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管理对农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土壤管理对农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

李倩  李红琢

安平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衡水市   053600

【摘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土壤养分管理、水稻种植模式、小麦种植模式、蔬菜种植模式以及综合环境效益五个方面,探讨基于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模式。该模式可以有效控制主要病虫害,调节水分温度,改善土壤结构与养分,抑制杂草,降低成本。与常规模式相比,提高了抗逆力与产量稳定性。展望该模式在不同区域及作物中的优化与扩大推广应用。客观评价其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层面可持续性,为我国生态农业提供可行模式。

【关键词】绿色植物保护、农作物种植、管理模式、病虫害防治

一、导论

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病虫害严重、耕地环境恶化等问题。传统农药依赖的防治模式滋生第二波危害,难以实现资源节约和健康发展。生态农业迫切需要细致严谨的管理模式探索。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生态调控功能。水稻、小麦及蔬菜是我国主导农作物。各有自身生长规律及病虫特征。如何在不同区域及作物中,设计适宜的绿色植物体系?它在整体调控、产量保障及环境保护的成效如何,还需深入实证。据此,本研究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下,检验绿色植物管理 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应用前景。为我国生态农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模式。

2.研究意义

为我国生态农业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路线,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结合。运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建立起以天敌网络为主的防治体系,替代过度依赖化学品,从源头上减少有毒物排放。通过实地试验,研究不同区域和作物的绿色植物设计,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增强适应性。检验该模式在控制主要病虫、调控土壤环境、提高产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效果,为农民提供技术选择。评价其在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层面的可持续性,为我国推行“美丽中国”贡献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意义,有利于推动农业生态化和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

二、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施肥管理方式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适量施用有机肥如牛粪磺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逆能力。定期深耕施入绿肥如芹菜恢复土壤养分水分供应,延长效果。 施用微量元素如可调控生理过程,优化作物质量结构。清洁循环施肥避免过量施用导致养分偏盈损害根系。适宜间作播种对作用蓄肥作物有助充实土壤养分储备。定期施白地腊菌等微生物制剂促进养分转化吸收利用效率。根据土壤检测定制合理配方施肥,满足不同生长期养分需求。施肥同步播种调控植株间竞争,优化产量结构。科学施肥有利于完善根系保证养分供应,促进作物均衡成长。

2.灌溉管理方式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定期适度浇水防止水分过余未及时排出,易导致根系腐烂。间歇透水浇水有利于空化土壤改善根系环境,促进养分吸收。根据雨量及土壤类型调节浇水频率和量,满足根系生长要求。灌区施深水有利于整体提高土壤含水能力,延缓缺水影响。重浇后及时排涝防止盐碱化,为根系提供适宜环境。不同生长期适当增减浇水量满足株型塑形和产量形成需要。 成片同步浇水方便管理利于养分均匀分配避免斑驳性。节水浇养如滴灌避免水失控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科学灌溉有助根系健康,优化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适应能力。

3.土壤结构管理方式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及时深耕松土润土有利于根系延伸,促进养分吸收。适度施入有机质改善土壤顺向导水性和蓄水能力。间歇收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利用效率和抗逆能力。 轮作式的无铧耕作可形成疏松土层,促进根系发育。地膜保潮湿和育秧无踐踏伤害根系,利根生长。地面覆草减风蚀降温差,改善土壤微气候。适量施肥增强土壤结构支撑性,防溃塌冲蚀。定期导入微生物改造土壤微细结构,增加破碎空隙。科学养护土壤有助于根系延展营养物输送,增强作物抗逆力。

三、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1.施肥管理方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适量施用有机肥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逆能力,实现高产。定期深耕施入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延长养分释放时间,充分供养作物吸收利用。根据土壤检测和不同作物生长期,定制合理施肥量和时期,满足营养素需求,促进产量积聚。间作播种对作对硝作用绿肥,充实土壤养分储备能力,改善后续作物产能。适当使用复合肥等均衡肥料,促进行末期积累,延长产期,增加单产。精准施肥避免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的施肥管理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2.灌溉管理方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适度浇水可保证根系正常摄取水分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实现高产。重浇后及时排涝,防止错配盐碱化,保证根系正常利用水分和营养。成片同步浇培管理便利,有利于水分和养分在农作物间的均匀分配。节水浇养如滴灌技术可以提高水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及生产风险。灌溉排涝整体改善土壤环境,增强作物的防病能力,实现稳产或满产。科学的灌溉管理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四、土壤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1.精细化施肥策略

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针对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制定定量施肥计划。结合气候资源条件优化施肥形式,如湿肥在旱地等。精准使用复合肥补充养分,如蔬菜施入微量元素促进产量质量。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如种茄加入腐殖酸提高免疫力。选用控释的培养基定量释放营养,如滴灌水稻。实时监测养分吸收与生长锁钥进行补施调整。结合绿色植物与养分调理优化根部环境供养作物。精细化施肥旨在每亩每茬都达到高效利用养分的目的。

2.节水灌溉策略

使用滴灌技术只对根带作水分供给,节约水量。根据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灌溉时机,避免浪费。间歇灌溉延长根系活性时间吸收水分。采用可收集流失水的渠系设施回用灌溉。合理设置滴点间距最大限度利用降水。减少腐叶灌溉增强土壤蓄水能力。监测土壤湿度动态调整供水设施负荷。覆盖土壤表面减少蒸散损失节约水资源。

3.保土还田还林策略

优化农作物轮作结构,适度增加对农田施播的翠绿覆盖作物,如莴笋、菠菜等,于收获后立即覆盖地表,起到警告水分减风蚀的作用。间作播种适量的绿肥作物,如草菜萝卜等,生长期间有效覆盖地表,减少水土直接承受雨滴冲击,阻碍土壤散失。适度施用有机肥料,如家禽粪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结构,增加土壤坚实度和水分保持能力。合理设置农田坡度和间距,控制坡面长度,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速度。结合林纳法在农田边坡周边进行TT木及灌木植植被整体设计高度稳定性。

五、结论

通过优化土壤养分结构,科学设置灌溉排涝,精细化施肥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和环境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支持。植入适量周边绿植,实施轮作及间播绿肥,可以起到保护和改造土壤的目的,成为农田的重要生态元素。节水灌溉和精准施肥等技术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保土放林还田措施有助于治理水土流失,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该模式可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持续增长,实现农业的低碳环保发展。它的长效性和复制性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李静等。植被覆盖与轮作对干旱区水土流失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学报,2010,19(1):53-57。

[2]王秀云等。绿色植物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5,35(7):2131-2138。

[3]冯宇旺等。绿化生态措施改造干旱区生态环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44(4):86-90。

[4]黄友雄等。绿色植物在土壤污染整治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93-299。

[5]张欣等。基于面源-冠源理论的精细化灌溉模式[J].水利水电,2018,40(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