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2.0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运用信息技术2.0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活力

宋航

邯郸冀南新区城南小学  0565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因此学校和家长非常重视小学语文,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情商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优质高效的学习课堂,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2.0有效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2.0;小学语文;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创造创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2.0逐渐进入课堂教学并被广泛应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新教学模式带来的优势更加突出。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意义,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对提高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运用信息技术2.0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因此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集中精力进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2.0的结合,将课堂变成学生的游乐场,将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图片、动画和游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诗歌和阅读理解,便于学生理解汉语文本的中心思想、情感表达、主题内容、意义和作者生平。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系统地讲解语文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陈旧传统,教学效果无法提高,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平淡无奇,缺乏光彩。信息技术2.0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材,合理扩展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丰富视野,拓宽知识面,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2.0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活力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2.0,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分析,通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可以保证学生在整堂课都保持注意力集中,并且对教师教授的语文知识产生更好的理解。

实践阶段,教师应深入发掘信息技术2.0的优势,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打造出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案。以《少年闰土》为例,信息技术2.0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其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首先应围绕本篇课文的内容,给出一个主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少年闰土》。在这里老师想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少年闰土是我们的同学,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当然,为了保证学生可以思考出结果,需要为其提供与《少年闰土》,或者鲁迅先生有关的素材,使其可以对少年闰土的性格展开分析,并且想象出和少年闰土相处的场景。而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2.0,构建模块化思维导图。经过不断地引导,可以保证学生思路正确,并且可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学生乐学的语文情境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能否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能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2.0,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信息技术教学中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的内容上,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燕子》一课,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突出文章主旨,我播放自己制作的教学视频,配上优美的歌曲《小燕子》,在歌手深情的演唱中,小燕子找春天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一组幻灯片的放映,学生们深切体会到了春天美好,这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讲解。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可高了,他们看得那么认真,听得那么入迷,很快就对课文的内容能够熟练掌握了,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互动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过去的语文课上,老师通常站在讲台上讲解课程和谈论黑板,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自主学习的意识无法激发。信息技术2.0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多媒体、录音机、智能屏幕等辅助工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汉语思维,使汉语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守株待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寓言故事动画形式的播放,使学生可以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并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比如:“种田人碰见野兔是偶然事件,还是一般事件?”或者询问“兔子是否每天都会来?”“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当带着问题进行动画观看时,就会使自己的思维得到较好锻炼。在动画观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将自己的观点进行相互交流,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在引导积极发言的同时,应当实施动态教学管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在旁协助,推动课程节奏的更好发展。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可以将枯燥乏味的语文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学生在进行交流互动时,口语表达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提升,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四)信息技术2.0的课堂突破了教学难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一个中介作为形象对抽象之间的桥梁。信息技术2.0以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在词句训练中有着传统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程中有着这样的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对于刚刚走入学校开始接触生活及学习的城市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及联想还不成熟,甚至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之一概念没有任何的感知。因此,面对“小鸡”和“竹叶”,“小狗”和“梅花”,等抽象性词汇的具体形象展现,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程的展开。首先,在上课伊始,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在下雪生效的配乐下,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让学生们感受下雪的情景。之后在雪景的良好课堂氛围中,呈现不同动物在下雪天的生活习惯。白茫茫的雪地中,进行活动的动物们留下的脚印与具体的实物相对比,以及实物与动物脚印覆盖的动画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2.0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将课文内容动态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加语文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当前的语文课堂更具青春活力和吸引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21,No.564(22):182-184.

[2]王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S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