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建筑工程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应用

王成冉德江

贵州恒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鉴定是加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是治理建筑工程安全隐患的核心依据,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心、放心使用、居住的重要手段。做好房屋安全鉴定工作,首先要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房屋鉴准。只有这样,房屋定人开展鉴定活动时才有据可依、高效工作,房屋的最终结果才更加客公正、更令人信服。基于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是一性、专业性很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性检测鉴定

引言

建筑工程鉴定主管部门一定要为房屋鉴定单位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能够通过鉴定数据的采集和查勘分析,按照鉴定标准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确定鉴定结论,完成鉴定报告。同时,也要加强对房屋鉴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定期考核,不断提升他们专业素养。在安全鉴定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鉴定成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进行详细登记、建档造册,然后分析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明确的处置办法,进一步强化房屋安全鉴定的执行力。

1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

整合安全鉴定业务中的各类动态信息,实现从案件受理、技术鉴定、报告审核、信息归档的全过程管理。针对危险房屋,结合房屋鉴定等数据,直观展示现场鉴定结果,实时跟踪房屋构件的安全状态,快速定位隐患构件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反映构件拆除、新增、加固等状态变更,为危房的鉴定与解危提供支撑。建立健全既有建筑安全隐患社会监督、群众举报、网格化巡查、动态发现报告等多渠道监督模式,形成“隐患发现-隐患上报-房屋鉴定-隐患整改”全流程业务的有机衔接和流转。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基本满足相关监测规程、规范要求,测点布置基本合理;各监测仪器设备均已基本按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埋设,并取得数据;在运营期间须定期进行下游河床观测,若发现有冲刷,及时进行处理。公众通过扫描二维码门牌,获取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改扩建等信息,对于存在隐患或手续不齐全的房屋可直接进行投诉举报;经房屋安全鉴定,构建“绿码、黄码、红码”三级房屋“健康码”评价体系,生成房屋“健康档案”;对于C、D级的危险房屋,完成整治后,将隐患房屋的加固维修、依法拆除等排险情况,回传至房屋基础库,加强对危房的动态跟踪、智能管理。

2建筑工程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应用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约为874.75m2,层高为2.9m,室内外高差为-0.5m,建筑高度为5.8m,内外墙厚度均为240mm,均采用烧结实心粘土砖砌筑,砌筑砂浆均为混合砂浆。该建筑楼面板和屋面板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未设置圈梁,设置了构造柱。墙体基础为砖砌条形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灰土处理层(灰土垫层换填处理,其下为黄土状粉土)。根据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判定该建筑抗震设防为丙类。

依照GB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及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规定要求分别对地基基础、材料强度、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构变形(位移)等进行检测、鉴定,综合评定结构安全性。

基础形式为砖砌条形基础,距今已有30余年。西北角暖气管线开裂,导致地基沉降。现场采用全站仪、直尺,对整栋建筑进行沉降、垂直度检测。局部现场开挖,发现基础有轻微的酥碱,没有发现基础产生裸露或者剥落的情况,对于基础而言,存在一些轻微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基础和上部结构的连接情况较好。

主要对建筑的砖抗压强度、砂浆抗压强度、砂浆及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等进行了检测。依照GB/T50315-201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第14条的规定,每层楼布置2个检测单元(批),每检测单元(批)内布置10个测区,每个测区随机抽取10块砖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

表2砌筑用砖强度统计表

序号

位置

实测砖强度推定值

备注

1

一层墙1

MU10

满足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要求

2

一层墙2

MU10

3

二层墙1

MU10

4

二层墙2

MU10

经实测砖砌体强度为MU10,检测的结构构件均满足鉴定标准中对于“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U7.5”的要求。砖砌筑表面完整,未发现明显破损、粉化现象。

2.3结构承载力验算

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情况,结构构件均按荷载规范取值,并作为结构承载力验算的依据。承载力计算原则如下:(1)该建筑最大横墙间距为6.4m,小于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11.0m的限值,符合鉴定标准要求。(2)该建筑抗震鉴定按照B类建筑进行鉴定。(3)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按实测值计算,当实测强度高于设计强度等级时,按设计强度等级取值。墙体承载力验算结果如下:(1)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系列软件-鉴定加固模块进行结构验算,从计算结果可知:部分墙肢不满足现行受压承载力的规范要求。(2)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系列软件-鉴定加固模块进行结构验算,从计算结果可知:部分墙肢不满足现行抗震承载力的规范要求,但不影响整体结构。

2.4结构变形(位移)检测与鉴定

可以运用经纬仪进行墙体的倾斜观测,对观测结果分析可知,建筑物外墙最大倾斜变形大于结构侧向位移的限值,该建筑变形不满足鉴定标准要求。

2.5结构构造连接检测与鉴定

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结构系列软件(2010-V3.1版)鉴定加固模块(JDJG)进行结构验算,从计算结果可知,各层墙体高厚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垂直墙和水平墙连接处的榫头砌体良好,结构在平面内没有悬垂或未封闭的墙。建筑墙体拼装方法正确,上下接缝错开,内外接缝重叠;墙体布置均匀,墙体上没有削弱墙体截面、通风管道等的垂直孔洞,外墙转角和建筑内外墙接缝同时砌筑,无断段,砌筑良好。建筑墙体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接缝处无空鼓、明显裂缝等缺陷,外观质量一般。

现场检查发现纵、横墙接缝处存在裂缝,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该建筑的屋顶板为预制楼板。现场检查中发现,屋面板接缝处存在明显裂缝和变形,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出入口没有门脸等装饰,顶部有压顶,与主体结构可靠。屋顶没有小烟囱,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该建筑总高度为5.8m,小于18m的规范限值;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为0.9,小于2.0的规范限值;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为6.4m,小于刚性体系抗震横墙最大间距11m的限值。现场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对圈梁、构造柱检测(局部剖检确认),楼(屋)面内外墙未设置混凝土圈梁,检测结果见表4。

结束语

依照国家现有标准的要求,该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综合评定为Csu 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1)建议在展开关键的经济科学性研究分析的基础应用上,采用一侧抗震加固的处理措施。(2)综合加固设计,应该结合本检测鉴定最终结论,进行复核验算,对不符合要求的结构构件采用加固或更换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艾福昆.《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探析——以某混凝土结构工程鉴定为例[J].福建建筑,2022(12):49-53.

[2]邹云龙.既有建筑与新建建筑建设活动管理的差异亟待解决[J].建筑,2020(10):25-26.

[3]肖猛,王磊.某堆载反压加固边坡工程安全性检测鉴定[J].采矿技术,2018,18(05):41-44.

[4]戴兴华.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的问题分析[J].福建建材,2013(07):22-23.

[5]罗斌.建筑工程安全性鉴定方法的分析与总结[J].安徽建筑,2011,18(05):187-188+196.

[6]吴福成,毛珊.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中的检测问题[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1(0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