。“穗智管”建设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提供数字孪生底座支撑技术,分三个阶段逐步建成集“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市区两级协同管理平台,形成市级部门横向协同与市、区、街(镇)、村居(网格)四级纵向联

动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新格局。

   据了解,“穗智管”基于广州发展和社会管理、治理现状,着眼全市“一盘棋”整体各局,围绕“看全面、管到位、防在前”核心目标,以“一图统揽,一网共治”为总架构,“智能+”为总路径,实现“一网统管、全城统管”的广州

特色“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

“横向协同、纵向联动” 构建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穗智管”建设内容可概括为搭建“三个总”的总体架构,发挥“五大功能”作用,全面赋能城市治理、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向城市运行管理及城市空间治理,以指标分析指导城市运行,以仿真推演助力政府决策,以空间计算优化城市治理,推动建设成“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的城市发展新内核,实现数据全域融合、时空多维呈现、要素智能配置的城

市治理新范式。

IMG_256

图1、“穗智管”总框架示意图:总入口+总平台+总底座

据介绍,“三个总”的总入口即构建以共建共治为核心的城市服务综合入口及以事件处置为核心的政务协同综合入口,实现一屏(大屏)两端(PC端和移动端)的联动展现与应用;总平台即发挥广州“云、网、数”资源优势,依托四标四实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等公共基础平台,建立城市运行综合体征和关键运行体征指标图景;总底座即构建全市一体化能力中枢,建设全时全域的物联感知体系、共建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灵活可信的区块链基础平台体系、自主学习的AI智能体系、数字孪生城市

模型体系、统一开放的应用支撑体系、完备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3月,“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1.0版本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营,同步开发了系统的大屏、中屏(PC端)、小屏(手机端)供相关业务职能部门使用。

“一图统揽,一网共治” 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方面,“穗智管”的“一图统揽”以“智能+”为主线,以云、网、数作为聚合资源的纽带,基于CIM、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城市视频云平台、四标四实等全市公共信息化资源和海量互联网大数据资源。以集约化建设方式为依托,为各业务部门提供二三维一体化空间数据纳管服务、三维场景重建服务、空间分析服务、空间数据计算服务、数字化交付服务等基础技术能力,让全域治理数据实现汇聚融合,打造集城市基础信息、视频监控、跨系统实时通信、物联网感知、AI智能识别等能力于一体的“穗智管”总底座、总平台,筑牢“一网统管”核心支撑能力,支撑市委市政府一图透视城市“生命体征”,一屏统揽

精准决策,让城市“智识”有支撑。

   同时,“穗智管”的“一网共治”聚焦跨部门、跨领域治理要素共享应用,打造重点项目全流程监管、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综合治理等多部门协同应用场景。按照“统一规范、统一枢纽”的要求,打通市、区、街(镇)、村居(网格)的

治理链条,形成四级联动的“一网共治”体系,让城市“智管”有抓手。

   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穗智管”实现多部门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政目标,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同时,解决各部门间信息掌握不对称问题,利用“一网统管”力量,不断提升行政效率,全力保障

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治理是一个宏大命题,城市作为复杂开放巨系统,极易受到千变万化的各类事件、活动的交叉影响而变得脆弱不稳定。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千变万化的各类事件、活动是城市运行伴生的相对产物,对这些事件、活动的感知、掌控程度,决定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对于解决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城市治理和发展难题,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面对城市治理日益增多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需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以数字化推动系统

化、集成化、综合化地解决城市问题,共同促进城市智治、善治。

参考文献

[1]王坚. 城市大脑:以数据资源驱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谈从电力时代迈向算力时代[J]. 前沿科学, 2019, 13(2):5.

[2]吴建南 陈子韬 李哲 张阿城. 基于"创新-理念"框架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以上海市为例[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21, 037(006):99-111.

[3]冯其云.山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J].审计观察,2021,04:57-61.

[4]李红莲.“十四五”开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扬帆启航——安防企业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探讨[J].中国安防,2021,05:1-12.

[5]许旭,鲁金萍.“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七大趋势[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1,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