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综合管控平台建设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智慧工地综合管控平台建设与应用

方朝军,丁晓东

浙江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湖州市分公司

摘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发展与建设智能化施工工地成为必然选择。智慧工地不仅能有效促进项目建设的管理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发挥施工现场生产管理系统的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施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过程。因此,本文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建筑工地的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生产系统;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

引言

在智慧工地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包含了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从现场临建开始,以施工现场的生产进度为主线,围绕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进行数字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利用物联网设备、传感器技术,针对性的实现各项施工要素数据的采集,通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数据模型加以汇总分析,通过广播系统、视频预警系统、移动端联动、数据大屏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和预警,为工程施工的项目部现场、施工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业主方等提供相应的施工过程数据和施工偏差预警参数,并通过BIM技术加载施工过程中的多维数据,实现物联网嵌入到相关物体中,可以形成建筑工程中的数字化系统,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要求提出的智能化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为建筑行业的后续发展和基础运维管理提供保障。

1智慧工地的基本内涵分析

智慧工地是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新概念,其主要特点是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施工生产过程管理。当前,行业主管部门智慧工地平台的建设主要还是以施工安全和质量监管为重点,随着当前的智慧工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完善,智慧工地建设平台技术将进入下一个阶段,以施工进度为核心,构建一套现场生产作业管理系统 ,为现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和资料员提供对应的工作系统,让现场生产逐渐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2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1基础平台智能化

基础平台,需要提供框架登录,权限、消息、业务操作的基础,应包含项目立项、项目公告、项目通知消息以及项目各类基础设置,是项目业务操作的基础;还应具备预警消息定义、预警参数设置、预警消息提醒等内容。同时考虑到各业务点如需设置预警必须通过预警中心,包含组织机构、员工库、参建单位库、项目库、劳务工库、班组库、物资库、设备库等基础数据。需要用户管理、角色及授权管理,完成系统功能及信息权限设置系统级参数设置、包含第三方产品、平台集成以及系统个性化自定义设置等内容。

2.2人员管理智能化

智慧工地人员管理应包含现场作业相关各方主体人员,主要以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为主。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的建立,将入场劳务人员的身份信息、合同信息、安全教育信息、进场信息、工种及技能等信息及黑名单的数据库有效的进行整合及梳理,动态记录了项目一线作业工人的出勤情况,实现劳务人员的动态管理目标。能够帮助企业培养优秀劳务团队,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应实现劳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化、安全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化与个体化、劳务人员考勤管理信息化、劳务人员薪酬管理系统化、远程管理便携化、表单汇总精确化、劳务成本核算精细化、企业用工定额精准化。

2.3设备管理智能化

利用微电子技术、高精度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将现场机械设备的数据纳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支持设备信息的统计查询,使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保安员通过机械设备管理系统了解实时的工作信息和运行状态,实现对机械设备安全设备的实时跟踪。此外,机械设备管理系统还能对机械设备的种类、数量、型号、维护、运行、管理、操作人员等信息进行统计、记录、实时汇总,保证机械设备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共享。

2.4物料管理智能化

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施工现场智能材料管理构建了工程材料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材料的全面、动态管理和控制。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生成物资需求清单,克服了人工统计方法计算速度慢、数据准确率低的缺点。根据物料需求清单准备物料采购计划,并按计划在平台上完成在线订购,进一步了解工程物资管理系统中物料的状态。在物料验收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整个验收过程进行监控,并将关键材料,如原始单据、质量证等拍照留证;利用工程物资管理系统实施非称量物料的接收,如实施非称量物料的进、出等操作,也能快速清点现场物资,克服了传统人工清点效率低、耗时长、数据准确等缺点。对于施工现场监控,将视频监控与工程物资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了对建筑项目物料存放的实时监控。

2.5技术工法智能化

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是指对建筑企业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技术活动 (如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检验等) 和技术工作各要素 (如职工技术培训、技术装备、技术资料等) 进行管理的总称。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和项目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明确技术管理职责,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要求。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连接项目的信息、流程和决策者, 改变项目信息共享和协同方式、让各参建方实现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协同,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的目的。

2.6环境管理智能化

为建筑施工行业的污染控制、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提供环境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同时对现场用水、用电情况进行远程监管及控制,实现工地科技智慧管理,高效节能,构建建筑工地管理新生态。

2.7安全管理智能化

平台将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利用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完善各级排查,责任进一步落实,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实现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应包括安全检查标准内容、日常巡检、重大危险源感知、安全资料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

2.8可视化智能化

平台将监控技术和AI技术引入施工现场,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直观、全过程、不间断的提供各种现场信息,让相关管理部门及负责人能通过网络用电脑、手机随时随地的实时监控建筑工地情况,及时的了解一些紧急的突发事故,减少财产损失,保证生命的安全。实时收集关键的质量、安全、进度等信息,建立覆盖工地、企业等的多级联网监管平台,来实现对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管、险情应急调度,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监管效率和业务水平,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

2.9 数据中心智能化

构建“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实现整体项目的监控,包含各工程项目现场监控、环境数据、机械设备监管、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等;实时的了解、掌握工地现场的施工场景、施工进度,及时的发现工地现场各类问题以及突发性情况,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真正实现工地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最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绿色、智能、低碳、集约化的智慧管理模式。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模式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处理,在管理系统中进行数据的实时展示,并可以做到数据实时同步,实时更新,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2.10 移动端应用智能化

智慧工地APP和微信小程序软件应用,能实现对现场人员、质量、安全、进度、设备、物料等生产要素的管理,同时能高效、有序地管理现场繁杂工作,提升工程现场的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实现“零距离”的精细化现场管理,并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安排、控制潜在风险,进一步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

 结束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想管理好工程项目,就必须加快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智慧工地将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从而全方位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炼恒.智慧工地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1(06):96-97+81.

[2]孔凡杰.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1(33):130-132.

[3]邓辉.建筑施工中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1):55-56.